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水肥处理对赣南脐橙抗旱生理特性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赣南生态脐橙园抗旱保水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纽荷尔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以水分因子A为主区,肥料因子(壮果肥)B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设8个处理,①A1B2(不覆草,50%有机肥)、②A1B2(不覆草,40%有机肥)、③A1B3(不覆草,30%有机肥)、④A1B4(对照1,不覆草,100%化肥)、⑤A2B1(覆草,50%有机肥)、⑥A2B2(覆草,40%有机肥+60%化肥)、⑦A2B3(覆草,30%有机肥+70%化肥)、⑧A2B4(对照2,覆草,t00%化肥)。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赣南脐橙园土壤水分以及脐橙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处理⑦的土壤水分含量较处理④提高18.03%,较处理⑧提高11.71%;叶绿素含量随增施有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处理⑥的叶片蒸腾速率较处理④降低4.17%,较处理⑧降低6.12%;处理⑦的叶片光合速率分别较处理④和处理⑧提高3.05%和15.86%。[结论]采用稻草覆盖,结合壮果肥配施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脐橙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片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2.
赵秀芬  李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88-10089
[目的]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K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小,CK和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大。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和CK。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和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约为原始土样的7.5、2.8和2.3倍。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提高了0.62,施用无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降低。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单施大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单施氮肥〉不施肥。[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有效改善无石灰性潮土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张连忠  路克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72-13573
[目的]探讨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cv.Fuji)果园施肥过程中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最佳施用比例,以提高红富士果品质量。[方法]试验设计腐熟作物秸秆、禽畜粪便、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不同混合配比的7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红富士苹果果品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结果]施用有机肥后,红富士苹果品质及外观有明显的改善,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有明显提高;有机肥可增加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结论]从果品品质、果树生长状况及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无机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比较合理,且腐熟作物秸秆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配比以2:1:1为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类型的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全明星草莓品种为试材,酵素菌肥施肥处理设置1#肥(含N、P,微量Zn、Fe、B),2#肥(含N、P、K),3#肥(含有机质),4#肥(含N、P、K,微量Zn、Fe、B),根部浇灌,尿素为对照,根部沟施,分别于草莓萌芽期、初花期和结果初期作为追肥施入。[结果]酵素菌肥可显著增加草莓的产量,施用1#,2#,3#,4#肥料,分别比对照增产19.45%、25.12%、13.96%、30.98%。酵素菌肥可改善草莓的品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施用4#肥的果实糖/酸比值提高17.66%,维生素C含量提高14.81%。[结论]施用酵素菌肥既可增加草莓产量又可改善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泽泻田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A(传统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CK)的物种数明显少于其他栽培模式,其物种数可相差6~8种;在个体数量上,模式A(CK)〉模式B(传统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模式C(垄畦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模式D(垄畦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模式A(CK)的个体数量比模式D的高出9035。由此说明,通过改变生境可以达到调节泽泻田间节肢动物种群的效果,其中,采用模式D则既可显著控制泽泻田间害虫种群的发生量,又可有效培育和营造天敌及中性昆虫种群,体现出具有持续控制害虫种群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马铃薯施肥单一导致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试验肥料有生物有机肥、生物蛋白控释肥、生物菌肥和微肥(土壤调理剂) 4种,以只施用普通复合肥为施肥对照(CK),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施用普通复合肥相比,4种肥料配施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果最好。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EC最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35%、5.64%、27.26%和6.18%;马铃薯大果(单个块茎100 g)质量显著增加,产量(3 146.98 kg/hm~2)最高,Vc含量(152 mg/kg)最高、蛋白质含量(2.02%)较高,指标值分较CK别增加了63.04%、14.49%、28.81%和0.08个百分点。在马铃薯生产上,建议施生物有机肥1 800 kg/hm~2+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1 200 kg/hm~2+"72变"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菌中菌微生物菌肥15 L/hm~2做基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老压砂地西瓜生长的生物有机肥,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别在种植年限超过50和30年的老压砂地上,研究5种生物有机肥:肥料A(EM发酵堆肥)、B(酵素菌发酵堆肥)、C(EM发酵堆肥-枯草芽孢杆菌)、D(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E(EM发酵堆肥-5406菌)对老压砂地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瓜主蔓长和叶片的生长,D肥和E肥处理的效果显著;与不施生物有机肥相比,2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西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9.3%~54.3%和7.9%~35.9%,同时D肥处理亦能提高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改善西瓜品质。