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粮中添加亚油酸或不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FA)对反刍动物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但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的合并使用对脂肪代谢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估测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橄榄油(OO)对产奶量和乳成分,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24只阿萨夫母羊分为对照组和添加6%OO组(每组2个,每个重复6只羊),为期4周。每周记录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采食量,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乳中脂肪酸成分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共轭亚油酸比例用银离子HPLC测定。饲喂OO组的母羊产奶量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无差异。添加OO日粮组降低乳蛋白比例,但提高乳脂肪、乳蛋白和总固形物的产量。添加OO日粮组中链饱和脂肪酸(C10∶0至C16∶0)浓度降低,C18∶0和cis-9 C18∶1浓度提高。添加OO日粮组除trans-11 C18∶1外,多数transC18∶1异构体,主要是trans-10浓度提高。OO日粮组乳中主要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is-9,tran-s11 C18∶2)降低,但trans-7,cis-9和trans-9,ci-s11 C18∶2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OO对动物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对乳中脂肪酸模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296±32.33)kg、带有瘤胃瘘管的肉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肉牛饲喂不含油脂的日粮,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5%棕榈油、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的日粮。在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干物质、有机物和氮摄入量及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和亚麻油组(P<0.05),而包被脂肪组与亚麻油组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5)。对照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31.94%、32.17%和33.56%(P<0.05),而亚麻油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18.61%、17.10%和19.68%(P<0.05)。包被脂肪组瘤胃不饱和脂肪酸流量较对照组和棕榈油组分别显著提高152.26%和240%(P<0.05)。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结论:包被脂肪降低了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其对瘤胃饱和脂肪酸流量的影响与亚麻油相似,但棕榈油降低了瘤胃氨氮浓度,不能有效向瘤胃提供不饱和脂肪酸。 [关键词]油脂原料|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3.
常青 《中国饲料》2020,(2):85-88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蔗青贮饲料的基因型和成熟期对肉牛瘤胃纤维消化率、采食量、瘤胃发酵、瘤胃动力学和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两个基因型(高和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2个收割期(早熟和晚熟)。试验日粮以40%青贮甘蔗饲料为试验料。结果:饲喂早熟甘蔗青贮饲料时干物质采食量较大,但仅表现在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基因型(P<0.05)。早熟甘蔗日粮较晚熟甘蔗日粮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摄入量(P<0.05)。饲喂低中性洗涤纤维基因型饲粮时,瘤胃池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不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更高(P<0.05)。饲喂高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品种的青贮甘蔗时,中性洗涤纤维和不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过瘤胃速率更高(P<0.05)。饲喂早熟青贮甘蔗饲料的肉牛瘤胃pH较大,但表现在高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品种组(P<0.05)。饲喂早熟青贮甘蔗饲料时,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品种组肉牛瘤胃短链脂肪酸总浓度较高(P<0.05)。晚熟期青贮甘蔗较早熟期显著提高了埃氏巨球型菌相对含量(P<0.05)。综上所述,采用高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品种的青贮甘蔗饲喂生长期肉牛,可以通过更快的纤维过瘤胃速率和纤维周转对瘤胃池产生积极影响,这可能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相似文献   

4.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trans-18:1亚油酸钙盐(Ca-tFA)或共轭亚油酸钙盐(Ca-CLA)测定乳脂变化。45头荷斯坦奶牛(115d,产奶期),饲喂添加400g EnerG Ⅱ(棕榈油脂肪酸钙盐)对照日粮(51%饲草,以干物质为基础)2周;之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添加100g Ca-CLA的日粮和分别添加100、200、400g Ca-tFA的日粮,饲喂4周。各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没有受到影响。乳脂率从3.39%(对照组)降到3.3%(100g Ca-tFA)、3.04%(200g Ca-tFA)、2.98%(400g Ca-tFA)和2.54%(Ca-CLA)。乳脂量(对照组1.24kg/d)随Ca-tFA添加量的增加分别下降了60、130、190g/d,Ca-CLA组下降了290g/d。添加Ca-tFA增加了内源cis-9-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所以日粮中添加Ca-CLA或Ca-tFA乳中总CLA含量相似。