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究外源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BR)和IAA对杨树耐旱性的影响,本文选取3种欧美杨无性系NE19、R270、107的1年生盆栽苗木,分别喷洒10 μmol/L BR和100 mg/L IAA,并同时控制土壤含水量为20%,对其进行为期15 d的干旱处理和非干旱处理,对它们的生长和生理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无激素组相比,BR与IAA均可显著提高干旱条件下3种欧美杨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水能力。BR处理NE19、R270、107的Pn比非干旱组分别提高19%、60%、85%,IAA处理分别高了35%、50%、80%;对Fv/Fm,BR处理的NE19、R270、107比对照组提高了7.7%、7.5%、10.9%,而IAA组提高了7.4%、8%、11.9%。以上结果说明外源施加BR与IAA提高了欧美杨无性系的耐旱性。统计经过激素处理后的欧美杨无性系气孔指数发现,BR处理NE19、R270、107的气孔指数分别下降12.28%、25.60%、20.31%,IAA处理分别下降13.00%、13.15%、14.48%,因此我们推测施加BR和IAA,会抑制植物气孔发育以降低干旱条件下的水分消耗;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气孔发育6个相关基因EPF1、EPF2、EPFL9、ERECTA、FAMA、SDD1的表达量特征,发现BR和IAA处理导致负调节气孔发育相关基因EPF1、EPF2、ERECTA、SDD1表达量升高,正调节气孔发育基因FAMA与EPFL9表达量下降。综上所述,植物激素BR与IAA参与欧美杨气孔发育过程,在干旱条件下通过抑制气孔发育提高欧美杨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3个新引进黑杨无性系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美杂交黑杨是一种速生但高耗水的树种,筛选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黑杨品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3个不同黑杨无性系DN-2、R-270、NE-19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光合速率(P<,n>)、气孔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常绿杨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气体交换法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常绿杨3个无性系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后的光合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常绿杨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随胁迫的增强而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Pn、Gs继续下降,但Ci上升,说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Pn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Gs下降,而重度干旱胁迫下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同步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使PSII潜在活性中心受损,影响到光合电子传递,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对照相比,经过干旱胁迫的3个无性系生长量与生物量明显下降,说明即便后期供水充足,前期的缺水也会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但3个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性状及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明确不同红光(R)/远红光(FR)比值对黄瓜光合相关指标及参数的影响,以‘新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强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的基础上,添加3种不同强度的远红光,使得各处理红光∶远红光的比值分别为10(L-FR)、1.2(M-FR)和0.8(L-FR),比较不同处理对于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影响显著,M-FR和H-FR处理的鲜重较L-FR分别显著增加60.04%和56.60%;H-FR和M-FR处理株高较L-FR分别增加246.43%和200.63%。随着远红光强度增加,3个处理组气孔密度也随之显著增加,且气孔发育关键基因(MUTE和EPF1)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蒸腾速率(E)、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w)随之增加;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内添加远红光将提高Rubisco酶活化水平。各处理黄瓜幼苗的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均随着远红光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L-FR处理黄瓜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H-FR处理。综上,M...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光合、荧光及表型参数的影响,以不结球白菜品种‘新场青’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深,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后稍增加,相应的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后稍下降,PS 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PS 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上升趋势;复水后第5天光合、叶绿素荧光和表型参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光合、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均与CK差异显著。试验表明,不结球白菜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主要由于气孔限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重度干旱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持续干旱未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机构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结球白菜对干旱胁迫的恢复能力强,但复水后短期内难以消除干旱对不结球白菜光合特性和表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射干(Blackberry lily)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响应机制,以2年生射干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正常浇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及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射干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LD、MD、SD处理15 d后的SPAD含量分别下降了13.5%、24.8%和36.9%。(2)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Pn、Gs、Ci、Tr、Fv/Fm、q P、ETR在LD处理下缓慢下降,MD和SD处理下迅速下降。(3)NPQ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而显著升高,与CK相比,LD、MD、SD处理15 d后,NPQ分别升高了10.8%、17.9%和28.9%。(4)复水2 d后,射干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小于CK。因此,干旱胁迫下射干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15 d重度干旱会对光合细胞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复水2 d后,LD和MD的Ci、NPQ、ETR可较快恢复,而SD则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7.
