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趋势,对该烟区170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5年前相比,攀枝花烟区土壤pH提高9.8%,其中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10.9%、1.6%和6.7%。全市土壤交换性钙提高310.8%,年均提高62.5%,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398.9%、227.3%、425.6%。全市土壤交换性镁提高229.9%,年均提高46.0%,仁和、米易、盐边分别提高216.0%、204.8%、412.8%。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蔬菜地土壤酸化问题,通过在冬瓜地酸性土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小区试验,研究了玛塔、天象和意达3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和冬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调理剂对土壤pH值可以有效提高0.05~0.35个单位,提高效果为天象>意达>玛塔。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提高4.4%~11.0%、碱解氮提高7.0%~24.2%、有效磷提高21.5%~51.5%、有效钾提高5.5%~41.0%。土壤调理剂通过调节酸性土壤的土壤环境,土壤重金属铬含量分别降低5.9%~17.5%;降低镉含量2.0%~22%;降低汞含量13.1~35.8%;降低砷含量4.9%~21.7%。此外,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了土壤,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每667m2冬瓜增产833~1289 kg,增产8.2%~12.7%。因此,3种土壤调理剂都可在冬瓜酸性土壤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黑炭输入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生物黑炭施用对果园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黑炭施入量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黑炭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总氮含量及pH值,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对照相比,生物黑炭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总氮含量分别提高3.26%~25.61%和61.22%~87.76%,pH值提高0.03~0.30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13.13%~19.3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84.34%~107.55%。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趋势,对该烟区 170 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与5年前相比较,攀枝花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降幅达13.5%,其中米易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37.4%,盐边县与仁和区土壤有效锌分别降低15.6%和38.2%。全市土壤有效硼提高30%,按土壤有效硼分级,全市72.29%土壤有效硼缺乏,仁和、米易、盐边烟区分别有70.58%、61.23%和63.75%的土壤有效硼缺乏。市土壤水溶性氯含量降低29.02%,其中米易土壤水溶性氯提高27.04%,盐边和仁和则分别降低38.2%和33.8%。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磷、钾含量以及比对其变化趋势,对该烟区170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3.8±28.7 mg/kg,变异系数为65.5%。与5年前相比,提高幅度达到94.2%,年均提高18.8%。其中米易、盐边、仁和烟区分别提高204.9%、98.5%和110.5%。变异系数与5年前相比降低,可能原因是近年来注重磷肥施用,提高了土壤磷累积,使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小。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02.6±137.4mg/kg,与5年前相比提高15.6%,年均提高3.1%。其中米易烟区提高67.8%,仁和烟区提高33.5%,而盐边烟区则降低3.7%。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与烟草专用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土壤微生物量、产质量及黑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CK)相比,3750 kg/hm2中烟多效生物有机肥(T1)、7500 kg/hm2农家肥(T2)配施70%烟草专用肥可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显著提高烤烟产质量,降低黑胫病的发生。与当地常规施肥(CK)相比,在烟草专用肥减少30%的基础上,配施中烟多效生物肥可使烤烟产量提高13.5%、产值提高41.9%、中上等烟比例提高13.6%、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87%96%、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8%96%、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8%28%、黑胫病病情指数降低51.1%;配施农家肥可使烤烟产量提高11.1%、产值提高24.7%、中上等烟比例提高5.9%、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67%28%、黑胫病病情指数降低51.1%;配施农家肥可使烤烟产量提高11.1%、产值提高24.7%、中上等烟比例提高5.9%、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67%81%、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1.5%81%、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1.5%10.2%、黑胫病病情指数降低28.9%。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引黄灌溉平原地区秸秆还田项目区内土壤物理性状进行监测,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较还田前显著降低(P0.05),降低比例达到18.6%,较上年同期减少10.9%;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P0.05),较秸秆还田前增加12.99%,较上年同期提高7.29%;土壤含水量也有显著提高(P0.05),较还田前提高16.2%,较上年同期提高4.95%.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桉农间作系统对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农间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桉农间作能较好地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未间作农作物的按林地相比,间作柱花草的间作地各层土壤平均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降低了5.93%、55.30%、62.77%,土壤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3.08%、8.80%、29.93%,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4.76%、23.20%、9.52%、54.20%;间作甘蔗后,无论间作带还是桉树窄行,土壤养分都明显提高,其中桉树窄行和间作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9.08%和36.69%;而间作木薯后,间作带及桉树窄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23%、37.88%。  相似文献   

10.
以沼渣为原料经发酵处理后制成的沼渣肥对蔬菜种植地土壤的调理效果和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沼渣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施入占耕作层土壤质量5%的沼渣肥即可使容重降低4.21%,孔隙度提高4.48%,含水量提高25.47%,效果显著。沼渣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于11月中旬,用200 ppm 2,4-D和150 ppm多菌灵处理果实,挂树保鲜120 d后,稳果率达100%,好果率达99%,果实平均增重4.6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4%,净增利润1600元/t,但次年减产5.8%  相似文献   