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a-CLA增加了乳中trans-10 CLA、cis-12-18:2CLA的含量,但trans-18:1CLA异构体的水平没有改变;添加Ca-tFA组乳中多数的trans-18:1CLA异构体含量增加,但trans-10、cis-12-18:2CL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乳脂降低与乳中trans-10CLA、cis-12-18:2CLA和其它成分的含量无关,可能与trans-10-18:1CLA异构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分别在4个阶段饲喂日粮(I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粉400g/d)、日粮I(I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酸钙400g/d)、日粮II(I基础日粮+豆油40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4种日粮,研究了棕榈油脂肪粉、棕榈油脂肪酸钙、豆油对纤维素瘤胃降解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有降低日粮NDF、ADF、CF瘤胃降解率的趋势,添加豆油组72hNDF、CF瘤胃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除个别时间点外添加棕榈油脂肪粉组NDF、ADF、CF瘤胃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棕榈油脂肪粉组、棕榈油脂肪酸钙组日粮DM、NDF、ADF、C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羯羊(平均体重45.0kg),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料水平对绵羊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及其氢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调整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分别至(7.3±0.1)%和(25.4±0.9)mg/g(干物质基础),日粮精料水平分别为30.2,39.3,48.8和57.7%(干物质基础)。试验结果表明,57.7%精料日粮组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的含量(mg/gDM)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高(P<0.01),反11C18∶1、顺9,反11CLA的含量及二者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低(P<0.01);各组瘤胃内容物中C18∶0的含量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顺9,反11CLA和反11C18∶1的含量与日粮NDF水平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亚油酸的氢化效率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 trans- 18∶ 1亚油酸钙盐 (Ca- t FA )或共轭亚油酸钙盐 (Ca- CL A )测定乳脂变化。 4 5头荷斯坦奶牛 (115 d,产奶期 ) ,饲喂添加 4 0 0 g Ener G (棕榈油脂肪酸钙盐 )对照日粮 (5 1%饲草 ,以干物质为基础 ) 2周 ;之后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5组 ,每组 9头 ,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添加 10 0 g Ca- CL A的日粮和分别添加 10 0、2 0 0、4 0 0 g Ca- t FA的日粮 ,饲喂 4周。各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没有受到影响。乳脂率从 3.39% (对照组 )降到 3.3% (10 0 g Ca- t FA )、 3.0 4 %(2 0 0 g Ca- t FA )、 2 .98% (40 0 g Ca- t FA )和 2 .5 4 % (Ca-CL A)。乳脂量 (对照组 1.2 4 kg/d)随 Ca- t FA添加量的增加分别下降了 6 0、130、190 g/d,Ca- CL A组下降了 2 90 g/d。添加 Ca- t FA增加了内源 cis- 9-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所以日粮中添加 Ca- CL A或 Ca- t FA乳中总 CL A含量相似。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Ca- CL A增加了乳中 trans- 10 CL A、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 ,但 trans- 18∶ 1CL A异构体的水平没有改变 ;添加 Ca- t FA组乳中多数的 trans- 18∶ 1CL A异构体含量增加 ,但 trans- 10、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乳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改变瘤胃氢化途径增加牛奶中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20∶5 n-3和C22∶6 n-3的含量,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氢化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还不清楚。本试验所用动物为5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母羊,动物日粮为高精料饲料,日粮中添加1∶2比例的鱼油和葵花油(30 g/kgDM)的混合物。饲喂添加外源油的日粮0、3、10 d后收集瘤胃食糜分析鱼油和葵花油对瘤胃发酵参数和氢化产物的影响。食糜中的氢化中间体及甲酯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Ag+-HPLC和气质仪联用进行分析。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不会影响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及营养物质的降解消化,但能改变瘤胃食糜的脂肪酸成分。主要包括C18∶0和C18∶2 n-6的减少,反式C16∶1、反式C18∶1、10-O-C18∶0和反式C18∶2的含量增加。外源添加脂类能提高食糜中C20∶5 n-3和C22∶6 n-3的所占脂肪酸的比例并导致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大量增加,但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的量却有所减少。试验结果中还发现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使特殊脂肪酸如C20∶1、C20∶2、C22∶1、C22∶3...  相似文献   

9.
选用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中的一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4周,研究饲喂鱼油(FO)、浓缩玉米酒糟可溶物(CDS)作为额外添加亚油酸或两者同时添加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中不添加FO和添加0.5%FO,不添加CDS和添加10?S,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粗料和精料比例为55∶45(以干物质计),含16.2%粗蛋白质。对照组、FO组、CDS组和FOCDS组粗脂肪分别为2.86%、3.22%、4.77%和5.02%。FO组、CDS组及两者同时添加的日粮分别与不添加FO组和不添加CDS的日粮组相比,对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增重和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各日粮组乳蛋白产量(33.3 kg/d)、能量校正乳、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尿素氮相近。与不饲喂FO和CDS相比,饲喂FO和CDS降低乳脂百分率(4个试验组分别为3.85%、3.39%、3.33%和3.12%)和乳脂产量。饲喂FO和CDS提高trans-11 C18∶1(十八碳烯酸),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每100 g脂肪酸中CLA含量分别为0.52、0.90、1.11和1.52 g)和trans-10 cis-12 CLA浓度(100 g脂肪酸中分别为0.07、0.14、0.13和0.16 g)。FO和CDS对cis-9,trans-11 CLA的影响没有互作作用,但对十八碳烯酸趋于提高方面存在互作作用。添加CDS可提高trans-10 C18∶1,饲喂FO和CDS血浆中十八碳烯酸与cis-9,trans-11 CLA比率高于乳脂中的比率,这表明饲喂FO和CDS促进乳腺组织中十八碳烯酸合成cis-9,trans-11 CLA。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5%的鱼油和富含C18∶2 n-6脂肪酸的CDS提高牛奶中CLA含量,降低乳脂百分率。  相似文献   

10.
