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查明为害新疆胡杨三种木虱的形态及为害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胡杨林区定期定点观察和普查相结合,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结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为害胡杨的木虱有三种,即蔡氏胡杨个木虱(Egeirotrioza ceardi)、纤细真胡杨个木虱(Evegeirotrioza gracilis)和无斑滑头木虱(Homalocephala uncolor).[结论]三种胡杨的木虱,在胡杨树上混合发生.在同一棵胡杨树上可见三种木虱及为害状,只是为害时间有所差异.蔡氏胡杨个木虱发生最早,其次为无斑滑头木虱和纤细真胡杨个木虱,无斑滑头木虱的若虫为害时间早于纤细真胡杨个木虱.  相似文献   

2.
上海无齿木虱(Edentatipsylla shanghaiensis Li et Chen)是上海地区发现的海桐新害虫,主要以若虫、零星成虫和卵在植物叶腋、叶片内越冬.一年5~6代.在室温15℃下,卵期平均为5.5 d.1~5龄若虫历期平均各为5.1、4.6、5.5、4.0 d和5.5 d,成虫寿命5.0 d.整个世代历期约35.2 d.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和强光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在春秋两季,对海桐嫩梢进行修剪,能有效控制其虫口密度.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水剂2 500倍和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000倍喷雾防效最好,持效达1个月左右.不同养护水平与该虫危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枸杞木虱又叫猪嘴蜜、黄疸,属半翅目木虱科,是枸杞的主要害虫,也会为害龙葵等植物。一、为害特点枸杞木虱成虫、若虫通过吸食叶片和嫩梢汁液为害枸杞等植物,常造成树势衰弱、早期落叶。当年为害严重的枸杞,第二年春天会造成大量枝条死亡,严重影响其园林观赏效果。另外,枸杞木虱越冬成虫的体壁缝隙,还是枸杞瘿螨潜伏越冬的重要场所。二、生活习性在华北地区,枸杞木虱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各龙眼主产区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情况及在广州地区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龙眼角颊木虱在广州1年发生7代;在各龙眼主产区均有发生为害,尤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为害率可高达100%,已成为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本文还描述了龙眼角颊木虱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柑橘木虱是柑橘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毁灭性病害一柑橘黄龙病的传病媒介昆虫,目前该虫在福建省永春县柑橘主产区的发生与为害,2008年来通过人工观测方法,已在绝大多数的果园观测到柑橘木虱成虫、卵、若虫等,数量多,分布广。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田间传播的唯一途径,黄龙病病原体能在木虱体内生活,  相似文献   

6.
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Citrus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橄榄星室木虱隶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黄邦侃教授于1982年在福建省发现该虫严重为害橄榄。杨集昆等于1983年首次记述并命名。橄榄星室木虱广泛分布于福建、广西橄榄产区,在福建分布于福州、莆田、泉州、宁德橄榄区,其中尤以莆田、闽侯和闽清受害最重。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在福建对橄榄的为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成为橄榄最  相似文献   

8.
通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进行梧桐木虱的防治,旨在明确梧桐木虱在当地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观察显示,梧桐木虱发生为害的主要时间为5月上中旬,5月20日之后梧桐木虱的蜡质分泌物逐渐减少,飘落渐少,5月25日之后基本不再飘落。药剂试验表明,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效果均不佳,不建议直接灌根防治。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还与梧桐树地表种植情况有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田间发生每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初即柑橘春芽萌发前,柑橘木虱及介壳虫还处在越冬中。一旦春芽萌动,特别是春芽长至10厘米左右时,柑橘木虱便苏醒,其成虫会在嫩枝嫩芽上活动。5月初,柑橘进入夏梢抽生期柑橘木虱及介壳虫开始在嫩枝、嫩叶上为害直至6月。通常来说5—6月是木虱及介壳虫上半年危害的第1个高峰期,8—9月是柑橘木虱及  相似文献   

10.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是龙眼梢期的主要害虫,也是龙眼鬼帚病的传毒媒介昆虫之一[1].90年代以前,龙眼角颊木虱仅在仙游县的局部果园发生为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制约龙眼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3].为了促进龙眼生产的持续发展,笔者从1991年起,对该虫进行系统的调查观察和综合治理研究,初步明确了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与自然演替特点,发生的主导因子,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山植喀木虱(Cacopsylla sp.)属同翅目木虱科,是为害山楂树的一种新害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第一代成虫和若虫4月中旬到6月下旬为害山楂树的嫩芽、叶片和新梢。从1987~1989年,我们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本文报道了山楂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平乐县柑橘木虱的发生情况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印平  邹丽霞 《农技服务》2009,26(8):84-84,95
阐述了柑橘木虱的生活习性及为害方式,并根据对广西平乐县柑橘种植园区木虱的为害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新梢、花果期的重要害虫。广东省饶平县中部丘陵山区橄榄种植面积近1700hm2。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为害猖獗,当地一年可发生7~9代,世代重叠,为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南方发生的柑橘黄龙病,已有蔓延扩展的趋势。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成虫、若虫均能造成传毒、为害。只要柑橘园中没有木虱,没有病树,黄龙病就不会发生,但目前绝大多数橘农还未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对传播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木虱的防治,值得引起注意。一、发生为害规律每年柑橘春芽萌动,特别是春芽长至10厘米左右时,柑橘木虱便从越冬中苏醒,其成虫会在嫩枝、嫩芽上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木虱属,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分布广,尤其是近年来在云南昆明呈贡区部分果园为害日趋严重。成虫不为害,只产卵,产卵后迅速死亡。以幼、若虫刺吸芽、叶、嫩枝稍汁液直接为害,并分泌黏液,间接为害叶片,使树势衰弱,严重者造成大面积早期落叶,直接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  相似文献   

16.
柑橘木虱是为害芸香科植物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所以快速有效地灭杀柑橘木虱是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前提和关键。在柑橘木虱发生高峰期,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30%噻虫胺除虫脲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防治柑橘木虱虫态、速效性、持效期等情况,以期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试验表明,30%噻虫胺除虫脲1000~1500倍防治柑橘木虱效果较好,持效期长,药后15d防效可达94.97%~99.17%,可防治柑橘木虱的成虫、若虫,对木虱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柏丽木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柏丽木虱(Calophya nigra Kuwayama)属同翅目木虱科,是近年发现的为害黄柏的一种新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于树皮裂缝、杂草和土块下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产卵,卵单个散产于叶背主脉沟内和叶边缘上。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枝条、嫩芽和叶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梨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梨木虱(Rylla chinesis Yang et Li)属于同翅目,木虱科。近年来该虫在辽西地区为害日趋严重,发生重的果园果实的发病率接近100%,严重影响了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成为梨树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摸清中国梨木虱在辽西地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我们从2000~2002年在兴城  相似文献   

19.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是龙眼梢期的主要害虫,也是龙眼鬼帚病的传毒媒介昆虫之一。90年代以前,龙眼角颊木虱仅在仙游县的埘部果园发生为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20,(9)
正柑橘木虱属木虱科、同翅目,是重要的害虫之一,它的主要为害对象为柑橘,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的传毒媒介,与此同时,它也会为害一些芸香科植物,如九里香、柚、柠檬、黄皮等。因此,加强木虱防治工作,不仅降低该虫对柑橘的损害,还是防止黄龙病及病虫害进一步蔓延的重要举措。1形态及习性柑橘木虱成虫体型较小,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