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洋科学家们认为,饲料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大型鱼类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饲料鱼的捕捞量应减少一半。科学家们在对全球饲料鱼资源状况做了全面分析后表示,小型饲料鱼类具有巨大作用,是海洋食物链的关键环节。这些小型鱼类在各自生态系统中很大程度上都不应该被捕捞。  相似文献   

2.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138-141
推进世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是指包括在内陆和海洋水域捕捞野生鱼类,以及经放养增殖和水产养殖而获得鱼类产品的产业。渔业在世界食品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有4000多万人从事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鱼类是含有丰富蛋白质、重要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人类食物来源。鱼  相似文献   

3.
海洋鱼类是动物蛋白质的一个极其丰富和重要的来源之一。在当今全世界约七千万吨左右的总渔获量中,海产鱼类约占75~80%,即年产量高达5千多万吨。这些产量的90%捕自面积仅占海洋总面积7.6%的大陆架。近十几年来,如何提高海洋鱼类产量问题已是国际上正在广泛讨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今后提高海洋鱼类产量的主要途径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4.
海洋鱼类是动物蛋白质的一个极其丰富和重要的来源之一。在当今全世界约七千万吨左右的总渔获量中,海产鱼类约占75~80%,即年产量高达5千多万吨。这些产量的90%捕自面积仅占海洋总面积7.6%的大陆架。近十几年来,如何提高海洋鱼类产量问题已是国际上正在广泛讨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今后提高海洋鱼类产量的主要途径大致如下: 一、远洋、深海及未开发海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启华  黄硕琳 《水产学报》2016,40(7):1089-1098
气候变化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海洋是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主要载体,气候变化给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各大洋低频气候变化模式以及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对鱼类个体的直接作用或生态系统食物链传递的间接作用影响海洋鱼类,包括鱼类的生理(生长、繁殖、洄游)、物候、资源量以及分布等,并形成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终影响人类对渔业资源的管理。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侧重从海洋鱼类资源量、分布变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管理4个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产生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对渔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石鲽和皱唇鲨生态生长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杨纪明  郭如新 《水产学报》1987,11(3):251-253
海洋鱼类自然生态研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揭示了许多规律。但是由于野外调查本身的局限性,一些重要规律的深入探讨还需要依靠实验手段的配合。有关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规律的研究,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鱼类生态效率的测定,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对水域生产力和海洋牧化中某些种类的增殖潜力的估计有重要作用。同时,实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集鱼机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喜欢聚集在礁石和浮物周围,这一点人们早已有了共识。那么,鱼类为什么会聚集于这些物体呢?这得了解一点关于鱼类行动方面的知识和海洋礁石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吕为群  陈阿琴  刘慧 《水产学报》2012,36(12):1924-1932
鱼类是一个迄今尚未被认知的非常重要的微细碳酸盐沉积物的来源,对海洋固碳有着重要作用,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碳汇渔业的内涵.本研究介绍了海洋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及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形成与其肠细胞膜上物质转运之间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的特征,并论述了通过对特定区域内鱼类生物量和碳酸盐排泄率数据的研究,估计出全球海洋鱼类每年可产生大约1.1亿t的碳酸钙,在海洋总碳酸盐岩泥中占14%以上.研究重点论述了海水鱼类固碳的独特优势潜力,同时,提出为了更好地确定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肠道碳酸结晶物的形成量及其调控机制,碳收支动态模型进行研究,进而合理地估算和测定海水鱼类养殖的碳汇量.  相似文献   

9.
富山武装乌贼个体发育期角质颚表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记录了其丰富的个体生长信息.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是众多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食饵,掌握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个体发育期摄食生态的变化,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2019年3月和9月于西太平洋海域采...  相似文献   

10.
海洋小型鱼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6,28(4):336-341
海洋小型鱼类对整个渔业资源变动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对经济鱼种资源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海洋小型鱼类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海洋小型鱼类分布与环境关系、渔业生物学、资源数量评估的研究,并论述其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韦晟 《水产学报》1966,3(1):52-61
前言黄海北部是我国机输作业的重要渔场之一,每年夏、秋季有大批底层鱼类进入该海区索饵,这些鱼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摄食对象。该海区不仅饵料底栖动物丰富,而且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种类也较多。因此,查明黄海北部底栖动物饵料基础状况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已进行底栖动物铒料基础的预报。我国对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于解放后才逐步开展。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过黄海北部调查,1958~1959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60年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现为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逐年进行了黄海北部渔场的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琳 《中国水产》2011,(2):75-77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渔民都在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例如根据鱼类普遍遵守的与海洋特征之间的关系(鱼类与海洋温度),来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丰度等进行判断。早在1920年,日本的渔业科学家就开始意识到,根据鱼类行为与海洋状况的关系对渔业资源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提供给渔民指导其开展渔业捕捞等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鱼类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一直是我国海产品的重点产区之一,其海洋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自70年代后期,由于酷渔滥捕,黄渤海区部分主要鱼类品种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呈衰退趋势,但海区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并没有因此动摇对海洋捕捞生产的领导,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产结构和捕捞作业结构调整,使海洋捕捞逐步冲出低谷,渔业生产出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笔者认为,“七五”期间作业调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萍 《齐鲁渔业》2012,(4):26-27
浮游生物是一个重要生态群落,数量大,分布广,种类组成十分复杂,既包括浮游植物,又包括浮游动物。研究这两类浮游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动和种类组成变化(季节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它对阐明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等现象的变化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包括上、中层鱼类和幼鱼)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产量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虾类、贝类和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繁殖和洄游,从而影响渔业产量。  相似文献   

15.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彭会  王克坚 《福建水产》2016,(3):254-262
抗菌肽的发现与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抗生素"。海洋动物抗菌肽是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中对于防御外源病原菌的入侵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抗菌肽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开发价值,也是减少抗生素污染、实现海水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鱼类抗菌肽和甲壳类抗菌肽为例,从抗菌肽的来源与分类、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海洋鱼类和甲壳类抗菌肽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北太平洋渔场叶绿素a浓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毛志华 《水产学报》2005,29(2):270-274
海洋叶绿素a(Chla.)含量是了解世界海洋中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基础和估算海洋生产力的基本指标,是判断水域的肥瘠程度和评价水域渔业潜在生产力的基本依据。富集浮游植物的海域是海洋食植动物的大密度存在和水产资源丰富存在的基础,许多鱼类如金枪鱼等中上层鱼群集在锋面两侧或涡旋,这些特征与营养盐供给或混合层深度变化相关。北太平洋渔场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的观测和一年四季连续的观测,是测定北太平洋渔场海洋叶绿素a的最有效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数据来源卫星资料采用美国海洋水色卫星的宽视场海洋水色扫描仪(SeaWiFS)资料,全球海上测量资料利用国际海洋水色协调工作组(IOCCG)在世界大洋范围测量的1175个站位光谱数据和对应的叶绿素a浓度,南海测量数据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测量的48个站位光谱数据和叶绿  相似文献   

18.
江国强 《海洋渔业》1999,21(2):82-82,81
<正> 海鳗为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性强,属广温、广盐性鱼类,系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尤以浙、闽、粤三省沿海产量最多。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上等食用鱼类。海鳗天然苗种资源丰富,开展海鳗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近年来对虾养殖业陷入低谷,开辟一条虾塘养殖海鳗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在福建省水产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7月在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海洋村开展了虾塘养殖海鳗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福建近海越冬大黄鱼生长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省海洋鱼类的佼佼者。我省自六十年代末期起,大黄鱼越冬群体成为主要捕捞对象,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中渔场。  相似文献   

20.
人工鱼礁在我国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