综合5种生物有机肥下西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筛选出D肥是一种适合老压砂地施用的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为材料,采用椰糠有机肥、生物酵素·活性菌肥和化肥作基肥,研究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养分、豇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椰糠有机肥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尤其施用量在14 286 kg·hm~(-2)(B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 H值较种植前(CK0)及施用化肥的处理(CK)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均达显著性差异;(2)椰糠有机肥总体表现出优于化肥及生物酵素·活性菌肥的良好效果,其中施用量为9 524 kg·hm~(-2)(B1)时,产量最高,B2次之,但B1,B2之间差异不显著;(3)B2处理豇豆表现出最好的综合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有机肥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弓建国  徐松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40-10942
[目的]研究马铃薯叶绿素含量与氮磷钾有机肥最佳施肥量的关系。[方法]对综合技术中的有机肥、氮、磷、钾施用量4个重要因素,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选适合马铃薯栽培的施肥措施,用乙醇浸提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研究氮磷钾及有机肥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N、P、K和有机肥施用量4因素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效应依次为:N肥〉有机肥〉K肥〉P肥。获得马铃薯叶绿素总量〉1.48mg/g、叶绿素a〉0.79mg/g、叶绿素b〉0.69mg/g的最佳优化施肥方案为:施氮235.5—251.3kg/hm^2,施磷121.9~123.6kg/hm^2、施钾174.5~190.2kg/hm^2,施有机肥37935—38535kg/hm^2。[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马铃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行性施肥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置4个试验组,CK为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组,A组在幼苗期施用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菌剂,B组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施用印度梨形孢菌剂,C组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分阶段施用印度梨形孢菌剂,探讨印度梨形孢对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块茎形成期分阶段追施印度梨形孢菌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最终提高马铃薯产量。苗期和块茎形成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肥,马铃薯产量、大中薯率、淀粉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施了印度梨形孢菌肥的马铃薯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印度梨形孢可以作为生物改良因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聚磷酸钠对鳕鱼片持水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三聚磷酸钠的溶液浓度、浸泡时间、溶液温度、溶液与鱼片的比例对冷冻鳕鱼片持水性的影响。[结果]4个影响因素对水产品的不同性质的影响效力:对水分含量的影响B>D>C>A;对增重率的影响B>D>A>C;对滴水量的影响A>D>B>C;对煮水量的影响B>D>A>C(A三聚磷酸钠浓度、B浸泡时间、C溶液温度、D溶液∶鱼片比例)。经三聚磷酸钠溶液处理过的鱼片持水性受各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中浸泡时间对水分含量、增重率和煮水量的影响最大,溶液浓度对滴水量的影响最大。[结论]采用三聚磷酸钠浓度2.5%,浸泡时间8 min,溶液温度10℃,溶液∶鱼片比例1.0∶0.5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水分含量、增重率、滴水量和煮水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明显提高,T1~T4处理2016和2017年早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4.86%~7.74%和0.12%~3.50%,晚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1.27%~8.10%和2.01%~6.27%,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结实率明显提高所致.与CK相比,T1、T3和T4处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成熟期时,各有机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高于CK.T1、T3和T4处理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前期较低但后期较高,其中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优势最突出.[结论]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基施均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后期氮素积累,进而提升产量,其中早稻以紫云英翻压还田、晚稻以饼肥与厩肥作用明显,适合在三熟制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合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以期指导广东省南雄烟区大田烟草施肥。【方法】利用已分离的有益微生物菌株(包括具固氮解磷功能的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菌株x34、具解钾功能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jb21、属于光合细菌的胶状红长命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菌株sbg11)与有机物发酵配制而成的菌肥,通过烟草大田试验,以不同施用量的菌肥为处理,即CK(清水对照)、T1(化肥)、T2(低用量的菌肥+化肥)、T3(中用量的菌肥+化肥)、T4(高用量的菌肥+化肥),每株按照基肥∶追肥=1∶1的比例施肥。低、中、高用量菌肥分别按照每株基肥10、20、40 g的量施用,所有处理的氮、磷、钾施入总量相等,研究不同用量的菌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大田条件下,菌肥+化肥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强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有效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结论】中用量菌肥(T3,即每株烟草基肥和追肥分别施用20 g菌肥)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更明显,可作为该菌肥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4.
