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3、虾塘中水质 虾塘放入虾苗并开始投饵后,水质将变化。水质的变化情况将随放养密度、水源、投饵率、换水和虾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下面是对拉瑙区两种不同对虾放养密度(25尾/m~2和64尾/m~2)的虾池水质的调查情况,调查时间为1992年10月14日到12月15日: 1)溶氧 溶氧不仅用于对虾的呼吸而且能使池水和底泥中的有饥质进行细菌分解。如溶氧量低于3.8mg/l,虾不愿吃食。理想的溶氧浓度为3.8—5.0mg/l。如溶氧只有2.5—2.8mg/l,虾将在池塘水面活动且生长慢直感染疾病。如溶氧低于0.7mg/l,虾将死亡。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气压、温度和盐度,但溶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如塘中有机物承载量和浮游值物量。在5个月的养殖周期中,一个面积为6涞、放养密度为25尾/m~2并配置增氧设施的虾塘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介绍了微纳米气泡特殊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在水体增氧方面优势,并测定了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曝气的增氧及衰减试验,循环水系统总水量18m3、每个养殖桶水量1.7m3、水体30min循环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虹鳟密度约30kg/m3条件下,溶氧值可达到19.91mg/L;系统无鱼运行时,1小时内溶氧值可迅速增加7.80mg/L,关机后溶氧值在1.5小时下降到初始溶氧水平(9.1mg/L)。  相似文献   

3.
精养鱼池一般都要使用增氧机,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对提高池塘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怎样使用好增氧机呢? 1、晴天下午2~8时开机为宜。目的旨在促使上、下层池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扩大全池的溶氧贮备。一般10亩水面,8千瓦增氧机只需开机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3.通过理化指标鉴别(1)溶氧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虾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缺氧调控措施:①定期开动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天午夜开,增加水中溶氧。②根据轻度浮头、严重浮头等不同缺氧程度将氧动力按500克/亩直接  相似文献   

5.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6.
正一、水质调控管理1.加换新水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持水深2米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透明度为30~40厘米。2.适时增氧晴天于中午开机,阴天于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机,每次开机时长为2~3小时。在增氧机械因故不能正常使用时,可采取抛撒久氧的应急措施,用量为250克/亩米(发生浮头时,用量加倍)。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让池鱼在享受"氧调"的  相似文献   

7.
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氧是好氧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水体溶氧的多少,对水质的保持和水产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有人测算,草鱼在溶氧含量为5.5mg/L的水体中生长比在2.7mg/L的水体中生长增肉率提高9.88倍,饲料系数降低5.5倍。为了提高养殖水体溶氧含量,许多地方正在推广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本文就此进行粗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养殖池塘中,水质管理是健康、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而在养殖中,水质好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项水质指标:溶氧、水色和透明度、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溶氧是水中的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溶氧:5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正常,2毫克/升时鱼停食、暗浮头,1毫克/升时鱼开始泛池。溶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探讨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及胡鲇(Clarias fuscus)的用水标准及养殖水质状况,分析香鱼与胡鲇养殖排放水,并比较二者间之差异.香鱼养殖池的溶氧均在5.0 mg/L以上,平均为7.76 mg/L,胡鲇养殖池溶氧的平均值为3.23 mg/L,两个养殖池的叶绿素a(Chl a)平均值分别为7.57,175.54 mg/m3.水中营养盐部分,香鱼与胡鲇池换算流水量与生物量后,香鱼每增长1 kg,所产生之氨氮(ammonia-N)、硝酸氮(nitrate-N)、亚硝酸氮(nitrite-N)及磷酸盐(phosphate)的量分别为383.70,208.99,21.62,119.03 mg;胡鲇每增长1kg则分别为68.76,5.72,2.44,13.80 mg.香鱼池的排水浊度、悬浮固体及硫化物含量分别为7.56 NTU、22.03 mg/L和7.48μL;胡鲇池则分别为26.57 NTu、68.50mg/L和19.37μg/L.结果显示,养殖胡鲇的单位营养盐产量较香鱼低,与水中叶绿素含量有关.而胡鲇池因喂饲绞碎家禽生饵形成有机物质过多,造成池水溶氧低,浊度、悬浮固体及硫化物也较香鱼池高.  相似文献   

