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桔皮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桔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桔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8个,鉴出率占全油的92.308%,占挥发油总量的99.033%.桔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40.905%)、β-蒎烯(15.677%)、3-蒈烯(9.718%)、α-金合欢烯(3.387%)、α-蒎烯(3.363%)等.  相似文献   

2.
椪柑果皮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椪柑果皮精油为试材,采用GC-MS对其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椪柑精油中共分离出78种组分,鉴定出53种组分,占精油的97.56%,主要组分是D-柠檬烯(60.4%)、1-甲基-1,4-环己二烯(4.35%)、佛手柑油烯(3.09%)、(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1.6%)、β-月桂烯(0.87%)等萜烯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月桂酸(3.34%)、亚油酸甲酯(3.09%)、棕榈酸(1.39%)和(Z)-9-十八烯酸甲酯(3.08%).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细辛油,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细辛油进行拆分,得到不同馏分物,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分子蒸馏条件分为二级,一级蒸发温度为30℃,真空度5.0 mbar;二级蒸发温度为60℃,真空度5.0 mbar,二级进样温度均为30℃,冷凝水温度为10℃,刮膜转速150~160 r·min-1。结果表明,经过二级分离后,得到2部分轻组分(distillate fraction,DF)和1部分重组分(residue fraction,RF);一级轻组分(DF1)、二级轻组分(DF2)和二级重组分(RF2)所占质量比分别为68.30%、13.27%和15.95%。对原油和各级馏分物分别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3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右旋萜二烯、α-蒎烯、β-蒎烯、4-萜烯醇、桉叶油醇、萜品油烯和L-香芹醇等;3部分馏分物DF1、DF2和RF2及原油中组分数量分别为6、16、28和14种;且各部分中成分相对含量差别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原油成分进行拆分,为挥发油充分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芳香植物日本花柏天然耐久,富含精油。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的精油组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心材与边材精油组分均主要由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心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δ-杜松醇(40.64%)和β-荜澄茄油烯(12.67%);边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α-杜松醇(29.98%)和α-依兰油烯(10.18%)。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精油的挥发性组分不同,日本花柏心材精油中最高含量的δ-杜松醇为木材抗白蚁活性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化感作用。日本花柏心材精油在环境友好型农药开发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青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在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青胡椒油树脂中,共鉴定了58种化学组分,分别占质量分数的94.71%和97.36%。其中,这两种青胡椒油树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胡椒碱、石竹烯、胡椒新碱、D-柠檬烯、δ-榄香烯、石竹烯氧化物和喇叭烯氧化物(II)。  相似文献   

6.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施用二甲四氯钠对水稻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24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其中已定性的8种,以倍半萜类化合物(7种)为主。在已定性的组分中,异喇叭烯、(-)-α-雪松烯、(+)-β-雪松烯、雪松醇4种组分在水稻上属首次报道。不同处理收集的水稻挥发物种类相同,但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二甲四氯钠浓度导致异喇叭烯等13种挥发物组分(占种类总数的54.2%)相对含量的变化;而(-)-α-雪松烯等11种组分(占种类总数的45.8%)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二甲四氯钠与水稻品种间的互作使异喇叭烯等17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占种类总数的70.8%)相对含量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不溶性稻壳热解油的组分。[方法]将稻壳热解油和去离子水以1∶2(体积比)混合后超声萃取并离心得20.0%(质量比)的水不溶性稻壳热解油,依次以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氯仿为溶剂对其进行了连续萃取,并对所得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萃取物F1、F2、F3、F4和残渣所占比例分别为5.3%、7.8%、15.9%、37.0%和34.0%,水不溶性稻壳热解油以大极性组分为主;从中共检测到68种化合物。[结论]由于生物油中高含氧量的特点,推测水不溶性稻壳热解油中大极性组分为高含氧的大分子化合物,有望将之开发成生物油树脂、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楝树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楝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6个,鉴出率占全油的81.25%,占挥发油总量的95.43%。楝树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石竹烯氧化物(31.08%)、二环大根香叶烯(15.43%)、石竹烯(9.11%)、(s)-6-乙烯基-6-甲基-1-(1-甲基乙基)-3-(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8.72%)、8,9-脱氢-环异长叶烯(6.78%)、[1aR-(1aα,4aα,7β,7aβ,7bα)]-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e]薁-7-醇(5.35%)等。  相似文献   