陈欣  韩晓增  宋春  梁尧  丁雪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92-3294,3333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磷素形态的变化。[方法]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3个施肥处理黑土进行生物耗竭盆栽试验,并用Hedley方法对土壤磷素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各形态磷素;与无肥处理土壤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与化肥处理土壤植株的生物量增幅分别为31.72%和54.65%;植株吸磷量分别是CK和NP处理土壤的2.1和1.7倍;长期施用有机肥的黑土经过2批油菜耗竭后,Resin-P只减少了0.85%,远小于Resin-P在无肥处理土壤和单施化肥处理土壤中的减少量。[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黑土可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活性磷含量较高的水平,进而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及其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于洁  程迪  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60-8161
[目的]建立超声波提取牡丹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浸提液料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和提取次数(D)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影响牡丹皮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关系C〉A〉D〉B,最佳提取工艺A3B1C1D3。[结论]试验优选所得工艺较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型玉米干物质生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生态型玉米夏播的干物质生产特点。这4个生态型是平丘中晚熟型(A)、低山中熟型(B)、中山晚熟型(C)和高山早熟型(D)。结果表明:①单株干物质生产量,C>B>A>D;②干物质相对生产效率和抽雄后净同化率,D>A>B>C;③抽雄后生产的干物质占单株干物质的比重,D>A>B>C;④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转移效率,A>D>B>C。不同生态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受种子千粒重、单株叶数、叶面积、净同化率、生长期等因素的影响。收获指数在生态型之间的差异受品种、地域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施有机肥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和分析施不同有机肥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差异,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鸡粪(A1)、烟秆(A2)、菜籽饼(A3)、沼渣(A4)共4种有机肥处理。鸡粪、烟秆、菜籽饼、沼渣含氮量分别为1.32%、0.45%、4.58%、1.46%,各小区均按纯氮150kg/hm2折施相应有机肥,不另施N、P、K化肥。研究4种不同有机肥对高档优质晚稻玉针香生育后期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于乳熟期(MS)、蜡熟期(WS)、成熟期(RS)对各小区进行田间单株抗折力测定。测定时,借助水平仪和自制的辅助架,在稻株距地面20cm高处,采用植物倒伏测试仪垂直于稻株茎秆向前推压,将稻茎压弯至45°倾角处,此时,倒伏测试仪自动记录最大的压力值,即水稻单株抗折力(RPPP)。测定单株抗折力后,每小区取有效分蘖数最接近平均值的2个单株,在室内将每个单株分别装袋,于105℃烘箱中杀青15min,然后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分别测定各单株的生物量,取平均值为单株生物量的表型值(BPP)。于乳熟期、蜡熟期、成熟期进行田间表观倒伏率测定,表观倒伏率=各小区倒伏(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植株数/小区总株数。成熟期每小区选有代表性植株5株风干后,在室内分别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用水选法)等产量性状。根据乳熟期、蜡熟期、成熟期测定田间单株抗折力时,数计的各小区有效分蘖数,取平均值作为各小区的有效穗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小区理论产量。收割时每小区去除3行边行后单收单晒,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各重复总计后平均折合实际产量。[结果]施有机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效果依次为沼渣鸡粪菜籽饼烟秆,沼渣、鸡粪处理的倒伏指数比菜籽饼、烟秆处理低10.11%~34.16%;烟秆肥处理下,玉针香于乳熟期开始倒伏,其他处理则于蜡熟期开始倒伏;倒伏指数与单株抗折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生物量、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易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素为单株生物量,对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素为单株抗折力;施不同有机肥对玉针香生育后期的株高影响差异不大,单株生物量上升主要集中在蜡熟期到成熟期。[结论]鸡粪和沼渣肥处理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优于菜籽饼和烟秆肥,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千代田"牌有机肥料在日光温室番茄植物上的应用效果,为生产绿色番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育苗以施化肥为对照,采用施有机肥45、、67、kg/m3处理,研究育苗效果;栽培以纯施农家肥为对照,采用施有机肥2 2503、3004、3505、400 kg/hm2,并配施一少量化肥处理,研究其增产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千代田"牌有机肥在番茄育苗过程中可以代替化肥,以施用6~7 kg/m3"千代田"牌有机肥育苗效果良好;以施用4 350~5 400 kg/hm2的"千代田"牌有机肥做基肥,用300 kg/hm2速效复合肥做追肥,番茄植株长势旺盛,产量提高,较对照增产12.86%~15.44%。[结论]施"千代田"牌有机肥料既能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还能克服传统农家肥料效慢、费时费工的问题,是较理想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杂交水稻中优808为试验材料,设冬闲—水稻(A处理,冬闲对照)、油菜—水稻(B处理)、蔬菜—水稻(C处理)、马铃薯—水稻(D处理)和绿肥—水稻(E处理)5种冬种模式,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不同冬种模式下,C处理的后茬水稻叶面积指数(3.30)在拔节期显著高于A处理(2.31)(P<0.05,下同),但与B、D和E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B和E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总生物量排序为C处理>B处理>E处理>D处理>A处理,冬种农作物或绿肥处理的后茬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冬闲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B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221.62万穗/ha);D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181.03粒/穗);C处理的水稻结实率最高(90.58%).各冬种农作物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C处理产量最高,达10480.23 kg/ha;其次是D和B处理,产量分别达10245.80和10069.99 kg/ha.[结论]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农作物或绿肥可促进后茬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增产,其中蔬菜—水稻、马铃薯—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冬种模式的增产优势明显,是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污泥茶渣等物料进行堆肥发酵,结果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堆肥第3d均进入高温(75℃)降解阶段,持续时间16~18 d.污泥含量40%~50%处理的全氮、速效氮含量高于污泥含量30%的处理;处理D全氮含量最高,达19.17 g·kg-,各处理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D>E>C>B>A;处理E速效氮含量最高,为117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