11.
过饱和溶氧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工程化养殖中过饱和溶氧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通过充入液态氧与空气,使试验水体的溶氧分别达到过饱和溶氧水平(12±1)mg/L和(14±1)mg/L,正常溶氧水平(7.0±0.5)mg/L.结果显示,过饱和溶氧组的大菱鲆生长速度及饵料利用率明显高于正常溶氧组(p<0.05),而在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与正常溶氧条件下大菱鲆的丰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大菱鲆胃、肠道消化酶、脂肪酶与淀粉酶的分析发现,大菱鲆胃蛋白酶活性在过饱和溶氧条件下较正常溶氧有明显提高(p<0.05),而脂肪酶与淀粉酶的酶活力未得到显著性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2.
养殖户在养蟹过程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据笔者多年对养蟹池的观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的溶氧要求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就会引起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河蟹在水中就感到不舒适,有时就要往岸上爬,打洞穴居;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久,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2养殖水体变动频繁由于河蟹属两栖动物,它既能在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14.
为实时掌握水产养殖水质和气象环境信息,针对溶氧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惯性大和时滞的问题,以循环水流水槽养殖模式为基础,设计了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PLC对养殖环境中溶氧、pH、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参数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上位机实时显示环境信息,用模糊算法处理信息,处理后的结果作为PLC的输出传送到变频器中,变频器控制增氧机调节水中溶氧量。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时传输与显示上述参数信息,提供历史数据和环境异常报警功能。模糊控制在调节溶氧过程中超调小、精度高,溶氧偏差±0.4 mg/L,可减少增氧机启停次数、延长设备寿命。监控系统进行实地应用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1 史氏鲟仔幼鱼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大部分鱼类幼体比成体对环境的要求高,对于史氏鲟的养殖,即使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也不能掉以轻心,冈为鲟鱼仔、幼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史氏鲟对非离子氨的敏感性高于一般淡水鱼类,仔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63 mg/L,稚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17 mg/L。仔鱼养殖水体中铁的浓度小于0.5 mg/L为宜,对于10cm以上的幼鲟,水中铁的浓度以小于1mg/L为宜。史氏鲟养殖用水的pH值应在6.5-9.0为宜。当溶氧高于6 mg/  相似文献   

16.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17.
养鱼先养水,而水中溶解氧是水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首先,氧气是鱼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其次,氧气还要保证鱼类生长、摄食、消化代谢的需要。氧气充足,鱼才能积极摄食,提高消化吸收率,快速生长。例如鲫鱼在溶氧0.5-2mg/L时的饵料系数是溶氧3-6mg/L时的2倍。其次,水中的各种生物(藻类、  相似文献   

18.
水中溶氧测定无论在水产养殖或是水质卫生、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测定项目,为此,我们于今年5月份自行设计制成了10台溶氧测定仪;经有关单位使用,性能尚好,现拟进一步加以改进提高,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JP—1型溶氧测定仪为测定水中溶氧和水温的仪器,感测元件为极谱型隔膜电极,  相似文献   

19.
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影响 溶解水中的氧气叫溶氧。水中溶氧的含量叫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表示。鱼类是靠鳃吸收水中的溶氧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溶氧多少直接影响养鱼效果.鱼类对溶氧的需要量随鱼的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年龄大小而不同。在大多数养殖鱼类的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池水保持5~8毫克/升的溶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  相似文献   

20.
池塘青虾立体养殖是在池塘双季青虾养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各项技术措施并增设池中网片,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及空间,降低浅水区域相对密度,从而提高养殖产量。通过春秋双季养殖,实现亩产青虾100公斤,鱼种10公斤。一、池塘条件1-面积:成虾池5~10亩为好,虾苗培育池5~8亩,要求长方形,长宽比1∶2-5,塘埂宽度3~5米。2-土质:以壤土为好,有利塘埂的坚固、水质的肥沃,池塘不漏水。3-水深:水深在1-5米,不宜过深,有利水草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青虾的栖息吃食生长。4-水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