NF-Y型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分析了小麦NF-YA家族转录因子基因TaNF-YA1分子特征、应答干旱表达模式和介导植株耐旱生物学功能。TaNF-YA1在核苷酸序列上与一粒小麦TmNF-YA9高度同源。干旱处理下,根系和叶片中该基因表达丰度随处理进程不断增大,处理后24 h达到峰值,48 h保持稳定;将处理后48 h植株转入正常生长后根叶中该基因转录本随恢复处理进程不断减少。与野生型对照(WT)相比,干旱处理下,正义表达TaNF-YA1烟草株系(Sen 1和Sen 2)生长势增强,植株个体增大,根鲜重提高,干质量增加,光合碳能力提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该正义株系干旱胁迫下气孔关闭速率加快,离体叶片持水率增大。干旱处理下Sen 1根系发育基因(NtPIN1和NtPIN4)和抗氧化酶基因(NtSOD1.1、NtCAT2.2和NtPOD4.1)表达水平较WT显著增高。与WT相比,反义表达TaNF-YA1烟草株系(Anti 1和Anti 2)干旱处理下植株生长势、干物质积累、生理参数(光合生理参数、细胞保护酶活性、气孔关闭速率、叶片持水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玉米的两个品种(抗旱性强的丹玉13和抗旱性弱的山农3号)在土壤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几种生理参数(渗透调节、弹性调节、气孔导度、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ABA浓度)的测定和对这些生理参数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抗旱性弱的山农3号在干旱过程中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壁弹性调节能力差,气孔导度下降慢,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快,ABA 浓度升高慢;而抗旱性强的丹玉13则与之相反.在复水过程中,山农3号的气孔导度恢复慢,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恢复慢,ABA浓度降低慢;而丹玉13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则短时间内恢复,ABA浓度降低快.由此看出,①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丹玉13伤害程度小,代谢能力强;②抗旱性强弱主要体现在生理上的差异;③ABA浓度可以作为衡量抗旱性强弱的一个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9.
对一年生的楠木、阴香苗木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测定和分析干旱胁迫对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发生时,楠木和阴香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随着复水处理的开始,各项光合参数又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阴香的抗逆性表现优于楠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效应,本研究首次采用氧化锌(ZnO)纳米颗粒物模拟PM2.5等颗粒物在欧美杨DN-2叶片表面的沉降、附着和滞留过程,利用水洗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叶片表面和组织内的ZnO含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叶表形貌进行观察和附着颗粒物数量统计,定量研究欧美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和吸收能力及其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NPs)、100 nm(BPs)和1 μm(MPs)的3种ZnO气溶胶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表面对MPs的吸附质量最大,高达653.03 mg/g,显著高于NPs。而通过Image J软件统计叶表面颗粒物的数量发现,NPs处理下叶面附着颗粒物数量最多,BPs次之,MPs最少,说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分布在叶片表面的数量越多,但其在叶面附着质量较低。此外,通过对植物叶表形貌观察发现,颗粒物对气孔和角质层产生了负面影响,气孔轮廓不清晰,角质层皱折不规则。在模拟颗粒物环境中,欧美杨对粒径小于1 μm颗粒物均有一定量的吸收。与吸附质量不同,欧美杨叶片对NPs的吸收量显著高于BPs和MPs,在处理16 d后高达1.17 mg/g,分别是BPs和MPs的2.59和2.89倍,这表明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越容易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NPs、BPs和MPs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降低了22%、44%和19%,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黄珂  刘清  寻敏  刘丹  苏益  萧浪涛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717-2726
【目的】系统比较分析籼稻和粳稻响应孕穗期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期为后续解析籼、粳型水稻抗旱能力差异的生理机制打下前期基础。【方法】以具有不同耐旱能力的籼稻珍汕97B(ZS97B)和粳稻日本晴(NP)为材料,以正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对照,孕穗期停止浇水,干旱胁迫10 d后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的水稻气孔密度、气孔开放度、光合指标、蒸腾指标、水分生理相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干旱处理13 d后复水,统计复水10 d后水稻存活率,比较分析孕穗期ZS97B和NP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果】孕穗期停止浇水10 d后,ZS97B的存活率为90.3%,极显著高于NP(77.8%)(P<0.01,下同);干旱胁迫对2种水稻的气孔密度和气孔运动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ZS97B的气孔密度在处理前后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高于NP;尽管ZS97B的叶卷曲度更大,但其净光合速率并没有受到更严重影响,ZS97B的净光合速率下降31.2%,而NP下降62.9%;此外,干旱胁迫下NP的叶片失水速率上升,其叶片功能损伤更严重;ZS97B在干旱胁迫后叶片POD活性极显著上升至32.46 U/(g·min),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更快,而NP的MDA含量也在干旱胁迫后显著上升至1.55 μmol/g,表明叶片细胞膜损伤程度更严重。