12.
以23年生红富士为试材,于2011年8月25日、9月10日和9月25日在新泰龙廷镇土门村果园分别进行了修剪,修剪量大约控制在营养枝的25%~30%。结果发现:8月25日修剪的果树,单果重比对照低10%左右,但果实着色指数提高了20%左右;9月10日进行修剪的果树,果实着色指数提高了18%左右,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略有提高,但差异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9月25日修剪的果树,单果重、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相比几乎没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红富士进行秋剪的最佳时间是9月10日前后。  相似文献   

13.
The experiments including soil application N, thinning and priming leaf treatment, using eight -year-old apple trees (M. domestica Borkh. cv. Red Fuji/M. hupenensis Rhed) as material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 on fruit development.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on heavily thinned trees, SS activity was independent of N and priming leaves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of source to sink activity did not exist, and N application did not stimulate fruit growth rates relative to those on nonfertilized trees; however, N fertilization resulted in a longer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and increased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fruit by 20.8% (fresh weight) and 14.1% (dry weight) vs. controls; in unthinned trees, SS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N fertilization but decreased by priming leaves treatment, so the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of source to sink activity existed, N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the average single fruit weight both by extending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and by increasing fruit growth rate, and the increasing rates were 28.2% (fresh weight) and 19.4 % (dry weight) compared to the unthinned nonfertilized controls. Fruit soluble sugar and pericarp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by N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树干高度对苹果开心形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牛自勉  孙俊宝  蔚露  郭爱珍  王建新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67-1069,1091
高干、中干、低干开心形苹果树和自由纺锤形苹果树(对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果期,对照及低干开心形树产量较高,分别比高干开心形树高20.9%和17.9%,其产量构成与公顷枝量呈正相关;在盛果期,高干和中干开心形树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4%和17.8%,其产量构成与树体枝轴长度呈正相关。果皮色素花色苷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等指标在初果期不同树形处理无显著差异;在盛果期,高干和中干开心形树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果实综合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密蔽东魁杨梅园夏季修剪的坐果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夏季修剪量,科学指导杨梅生产。【方法】在相同的管理水平条件下,对10年生密蔽东魁杨梅分别进行夏季轻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5%左右)、适度修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重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40%左右)、不修剪试验,探讨不同修剪量对密蔽东魁杨梅坐果的影响。【结果】夏季不同程度修剪对密蔽东魁杨梅树冠内膛成枝量、内膛坐果量、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其中以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单株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结论】适度修剪可以改善杨梅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条件,促使内膛萌发枝条,树冠内外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密蔽东魁杨梅园夏季修剪的坐果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夏季修剪量,科学指导杨梅生产。【方法】在相同的管理水平条件下,对10年生密蔽东魁杨梅分别进行夏季轻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5%左右)、适度修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重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40%左右)、不修剪试验,探讨不同修剪量对密蔽东魁杨梅坐果的影响。【结果】夏季不同程度修剪对密蔽东魁杨梅树冠内膛成枝量、内膛坐果量、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其中以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单株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结论】适度修剪可以改善杨梅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条件,促使内膛萌发枝条,树冠内外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果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果树85种,隶属于17科42属,约占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7.89%。对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叶面喷施沼肥对杏树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明确叶面施用沼肥对杏树果实品质的效应,探索在不同施肥时期杏树叶面施沼肥的最佳施用浓度和次数,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进行杏树施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沼液的浓度对杏树果实单果重、纵横径、果型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固酸比影响显著,喷施沼液的次数对杏树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显著。得出促进杏树果实品质改善的最优处理为A2B2。即以50%浓度的沼液在展叶期和叶片生长期各喷一次的处理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对新疆木垒县文冠果果园的25~35 a生文冠果果树生物学特性、文冠果的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果实类型、树体结构等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采用测量法测定文冠果生育状况,即每棵树的树体结构、果实种类、种子数量。用称重法测定种子重量和单株产量。[结果]因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文冠果树芽萌动期、芽膨大期等物候期出现明显的差异,但是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基本一致;该园文冠果果实类型有3种:结3裂果的树占总株数88%~90%;结3裂果、4裂果的树占7%~8%;结3裂、4裂、5裂果的树占3%~4%;采取修剪技术可使文冠果产量明显提高。[结论]木垒县文冠果种植园管理粗放,产量较低,果实质量也不高,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毛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37-15439
从果树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出发,针对果树景观花、果、叶、树形、文化景观等构成要素,提出了果树在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原则,包括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果树的生态效益,提高造景搭配的韵律感和艺术性,使用特色性果树品种。探讨了果树在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观光果园等不同园林绿地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树种的适用范围。最后列举出果树在园林中应用所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果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