9.
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了解桢楠的耐腐、发香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木粉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桢楠现代木精油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86.20%;桢楠阴沉木精油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9.64%,桢楠现代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21.72%)、氧化石竹烯(8.62%)、去氢白菖烯(5.11%)、T-杜松醇(4.49%)、环氧化蛇麻烯Ⅱ(3.96%);桢楠阴沉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树烯(22.47%)、γ-杜松烯(21.47%)、d-杜松烯(14.10%)、γ-桉叶醇(6.85%)。二者共有成分为α-荜澄茄烯、β-榄香烯、α-香柠檬烯、石竹烯、γ-衣兰油烯、α-二去氢菖蒲烯、榄香醇、γ-桉叶醇和雪松烯9种化合物。【结论】氧化石竹烯、去氢白菖烯、T-杜松醇成分是桢楠具有较好防腐防霉性能的主要原因;桢楠在形成阴沉木的过程中部分精油成分发生分解;桢楠的香味可能是由于α-荜澄茄烯、氧化石竹烯、香树烯、杜松烯的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狗舌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狗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个,占全油的72.41%,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9%。狗舌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7.365%)、[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25.254%)、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18.362%)、石竹烯(10.272%)、α-金合欢烯(6.503%)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及河南6个产地白术进行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分对比分析,为不同产地白术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性状鉴定法比较6个不同产地白术药材性状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其挥发油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各产地白术药材在形状、大小及表面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油含量为0.58%~1.22%,由高到低分别为湖南(1.22%)>浙江(1.20%)>安徽(1.02%)>湖北(0.94%)>河南(0.86%)>河北(0.58%);6个产区白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个组分,共有成分14个,相对百分含量之和大于90%,油中主含苍术酮(>60%)、(E,E)-1,5-dimethyl-8-(1-methylethylidene)-1,5-Cyclodecadiene、3,7(11)-蛇床二烯、β-芹子烯、β-石竹烯等。[结论]各产区白术在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产地与白术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橙皮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橙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81%,橙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30.028%),β-人参烯(17.454%),(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8.484%),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5.258%)等。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是我国近来年大力发展的一类新兴木本油料作物,在陕西省商洛等地实施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战略中广泛种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SPME-GC/MS)对商洛油用牡丹花精油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商洛油用牡丹花精油样品中一共鉴定得到59种不同组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酯类、醇类、芳香族、烷烃类等物质。精油主要成分为顺式氧化芳樟醇、α-松油醇、反式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五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5. 36%、22. 13%、17. 94%、4. 67%和4. 64%,共计74. 74%。  相似文献   

15.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蜈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到53个组分,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0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醋酸(17.61%)、-姜黄烯(11.70%)、-蒎烯(8.83%)、2-甲氧基苯酚(7.59%)等,为进一步研究蜈蚣的药用价值及其药理、药化和临床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传统中药全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全蝎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到43个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2.01%,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苯甲醛(19.03%)、苯酚(13.22%)、2-戊基呋喃(7.42%)、α-荜澄茄油烯(7.31%)等,为进一步研究全蝎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对荔枝新品种‘御金球’果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果共检测到烯类(73.87%)、酯类(4.38%)、醇类(3.12%)、醛类(0.81%)、酮类(0.14%)、酸类(0.19%)、烷烃类(0.57%)及其他成分10大类共52种化合物,其中烯烃类含量最高,共计24种。右旋大根香叶烯、α-衣兰油烯、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榄香烯、月桂烯、α-异松油烯、柠檬烯、香橙烯、γ-衣兰油烯、γ-杜松烯、α-蒎烯、(+)-环苜蓿烯,β-榄香烯、乙酸香茅酯、1-乙酰基-16,17-双脱氢-(9CI)-Curan-20-醇、(1a,3b,4b,6a)-4,7,7-三甲基二环[4.1.0]庚烷-3-醇、香叶醇、柠檬醛为其主要香气成分。而相对含量最大(20.16%)且具有抗菌作用的右旋大根香叶烯、抗菌抗氧化的柠檬醛、黄酮类的3',4',7-3-O-甲基槲皮素等物质的检出显示出‘御金球’荔枝具有潜在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广藿香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液液萃取(LL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萃取(H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广藿香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鉴别出广藿香油挥发性化学成分29种,主要致香成分为广藿香醇(26.39%)、δ-愈创木烯(14.50%)、α-愈创木烯(12.35%)、刺蕊草烯(5.87%)、芳樟醇(5.02%)、α-广霍香烯(4.52%)等。将广藿香油应用于卷烟加香效果评价,能够减小刺激性、改善卷烟余味并对丰富烟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泥热解液体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壬峰  李婷  范琳琪  张双全  殷志源  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48-4849,4904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在400~700℃温度范围内对城市污泥进行热解试验。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增加,热解液的产率逐渐升高,在550℃时达到最大值,但热解温度继续升高,热解液产率却不断减小;利用GC/MS联用仪对550℃时的热解油进行成分分析,其主要组分为杂环化合物(呋喃、吡啶等)的衍生物、酮类衍生物、苯酚衍生物、苯衍生物、长链脂肪烃衍生物和甾族化合物,其中胆甾烷和甲苯含量较高,分别达15.9%和11%。总之,利用热解法处理城市污泥是可行的,其热解油通过综合分析和分离提纯,可以作为潜在化工原料,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