【结论】与粳稻品种NP相比,籼稻品种ZS97B更高的气孔密度缓解了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其光合速率的降低;同时,ZS97B通过增加叶卷曲度而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此外,ZS97B抗氧化酶系统的迅速响应也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减少细胞膜损伤,对孕穗期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77-1082
为了解冬小麦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周麦22为材料,研究了20%PEG-6000持续胁迫以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关键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持续,与对照组相比,干旱组小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Rubisco活性及生物量均下降,根冠比增加;净光合速率及PEPC,PPDK,NADP-ME,SOD,CAT,APX,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最大增幅分别为18.4%(处理1 d),77.6%(处理1 d),79.2%(处理3 d),69.2%(处理1 d),155.6%(处理3 d),71.6%(处理3 d),129.4%(处理3 d),143.5%(处理1 d),复水3 d各参数均有所恢复。说明短期干旱胁迫诱导冬小麦幼苗叶片的C4途径光合酶活性的高表达,部分补偿了Rubisco活性下降对光合固碳造成的不利影响;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有效增强了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了氧化带来的伤害;C4途径光合酶可能在冬小麦耐旱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控释肥对榛子叶片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一年生欧洲榛子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纯控释肥和控释掺混肥进行田间试验,并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研究了控释肥对榛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特性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料提高了榛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在榛子生长的4个时期,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纯控释肥处理榛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6.9%-93.3%,蒸腾速率提高5.8%-19.0%,气孔导度提高了4.8%-27.1%,气孔限制值降低4.8%-64.5%;控释掺混肥处理榛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9.9%-94.7%,蒸腾速率提高8.1%-23.9%,叶片气孔导度提高4.3%-29.4%,气孔限制值降低9.3%-62.8%;另外,纯控释肥和控释掺混肥处理能增加榛子株高和茎粗。以上说明,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和控释掺混肥处理均能有效的改善榛子叶片光合性能,增加榛子植株生物量。从经济施肥与提高产量方面出发,控释掺混肥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LED光照模式对植物工厂中生菜(Lactuca sativa L.)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适于植物工厂内生菜育苗的LED光照模式。本试验使用白色LED(W)、红色LED(R)和蓝色LED(B)为光源,光源与光照天数相结合组成9种处理,分别为:W19、R19、B19、W12B7、W12R7、B12W7、B12R7、R12B7、R12W7,以W19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W19、B19、W12B7、W12R7、B12W7、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茎长显著短于其它处理。R19、W12R7和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干鲜重、叶面积以及整株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W19、R12W7和B12W7;B19、W12B7和R12B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叶绿素、花青素含量均高于R19、W12R7和B12R7。B19、W12B7和R12B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单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供试的处理中,W12R7和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干鲜重和叶面积较高、茎长短、硝酸盐含量低、整株光合速率高,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较其它处理更适用于植物工厂生菜育苗。  相似文献   

15.
