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阴、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苗木修去侧枝,可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9%左右;苗木浸根3-4d能补偿越冬所失水分,增重15%左右,对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卫晶 《新农村》2004,(8):14-14
在香榧生产中,栽植成活率和存活率低是长期以来香榧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闫王”,造林的困难,已经成为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2003年夏季,浙江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从6月30日开始,最高温度连续超过35℃的天数持续了40多天,这使性喜温凉、湿润的耐荫树种香榧受害惨重。诸暨斯宅八石畈新栽的一年生香榧苗,保留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嵊州谷来镇有人估计,即使二三年前栽的香榧苗,也有一半左右枯死,干旱使当地新栽香榧损失150万株以上。然而同样情况下,浙江东阳森太农林果开发有限公司营造的1500亩香榧幼林成活率达95%。其中,三单乡前田村,不仅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且苗木长势旺,平均春梢长度超过10厘米,最长的达到16厘米,而且全株嫩绿喜人。  相似文献   

4.
石岩 《新农业》2023,(21):47-48
<正>造林绿化苗木的质量影响着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证苗木的供给质量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措施。造林绿化苗木供给是否科学,影响着绿化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1造林绿化苗木选择造林绿化苗木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绿化树木选择比较科学,其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就比较高,反则其成活率就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ABT生根粉油松蘸根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BT生根粉3、6、7号对油松进行了不同浸根时间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以60min和90min最佳,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新根数平均提高了11.5%、29%、14.5%。3、6,7号ABT生根粉蘸根均能起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作用。但以3号ABT生根粉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海拔2000米、年降雨500毫米上下的干旱、边远山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杨树苗木。在造林地附近就地育苗,虽然条件差,但只要抓住关键技术,同样能使扦插成活率达到95%(白杨派树种亦能达80%),当年高生长达3米,地径2.5厘米,优质苗占85%以上。不仅避免了苗木长途调运的损耗,减少了作业过程和时间,而且经过区域驯化的苗木根系发达,适应性和抗性增强,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林业生产上,幼苗的高径生长、扦插条的生根、造林成活率的高低都是影响育苗、育林的关键问题,我们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处理播种1年生的樟子松、丁香,使其高径生长平均高15%~30%,柳条生根率提高了7.1%,樟子松小苗造林存活率平均提高19.87%,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1997年在平安镇白浓沟进行了沙棘秋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对比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成活率为835,而春季造林成活率仅为72%,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也优于春季造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非适宜季节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方法]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在夏季高温季节造林,在造林6个月后测定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苗木展根量3项指标。[结果]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提高。[结论]该技术可延长造林季节并解决在非适宜季节造林成效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活性保水剂对苗木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活性保水剂对苗木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情况,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秸秆粉以及两者的混合物配成不同含量的保水剂,并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测定苗木的地径、苗高、高生长等生长指标以及苗木成活率,得出活性保水剂能明显促进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结论。同时提出采用蘸根的方法处理苗木对成活率的影响好于浇苗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并找出促进苗木生长的最优保水剂型,为土地改良和植树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综述了香榧的种类与分布及浙江省香榧的栽培历史与产量,着重分析了浙江省香榧繁殖技术落后,繁殖系数低,造林成活率低,幼苗生长慢,投产迟,授粉树缺乏,管理粗放,质量下降,加工技术不规范等在生产栽培技术、现有林的抚育管理及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改进嫁接方法,提高接穗利用率,增加繁殖系数;提倡容器育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扩大栽培;进一步开展香榧良种选育;推广水肥管理,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及病虫害防治;改善加工工艺等.表1参10  相似文献   

12.
香榧不同微型嫁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微型嫁接最适宜的方法,提高香榧繁殖系数,以榧树实生幼苗和未形成顶芽的香榧嫩梢为研究对象,采用劈接、钻孔接和腹接3种方法,设计接穗留叶2片、4片、6片,接穗保留/摘除顶端等试验,研究不同微型嫁接香榧苗的萌发动态、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劈接法嫁接的香榧苗,在萌芽动态、嫁接工效与生长状况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嫁接15 d后接穗露白,成活率高(89.7%),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但在粗度增加量、新枝数和新茬数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穗留叶数量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以4~6片为宜;短期内接穗保留顶端的嫁接苗更易成活。综合来看,接穗摘除顶端,留叶4~6片,用劈接法嫁接最适宜香榧微型嫁接。  相似文献   

13.
香榧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了采用2+2和2+5苗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嫁接苗建园,20 a一个时段的生产成本构成和各项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香榧栽培建园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一般需要10 a左右,但经济效益良好,其内部收益率达15.00%。香榧15 a以后才开始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达100 a以上,所以,从长远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香榧生产上应采用2+5以上大苗建园,其盈亏平衡点为31.64%,预期经济效益稳定。在同样的变动率下,销售收入的变动对香榧栽培净现值的影响最大,从现实情况分析,其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都是很小的。在香榧产业资金扶持政策上,应重点考虑良种大苗培育和采用良种大苗建园,同时可通过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延迟还贷时间等政策措施,促进香榧产业的发展。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14.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除正宗香榧外,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 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 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 除正宗香榧外, 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 表1 参20  相似文献   

16.
香榧古树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a、301-500a、501-700a、701-1000a、1001-1300a和1301-1600a)下比较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并分析坡度对香榧古树受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古树的受损率随着树龄增大而明显升高,受损个体主要分布在301-1000a树龄段。随着树龄增加,受损香榧个体的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大,但冠幅显著减小。当坡度增加时,受损香榧古树的树高变化不明显,但胸径和冠幅均显著减小。就受损程度而言,树龄在100-300a的受损香榧古树以轻度受损为主(55%),300-1000a树龄段以中度受损为主(占50%),而树龄在1300a以上的受损香榧古树则以重度受损为主(占67%)。坡度的增加也增加了香榧重度受损的比例,但在不同的坡度上,各树龄段香榧古树的受损程度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坡度和树龄均为影响香榧古树受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浙江会稽山地区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及其与树龄和坡度的关系,有望为香榧古树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炒制、烘制工艺分别对同品种香榧种子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香榧连同原料样品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分别提取原料香榧、炒制香榧和烘制香榧香气物质, 然后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图和保留指数进行香气组分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细榧种仁中主要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3.81%,含量较高的为亚油酸(35.82%)、油酸(30.37%)和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11.88%)。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对原料香榧及其烘制、炒制产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分别获得47种、61种和62种香气物质,其中醛类和萜烯类含量分别占其总香气成分的79.19%、88.9%和64.81%。对比3种香榧样品香气成分构成可知,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影响较大。烘制和炒制都能使香榧具有特征性的醛类、萜烯类、酮类等香味物质,而且炒制香榧中香味物质含量高于烘制香榧。  相似文献   

18.
利用AFLP进行榧树雌雄株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榧树Torreya grandis苗期雌雄株鉴别的问题,利用已建立的扩增片断长度多态(AFLP)体系及T-A克隆测序,就榧树的雌雄株开展了研究。结果从15对引物中用引物对E-AGC/M-CAT得到了一条雌性榧树特异的条带。这条榧树雌性性别特异条带,仅在雌株、雌雄同株的个体中有,雄株中没有,推测榧树雌雄同株由雌性榧树变异而来。GenBank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数据库没有与此特异条带相匹配的序列。  相似文献   

19.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会稽山脉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资源十分稀少,加之树龄过老,经营过度,树种资源流失严重,亟待挖掘和保护。本文在分析会稽山古香榧群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和机遇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