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中市城固县茶园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对汉中市城固县天明镇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开展了茶树病害的调查,并对病害发病情况做出了具体分析。共计调查到茶树真菌性病害类7种。发生最重的是由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引起的茶饼病。在2类茶园当中,常规茶园的病害明显高于有机茶园,并对两类茶园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制定广西茶树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收集茶树病害发生为害情况。【方法】通过在凌云县、昭平县、三江县的茶园进行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广西桂林茶科所、横县南山白毛茶场、融水县元宝山茶业公司红水乡基地3个调查区历年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发现各类病害27种。【结论】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苔藓病、茶树地衣病、茶炭疽等,其中茶煤病每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景迈古茶园的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为害部位、为害程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景迈古茶园茶树害虫有16种,茶树病害有10种.根据调查结果,在古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8-2014年,通过对四川主要不同生态区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种类和4种重大害虫(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从调查采集的5000余份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标本中,鉴定出真菌病害20种,其中,叶部病害12种,枝干病害6种,根部病害2种;鉴定出昆虫纲种类9目,39科34种,其中,害虫25科29种,天敌15科7种;鉴定出蛛形纲种类2目,9科10种,其中害螨4科4种,蜘蛛5科6种。2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四川茶园主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网饼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赤星病、白星病8种;主要害虫包括: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蚧类等11种(类)。3系统观察了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跗线螨4种重大害虫在茶园中种群数量消长动态,明确了在四川生态条件下不同时段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5.
缙云县现有茶园3.54万亩,茶树病虫种类多,发生为害重。2006年茶树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吸汁类害虫发生为害较重。如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蚜等,茶树病害发生较轻,一般不单独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6.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真菌病害是危害茶树最主要的病害类群之一,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秋季是茶园真菌病害的高发期,对此时期开展真菌病害调查意义重大。本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茶园展开了真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调查到危害茶树的真菌性病害6种,分别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其中,发病程度最严重的是茶白星病,分布频率和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97;茶炭疽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的分布频率均为100%,发病率分别为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30.5和18;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的分布频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本次调查明确了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对不同病害防治进行了讨论,为都匀市秋季茶园真菌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调查明确了影响商洛市高山茶园芽叶期主要病害有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分析3种病害发生的共性特点,提出了以秋冬季清园、预防冻害、平衡施肥、分批勤采、合理修剪等农业措施为重点,早春喷施免疫诱导剂增强茶树抗性,夏秋季精准喷施高效对路药剂预防病害发生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江口县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17-2019年对江口县不同海拔、不同树龄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口县茶园虫害主要有蓟马、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象甲和绿盲蝽,部分茶园有黑刺粉虱、白粉虱和茶毛虫,茶象甲近年发生偏重;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和茶炭疽病,茶白星病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茶园发生,茶饼病近年来发生面积和频次逐渐增加。建议采用加强秋冬季管理,及时除草、修剪茶树和采摘茶叶,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强化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调查与生防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茶园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金坛茶树主要病虫种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的江苏金坛茶树主要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茶树的虫害分属9目37科73种,其中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是为害金坛茶树的优势种群,有2目共21科48种,占总种数的65.75%;茶叶的病害主要有8种茶树叶病害和4种枝杆病害。此外还介绍了各种病虫害的为害方式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品种,根据施肥方式不同设置T1(不施肥处理)、T2(控释肥处理)、T3(碳基肥处理)、T4(脲甲醛处理)、T5(茶树专用肥处理)、T6(习惯施肥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叶产量、茶叶养分元素含量、茶园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梢百芽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其中以茶树专用肥处理增产效果最稳定。增加复合肥可以促进茶芽更早萌发,与不施肥相比可提早1周开采,但不同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中N含量,但不同复合肥处理C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均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碳基肥复合肥在阻止肥料淋溶损失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茶树专用肥与尿甲醛复合肥,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施用复合肥料均可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茶树专用肥效果最佳,且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复合肥的过量施用易导致养分淋溶损失。通过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茶叶安全生产一直是茶产业生产关注的重点,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治也是研究的难点。本文综述了恩施市茶园主要病虫害,概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冬季清园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以期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预测茶园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定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的优质丰产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山林间茶园、种质资源圃和茶-林间作等5类代表性茶园,从2007年4月20日~12月26日,5d 1次调查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作为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的数据源.据此对自回归模型预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与其他相关预测模型相比,自回归模型显得简便易行实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差异的有机茶园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土壤采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和规范有机认证技术体系,基于有机产品标准和有机认证的环境要求,开展了茶叶有机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评价的采样方法研究。针对有机茶园土壤性质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不同采样深度、采样密度和采样点布设等对茶园土壤pH、重金属等指标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有机茶园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树根系集中分布的20~30 cm土层pH值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采集0~30 cm的土壤进行检测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供试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PbHgCuCrAs,其中重金属Pb、Hg等存在外源性输入,在土壤表层0~10 cm聚集;通过不同采样密度获得的土壤环境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建议对较大规模的茶场进行分区采样,并增加送检样本数量。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