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小麦根腐类病害尤其是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小麦茎基腐病易防难治给部分地区小麦安全生产带来威胁的情势,为选出有效的防控药剂,依托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华东地区小麦根腐病类病害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采用种子处理、在小麦返青期人工喷施不同杀菌剂、种子处理加不同药剂喷施等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种子处理或返青期喷施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防效,但不同杀菌剂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期有明显差异,其中效果突出的为适麦丹包衣+亩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50 m L喷施,其次为适麦丹+290g/L戊唑醇·嘧菌酯悬乳剂40 mL,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与戊唑醇混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戊唑醇的防效。试验表明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拔节期药剂喷施对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杀菌剂和用药组合,特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均不理想,防效均在40%以下.其中,施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500 mL/...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药剂和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开展了5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的田间试验。设置8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中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拌种剂和返青期药剂喷雾组合防治比单一药剂拌种效果要好,拔节期和灌浆中期试验药效较好的为60 g/L戊唑醇以50 mL/100 kg拌种,75%肟菌·戊唑醇15 g/亩喷雾,防效分别为68.0%,69.9%。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可采用上述药剂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小麦产区呈流行态势,严重威胁中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本研究评价了不同的种衣剂处理、以及返青期喷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控效果。从拌种剂对苗期的影响来看: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能显著增加麦苗的4项评价指标,且能显著降低苗期的病株率。拔节期调查发现:各处理都能较好的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扩散流行,以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600mL FC+三氟吡啶胺(200 g/L)300mL FS组合效果最好,病株率为15.55%。灌浆期调查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能较好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茎率为17.78%~23.33%,防效为77.27%~83.74%。最终的测产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最优,小麦增产率为16.03%~17.55%,生产上可以采用此药剂组合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小麦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芹菜茎基腐病科学防控技术,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系统观测了芹菜茎基腐病田间病情自然消长动态;采取组织分离、形态和系统发育分析、菌丝悬浮液接种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常用杀菌剂对芹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并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芹菜茎基腐病在芹菜上普遍发生,6—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引起芹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芹菜茎基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75%肟菌·戊唑醇WDG或70%甲基硫菌灵WP对芹菜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2)盆栽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浸种和灌根处理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叶鞘叶。与浅黄隐球酵母菌浸种处理相比,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处理的叶鞘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数量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4d达到最大;3)盆栽试验中,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2.7%,对假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5.3%,均显著高于根灌生理盐水处理(P0.05),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可以在小麦苗期实现定殖,并且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8.
选用10种药剂,通过各药剂的复配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2%噻虫·咯菌·苯甲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防效达75%;其次是0.3%苯甲+0.1%途保利+0.2%吡虫啉,防效达到44.6%;灭菌唑0.2%+0.2%吡虫啉及0.1%戊唑醇+0.2%吡虫啉对茎基腐病没有防效,发病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g)等多种病原菌综合侵染引起的、世界性的、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小麦产区危害呈逐渐加重趋势。为小麦茎基腐病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种类与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抗性遗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小麦茎基腐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麦茎基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茎基腐病部组织中分离到7种病菌,经测定茎基腐主要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与雪腐镰刀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并呈现出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本试验选取近期上市且销售较好的几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对小麦茎基腐病开展田间防治药效试验,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预防提供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最高,该处理小麦亩均产量达到525 kg以上,较对照增加23%以上。其余几个药剂处理的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增产幅度接近或超过20%。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快速增长的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秸秆还田较多的时候,最终导致田间小麦过早死亡或后期枯株白穗。为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笔者通过播种时用不同种衣剂拌种、返青期不同药剂喷施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探索小麦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400mL·100kg~(-1)种子处理和560mL·100kg~(-1)种子处理防效分别为75.15%、81.46%,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是小麦生产中防治茎基腐病理想的种衣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药剂不同剂量叶面喷雾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临渭区植保站于2022年3月28日下午(小麦拔节初期)使用2%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DP50 g/667m2、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40%苯甲·醚菌酯SE20 g/667 m2、430 g/L戊唑醇SE25 mL/667 m2用植保无人机喷雾,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调查不同药剂、相同药剂不同用量、相同药剂不同施药器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DP50 g/667 m2在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防效均最高,分别为85.62%、73.21%、62.69%,说明其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抗病效果,且持效性好,实际产量为568.89 kg,增产效果最好;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的防效分别为82.29%、59.84%、46.69%,均...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呈重发趋势。在土壤深耕深翻、适期晚播及早春返青期喷药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对该病有相对较高防效的新型包衣药剂,探索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小麦茎基腐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效最好,为77.01%,其余2个处理分别为63.00%和61.00%。从产量上来看,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610.64、605.93 kg/亩,二者小麦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其次是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为591.66 kg/亩,3个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6.11%~19.83%。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鞘腐病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鞘腐病的高效药剂,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5种药剂对水稻鞘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0%吡唑醚菌酯和75%肟菌酯·戊唑醇对水稻鞘腐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6.46%和81.18%。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茎基腐病又称白穗病、酱油杆病、根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大多数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拌种剂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8种拌种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咯菌腈·精甲霜ES、27%苯醚·咯·噻虫ES、32.5%苯甲·嘧菌酯SC、10%咯菌腈·戊唑醇ES、6%戊唑醇ES,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防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感病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天气等条件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比较研究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WP)不同用药次数及不同施药器械对小麦赤霉病感病品种病害防效、小麦产量及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2%~30%,喷施3次药剂处理小麦,DO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采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于小麦未扬花期喷施药液1次较采用手动喷雾器可显著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但对小麦DON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上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应用80%戊唑醇WP防治,宜采用电动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理想,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特进行了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戊唑醇SC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小麦生产中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分离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从番茄病株中分离病原菌,测定其致病性,同时评价9种市售药剂对该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从中选择室内毒力大的药剂进行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归属于细菌; 9种供试药剂中,50%琥铜·霜脲氰WP的毒力最大,EC50为432. 76 mg/L,高浓度下的抑制率可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茎基腐病的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病株率,防效达85. 71%。因此,50%琥铜·霜脲氰WP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田间防治该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