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家、地方政府、受益农户是集雨节灌工程的建设主体,不同的集雨节灌工程其建设的主体、管理模式、产权形式不同,坚持“谁建设、谁拥有、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1],可保证集雨节灌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持续正常利用。针对彭阳县特殊的自然特点和资源条件,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旱作农田集雨节灌目标、集雨节灌方式、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雨水利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形成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对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方面介绍了节约型园林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指出建设节约型园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新疆和黄河流域(陕西、河南)节节麦的亲缘关系,探讨中国节节麦的传播问题。结果表明:①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节节麦居群由中东传入了中国;②中国节节麦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中东经丝绸之路的北道传入新疆,然后传入黄河流域。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国节节麦由丝绸之路传入黄河流域,然后再传入新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4份节节麦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工合成多倍体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gluteninsubunit,HMW-GS)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4份节节麦AS60-1、AS60-2、AS77和AS2383在Glu-D1位点上出现了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分别为2 10、5 12、5 10和2.1 10;2份节节麦人工加倍形成四倍体AS2390、AS2410的HMW-GS分别为2.1 10、5 10;3份节节麦—圆锥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RSP、SHW-L1及SHW-L2的HWM-GS分别为2*、17 18、5 10;2*、17 18、2 10和2 10。谷蛋白亚基呈现了共显性遗传,表明了节节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能在人工多倍体情况下得到正常表达。此外,还对利用节节麦优良基因的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普通丝瓜雌雄性别分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8份普通丝瓜品种30节内的雄、雌花蕾着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无性节、纯雄节、纯雌节和双性节(同时存在雌雄花蕾)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普通丝瓜的性别分化比较复杂.无性节一般分布在起始几节,呈现连续或不连续分布,少量品种在高节位还有零星分布;双性节中雌花和雄花有11种组合方式,以多雄 单雌节最常见,在所有丝瓜材料中均有出现;雄花从个体(枚数)存在状态看,有单枚和多枚(又叫总状花序)之分,雄花分布在纯雄节和双性节之中,雄花在纯雄节中存在6 种表现形式;早熟材料的有雄节(包括纯雄节和雌、雄节)有24.1节,中熟材料的有雄节有23.6节,晚熟材料的有雄节有21.3节,且熟性越早有雄节数越多;雌花在纯雌节中有4种表现形式,以单雌形式存在最普遍;早熟材料的有雌节(包括纯雌节和双性节)有23节,中熟材料的有雌节有18.7节,晚熟材料的有雌节有13.55节;无性节、纯雄节、纯雌节和双性节的数量与品种来源地、果形、植株长势和叶色均未表现出趋势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集雨节灌——半干旱区农业水利化建设的战略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近年来发展集雨节灌农业的实践,对集雨节灌与我国半干旱农业水利化建设问题进行入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阐明集雨节灌是我国半干旱区农业水利化建设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节节麦及其在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节节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之一,D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但其遗传变异远比普通小麦的D染色体组丰富。由于节节麦的优异基因可以通过与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同源配对、基因交换的方式转育至现代高产小麦中,因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文综述近20年来国内外对节节麦遗传评价、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利用生物技术转育节节麦优良基因,培育优质、抗小麦新品系(种)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的供体,研究利用节节麦的优良遗传变异特性,对于改良现代普通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同源四倍体节节麦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节节麦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的配对构型比较复杂,有单价体、二价体及三价体、四价体等多价体,但仍以二价体为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36 份不同来源的节节麦进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19 种带型,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带型数目显著不同。中国节节麦仅有两种类型,河南及陕西为A类,新疆为B类;而中东则具有包括A、B 在内的全部19 种类型,进一步支持了中东为节节麦的起源中心学说。  相似文献   

10.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的防效仅为35%~40%,因此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掌握秋季防治.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住宅节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农村住宅建设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巨大市场,节能型农村住宅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对我国新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分析新疆节水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农业发展的需要,就今后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加速节水工程建设、重视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的系统节水方向与措施,并对加强灌排建设,重视好盐碱地改良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会茹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44-45,53
我国农村用水存在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的突出矛盾,水分利用率仅为30%~40%;节水灌溉设备存在很大差距,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该问题,应该更新理念,研究领域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向节水、高效和环保的领域扩展。采取加大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灌水设备和量水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加强作物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的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应用基础研究等措施,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水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建筑节能型环保砌块在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的技术问题,阐述了该类砌块在新农村住房建设中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回顾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业节水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当前农业节水存在的农田建设标准低、灌溉管理粗放,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难以实现精细化用水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节水条件下的灌溉试验,加快渠系量水设施建设与改造,促进农业节水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相关建议。对阿勒泰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豫南乡土文化存在生存环境恶化、文化本体的内部生态基因萎缩、传承后继乏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对豫南乡土文化遗产进行抢护和回归性建设,不仅可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道德支持,也有利于构筑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实施豫南乡土文化的建设储备战略与运行战略将是对其抢护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村住宅建设庞大,其能源和资源消耗巨大。根据建筑的可持续理论,将大庆寒地农村住宅的能源和物质消耗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在大庆寒地农村住宅从规划设计到建造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和应考虑的重点问题,从而达到对自然资源充分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敏  唐守寅  张晶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61-63,70
以农村户用沼气事业发展十分迅速的湖北省松滋市红花村为例,以问卷和走访调查的形式,对目前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利用数学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计算,量化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的节能、减排效应,重点计算了红花村农户建设沼气池后经济改善情况,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户用沼气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园林成为园林建设的新宠。提出从建设观念、能源利用、合理利用中水资源、普及节约浇灌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敬章 《北京农业》2011,(30):195-196
通过搞好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衬砌和防渗等技术,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实现了节水增效。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供水方向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