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宁德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往常,提起闽东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但近年来,蕉城区的"天山"系列公共品牌悄然崛起,其中,"天山绿茶"的品牌价值更高达11.17亿元。天山茶的产区分布在蕉城区各个山村。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宁德蕉城天山山麓就出现茶叶、陶瓷饮具。唐朝时期,天山茶区就生产贡茶"蜡面";宋明时期,"支提茶"闻名天下;而"支提茶"就是今天天山茶的前  相似文献   

2.
安化黑茶     
<正>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举全县之力做强黑茶产业。安化黑茶异军突起,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的重要力量。安化县茶园面积2万多公顷;茶叶加工企业150家、营销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茶叶加工量5万吨,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25亿元,茶叶行业税收已连续4年过亿元,荣登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榜首,连续5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黑茶产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先后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红、安化红茶"等证明(集  相似文献   

3.
茶叶加工业     
正湖南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茶荟萃。随着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湘茶品牌效益日趋明显。2017年,湖南省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1846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94家,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6  相似文献   

4.
正鹤峰地处湖北西南部,生态环境优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茶产业已成为鹤峰的主导产业。201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茶叶投产面积32万亩,茶叶总产3.1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8亿元。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有3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企业注册商标51个,创建了"翠泉"、  相似文献   

5.
正云县地处世界茶树起源地和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产业成为推进云县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末,全县茶园总面积1.448万hm~2,涉茶人口5万多户24万多人;有QS认证茶企业24户,云南省百强茶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规模以上茶企业7户;有茶叶初制所  相似文献   

6.
湘丰"湘丰"是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茶叶品牌。公司于2005年12月正式工商注册,专业从事茶苗研发与繁育、茶叶种植、科研与加工及销售和茶艺培训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是中国茶业行业三十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企业、省级茶业旅游示范点、长沙市优秀小巨人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1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建设概况遂昌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位于遂昌县中部的大柘镇,规划范围涉及柘溪上村、柘溪下村、永安、黄垵、后垅、大田、新旦、北山8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前13个村).是以茶叶为主的综合区,建设1.3万亩高效生态茶叶园区、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和"龙谷丽人茶"旅游休闲观光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大柘茶青市场和"龙谷丽人茶"观光园子项目。2规划建设任务2.1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投资2700万元,建  相似文献   

8.
初夏,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信阳市口河区,漫山遍野的茶园把山丘装点得青翠欲滴.一个个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旅游景点等亮点组成的"珍珠链"式的茶叶产业集群,在这里也已初露光芒.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新公司),如今正在这个茶产业链条上优美起舞. "三园"打造茶产业最亮珍珠 走进文新茶叶科技园,这里以绿色为主题风格的产品展示大厅,还有洁净明亮的茶叶精制车间,无不彰显着一个企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和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9.
正举全省之力,贵州茶产业在全国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仅用9年,便发展成为中国绿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茶园面积从当初的102万亩增加700万亩,连续三年成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一;全省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从当初的600多家到现在的近3000家,而且这些茶企在机械化、清洁化、现代化程度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袁  相似文献   

10.
章凯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34-139
茶产业是安徽省政府确定的衣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共有58个县(区)产茶。目前,安徽拥有初精制茶厂7000多个,各类茶叶机械11.1万台套,茶叶交易市场700多个,茶叶合作组织200多家,改变了过去农村制茶手工状况,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制茶。介绍了安徽省茶机企业现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了茶叶加工过程对茶叶中铅、铜含量影响,并分析了茶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茶叶加工设备急需更新改造;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深加工技术发展缓慢;茶叶机械技术标准制、修定工作滞后;茶叶机械向加工清洁化、装备配套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正1970年12月出生的彭立辉,现任湖南辉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长、衡山县双全生态农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衡山县中盛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在衡山县建立的466公顷皇茶文化园,产业示范带动和发展效应明显,被评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国礼指定用茶"生产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茶叶)产业园省级示范园、湖南  相似文献   

12.
陈岱卉 《湖南农业》2011,(10):27-27
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是湖南省内销售量最大的名优茶。1999年以来,古丈县不断扩大良种茶基地面积,建设生态型茶园,推广机械化茶叶加工,使全县茶叶单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古丈县茶园总面积4333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2533公顷,专业茶农3.7万人,有规模加工企业12家,营销企业10家,年产值3.6亿元。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启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7月11日,农业部在京举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按照合同要求,农垦各项目承担企业将在今年年底前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申报产品可追溯。各类产品追溯规模分别为:北京鸭400万只、肉猪33万头、肉牛2万头、大米1.28万hm2、茶叶0.18万hm2、水果0.39万hm2。  相似文献   

14.
<正>含山县耕地52.2万亩,常年水稻面积45万亩,年产稻谷约23万吨,"三品一标"认证面积16.3万亩,其中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面积15万亩、绿色稻米认证面积1.2万亩、有机稻米认证面积816亩。全县现有大米加工企业30多家,年产大米近10万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取得有机稻米认证2家、绿色稻米认证3家,创建了"小河村"  相似文献   

15.
图话     
正秀野生茶成就瑶族"摇钱树"俗话说,靠山吃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对野生茶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不断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着力打造金秀野生茶公共品牌。目前,该县建有茶叶育苗基地5个,培育茶苗达2000万株,扶持7家已通过国家级认证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图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妇女正在茶园忙着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种茶历史悠久,自古名茶荟萃,品种丰富,现已形成U型优质绿茶带、雪峰山脉优质黑茶带、环洞庭湖优质黄茶带、湘南优质红茶带四大优势茶类主产区,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中国黑茶之乡""中国黄茶之乡"。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全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湘茶品牌效益日益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农垦茶叶种植始于20世纪30年代,品种以绿茶为主,全省从事茶叶生产与销售的国有农场有30多家。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潮,浙江省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的国有农场实行企业化改革,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加强研发投入,依靠现代茶叶科技,挖掘、开发茶叶新产品,延长茶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7-270
分析了万州茶产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万州茶叶具有品质高、企业经营模式多样、产业规模处于扩张阶段、本地市场占有率提升潜力大、互联网市场有待开发等特点,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煤改气成本高昂、补贴措施有待改进、部分茶企生存困难、"三峡"茶叶公共品牌打造面临挑战等问题。为了做大做强万州茶产业,建议政府部门:补贴有机食品(茶叶)认证和绿色食品(茶叶)认证的茶叶企业;统筹规划万州茶旅发展;举办"三峡茶"品鉴年会;组建万州茶叶集团。  相似文献   

19.
<正>"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湖南省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茶叶自然品质好,品类齐全,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在"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湖南省茶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茶叶产业兴旺、茶文化繁荣的欣欣向荣景象。2014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到13.2万公顷,茶叶产量18.7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40亿  相似文献   

20.
福建蕉城龙眼生产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北沿海,是我国龙眼经济栽培区的北缘。普通龙眼品种的自然成熟期较广东、广西和本省的莆仙迟20-40天,晚熟品种最迟可延至11月中旬采收,因而龙眼鲜果具有很强的商品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蕉城区种植龙眼历史悠久,目前龙眼面积已达4.25万亩,占全区果树面积(11.6万亩)的40%。已投产3万亩,总产约2.2万吨,产值约4500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2004年,蕉城区被农业部评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全区现有大小专业果场100多个,专业村3个,注册品牌2个,人工小型焙干厂16家,营销人员420多人,从事龙眼生产的农民达3.72万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1210元。已成为沿海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从2005年产销情况看,我区龙眼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