肖凡  蒋景龙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241-2248
[目的]分析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阐明在有限水分亏缺下复水产生补偿效应的可能性和补偿强度,为黄瓜的抗旱栽培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瓜王F1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照、干旱、极旱、极旱复水对照和极旱复水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叶面积、株高、茎粗、主根长及地上部生物量,与极旱处理相比,极旱复水处理各生长指标增幅达8.3%~366.7%,但显著低于极旱复水对照(P<0.05,下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逐渐降低,极旱复水处理使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恢复到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升高,极旱复水处理则将这些生化指标降至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结论]干旱后及时复水能缓解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强度不足以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阻碍,对植物的补偿效应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在块茎形成期对土壤水分亏缺较为敏感,叶片作为主要的蒸腾和光合器官对土壤水分亏缺响应更为积极,分析这一时期马铃薯叶片表观特征和光合参数可为耐旱品种筛选与耐旱机制解析提供新的思路。采用前期已筛选的对水分胁迫耐受性具有显著差异的3个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法模拟干旱条件,设置T1[中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为(45±5)%]、T2[轻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为(55±5)%]和CK[正常供水,土壤相对湿度为(75±5)%]3个处理,比较不同品种(系)间叶片表皮毛与气孔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参数、脱落酸含量等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叶片表皮毛数量和气孔密度对轻度干旱(T2)响应较一致,表皮毛数量均呈增多趋势,气孔口径和开度均减小;中度干旱(T1)胁迫下,干旱敏感型品种滇薯1418表皮毛总数、气孔密度显著增加,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中间型品种青薯9号的表皮毛数量与气孔密度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其气孔在中度干旱胁迫(T1)下多保持开启状态。耐旱品系3S-120的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  相似文献   

17.
对一年生的格木、铁刀木苗木实施试验并记录数据,主要是针对干旱以及复水的处理后的苗木状况来分析,测定指标为苗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分析苗木在受到干旱胁迫后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格木和铁刀木处于干旱胁迫条件下时,它们的光合特性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在开始进行复水后,它们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上升;从上升和下降的急缓程度可以看出格木的抗逆性要优于铁刀木。  相似文献   

18.
对海南蒲桃、紫楠、铁冬青、小叶榕等4种园林绿化树种幼苗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比较4种树种抗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4种幼苗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复水4 d后显著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4种幼苗的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而气孔限制值显著增加;干旱胁迫处理期间,铁冬青、小叶榕叶片的水分利用率持续增加,而紫楠和海南蒲桃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处理4 d后,除小叶榕外,其余树种均恢复到对照水平。4种幼苗抗旱性顺序为:铁冬青小叶榕紫楠海南蒲桃。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山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控水条件下用蘸根和叶面喷施0.2 mg.L-1油菜素内酯(BR)的处理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主要造林树种山杏苗的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干旱下,BR处理苗与对照苗的Pn、Tr、GST Ci等光合参数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轻度干旱下0.2 mg.L-1的BR处理在午间及午后增加了山杏苗叶片的气孔开张,增强了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从而促进了山杏苗的光合作用;在重度干旱下,0.2 mg.L-1的BR处理在午后增加叶片气孔开张,对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影响不显著,对山杏苗光合作用的促进有限。由于气孔的开张使山杏苗蒸腾加剧,导致大量水分散失。BR处理对处于轻度和重度干旱下山杏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木薯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叶片酶活性与扫描电镜结果的影响,为湖南地区木薯种植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及生产指导。【方法】以木薯NZ199为试验材料,设计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对照(CK),并设置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30%为干旱处理(D)、80%~90%为高湿处理(W),研究干旱与高湿处理下木薯幼苗的生长、光合参数、叶片酶活性及扫描电镜的不同响应情况。【结果】与CK相比,D、W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下降明显,其中D处理较W处理下降情况更为明显;D、W处理下的丙二醛(MDA)活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D处理较CK增加了24.37%,W处理较CK增加了32.13%,在复水处理后,W处理MDA活性下降至CK水平,D处理MDA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CK处理。D、W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显著升高,复水后D处理CAT活性较复水前下降了32.01%,W处理下降了25.78%,但仍显著高于CK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处理中最高,CK处理其次,W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