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棉田高效复种及立体种植是我国现代植棉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当前棉花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稳定棉花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棉田高效合理复种和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国内学者提出了利用现代新技术,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无公害栽培技术对策,开展棉田高效种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多种棉田高效复种模式。江苏省对棉田高效复种的实践探索也较多,有些地区获得5000元/亩以上的棉田种植效益,但目前有关棉田高效复种和立体种植的系统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栽培体系,这是大部分棉田复种和间套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蚕豆是启东市主要夏熟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hm^2,蚕豆间作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就是在两行蚕豆空幅中间种植榨菜、全能菠菜、菜薹油菜等短季蔬菜,一般在春玉米、棉花等作物播种前收获,既不影响蚕豆产量又不误春播,且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3.
临泽县孜然套种甜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孜然套种甜菜是临泽县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孜然生育期较短,与生育期较长的甜菜套种,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互补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空间、水分和光热资源,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据调查,采用该栽培模式时,孜然平均产量为1200kg/hm^2,收入约为1.8万元/hm^2;甜菜平均产量为60.0t/hm^2,收入为1.5万元/hm^2,总收入为3.3万元/hm^2左右,比单种增收20%~3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全市有耕地面积37.42万hm^2,其中旱塬地3.7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旱塬地土壤肥沃,生产潜力大,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作物。由于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麦后复种主要以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为主,复种效益不理想。近年来,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方式,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旱塬冬小麦茬复种西葫芦栽培技术。据调查,从2004年开始,崆峒旱塬区累计麦后复种西葫芦260hm^2,平均收入1.800万元/hm^2,其中,小麦收入0.525万元/hm^2,西葫芦收入1.275万元/hm^2,较复种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增收1.050万元/hm^2,增收1.4倍,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5.
巴西与中西非国家的棉花市场及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巴西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巴西是拉美最大的产棉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棉国。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巴西的棉花种植面积一度出现扩大的局面.但从长期看呈下降态势。到2000—2002年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到77.9万hm^2.到2002-2004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有所恢复.2003/04年度.棉田播种面积超过100万hm^2,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沧州区域的生态条件,针对抗虫棉苗弱根差、库强源弱、铃重低、易早衰的生理缺陷,为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研究了以塑造棉花倒伞多茎株型为核心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三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棉花——天鹰椒复合种植模式,在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通州市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植棉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随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通州市将棉花生产的发展作为促进棉农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狠抓棉田区域规模种植、品种更新、简化栽培技术推广以及棉田立体种植模式,实现棉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沧州区域的生态条件,针对抗虫棉苗弱根差、库强源弱、铃重低、易早衰的生理缺陷,为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研究了以塑造棉花倒伞多茎株型为核心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三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棉花--天鹰椒复合种植模式,在节省棉花整枝用工50%~70%的条件下,子棉产量3000~4500kg/hm2,天鹰椒3000~3750kg/hm2,公顷效益达2.7万元以上,比单作棉田提高1.8~2.25倍.  相似文献   

9.
一次覆膜,第1年种植玉米,第2年种植胡麻,经试验结果,一膜两用胡麻种植较当年覆膜种植节支1620元/hm^2,增收1123元/hm^2,较露地种植节支1215元/hm^2,增收2727元/hm^2,节支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与芹菜带状种植,不仅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提高小麦产量,且由于小麦的遮荫保护作用,有利于芹菜生长,形成一个小麦、芹菜互相依存的生长环境。根据近年来在民勤县三雷镇、苏武乡种植的实践,采用小麦芹菜带田种植,小麦产量达7200kg/hm^2,芹菜产量达67500kg/hm^2,产值31770元/hm^2,种植效益较好。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发展立体生产,提高植棉经济效益,促进粮、棉、菜高产高效,在以棉为主前提下,利用棉田空幅合理套种短、矮秆作物,是稳棉增效的一项有效途径。大麦/毛豆、棉/大白菜立体种植,在主作物不减产前提下,获得每亩毛豆(青菜)350kg、大白菜3200kg的好收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种植技术易掌握,是一种适宜推广的多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慈溪地区韭菜高效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韭菜是慈溪市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1000hm^2,为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从选择适宜品种、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与留茬、割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慈溪地区韭菜高效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架豆角是城乡人们喜食的蔬菜品种之一,也是传统的蔬菜作物。目前,松山区架豆角的种植面积已达2333.3hm^2,主要分布在松山区上官地镇、木头沟乡、五三镇、河南营子乡等.主要种植品种有泰国豆、株四斤、赤裕三、赤裕六、九粒白等,平均产量在1500~2000kg/667m^2,收入在1500~2000元/667m^2。由于松山区架豆角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较好,深受外地客商欢迎,远销北京、天津、唐山、辽宁等地。现将架豆角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谷子为榆中县旱作区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抗病、耐瘠薄、稳产等特点。但榆中县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一般春季降水在10mm以下,干旱缺水对谷子的播种和出苗影响较大。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石头沟旱作农业示范点进行了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穴播栽培试验,3a平均产量达7125kg/hm^2,较膜侧种植3a平均产量5040kg/hm^2增产2085kg/hm^2,增收13344元/hm^2(6.4元/kg),较当地常规露地种植3a平均产量3675kg/hm^2增产3420kg/hm^2,增收21888元/hm^2(6.4元/kg),增产效果明显。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滨城区实施了棉花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协同示范推广项目,结合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开展了棉花病虫草害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项目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减少用药3次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24.04%,示范区平均每亩增加纯收入100.16元,棉花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棉田生态明显改善,棉农种植效益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孜然-食用向日葵-大豆一年三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泉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年均温度3.9~9.3℃,昼夜温差13.9~16.4℃,有效积温1 755~3 611℃,平均无霜期118~159 d,日照充足,光热丰富,土质良好,灌溉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高效立体种植。孜然、食用向日葵、大豆间作套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光、热及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2009-2010年度在玉门市柳湖乡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栽培模式下,孜然平均产量1434kg/hm^2,收益22944元/hm^2;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尚庄镇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在生产实践中从原来的番茄套种棉花模式摸索并发展了番茄、水稻轮作新型高效种植模式,既保护和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4年该镇已发展大棚番茄种植户近4000户,推广应用大棚番茄、水稻高效种植面积达600hm^2,2005年在此基础上应用面积又新增40hm^2。现将该高效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土豆适应性强,甚至在一般作物不宜栽培的条件下也可种植,且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易,能与多种作物套种,提高复种指数。邢台市近几年发展了棉花与土豆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起到了以土豆保棉,以棉促土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泽县日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单作黄瓜由于后期价格低而生产效益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生产试验,总结出了日光温室黄瓜豇豆套种技术,经示范种植,黄瓜产量281.25 t/hm^2,收益45万元/hm^2;豇豆产量43.75t/hm^2,收益30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1997-1999年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西吉县进行了地膜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后两种作物的混合平均产量为18067.6kg/hm^2,比马铃薯单作经济产量增加56.4%,比地膜玉米单作增加经济产量277.7%,纯收入分别增加3108.9元/hm^2和2521.0元/hm^2。该种植模式在条件较好的坝地、旧水平梯田、川台地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