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症(MFD)是通过改变瘤胃脂类代谢产生的,这是因为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如trans-10,cis-12共轭亚油酸(CLA)能抑制奶牛的乳脂合成。但是,在日粮引起的MFD并不全是瘤胃产生的这些同分异构导致的。能引起MFD的高精料也产生丙酸盐,这提示可能丙酸盐与trans-10,cis-12CLA在MFD期共同起抑制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盐和trans-10,cis-12CLA并用(二者均抑制乳脂合成)对乳脂分泌的作用,以及2种作用相反的营养素(乙酸盐和丙酸盐)并用的影响。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期为21d(其中14d时营养素灌注期)。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盐(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盐+400g/d丙酸盐(A+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CLA+P)。营养素的灌注量与乳脂成分的比例类似。处理组A和P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与对照相比,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降低平均达9%与15%;处理组A乳脂率降低6.5%,但是乳脂产量没有变化。A和P组、CLA和P组对乳脂和脂肪酸比率的影响都有累积效应(处理组A+P与CLA+P)。在trans-10,cis-12CLA添加剂量相同时,额外添加丙酸盐降低乳脂的作用比单独用trans-10,cis-12CLA多40%。CLA+P处理组获得的乳脂肪酸谱与高精料引起的MFD期的相似。本试验结果发现,无论3种营养素单独使用的效果如何,并用时对乳腺脂肪酸合成有累加效应。因此,高精料引起的MFD并不全是trans-10,cis-12CLA产生的作用,丙酸盐也能引起乳脂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筛选3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60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添加2和4g·d-1牛至精油组(Ⅰ组和Ⅱ组)。饲喂3个月后每组随机屠宰6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测定脂肪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1)Ⅰ组母羊和Ⅱ组公羊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羊(P<0.05),其他血液生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各部位肌肉脂肪酸以油酸(C18:1n9c)和棕榈酸(C16:0)为主;背最长肌中,对照组母羊MUFA、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该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SF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及对照组、Ⅰ组公羊(P<0.05),Ⅱ组母羊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及对照组、Ⅰ组母羊(P<0.05),Ⅰ组公羊UFA含量显著低于Ⅱ组公羊(P<0.05);半腱肌中,对照组公羊PUFA、n-6PUFA及n-3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Ⅰ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n-6/n-3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3)各部位肌肉c9t11-CLA含量均为母羊高于公羊,且Ⅰ组母羊c9t11-CL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和母羊背最长肌c9t11-CL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公羊和母羊(P<0.05),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因动物性别、组织部位、添加剂添加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其肌肉CLA含量,且4g·d^-1添加量效果优于2g·d^-1。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草场压力,加快藏羊出栏,本试验对80只12月龄藏羔羊进行了3个月全舍饲育肥,从中选择8只进行肉品质检测分析,并与成年藏羊开展肉品质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藏羔羊肉的氨基酸总量为16.50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42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0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29g/100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4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0.13g/100g;藏羔羊肉的肌间脂肪中,共测出13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较成年藏羊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56%,其中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尤为突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1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27%。甘南藏羔羊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成年藏羊肉高,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适宜、含量总体上优于理想蛋白质,藏羔羊肉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含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AA、ALA、CLA、DHA、EPA,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高,是优质的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市引进的伊拉曾祖代4个系和祖代2个系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伊拉曾祖代C系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B、D系(P<0.05),伊拉曾祖代D系21日龄平均窝重和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C系;伊拉祖代D系平均窝产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泌乳力(21日龄平均窝重)、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均显著高于B系(P<0.05)。结果表明从法国引进的伊拉兔已基本适应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初生窝重、初生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繁殖性能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高精饲料后,瘤胃中乳酸会大量积累导致瘤胃酸中毒。本文针对"乳酸中毒学说"综述乳酸在瘤胃中的代谢情况与相关瘤胃微生物代谢以及乳酸中毒调控的部分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种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肌苷酸(IMP)对生长后期(22~42日龄)子代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的20周龄健康爱拔益加(Arbor Acres)肉种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0.2%肌苷酸)、Ⅲ组(基础日粮+0.5%肌苷酸)和Ⅳ组(基础日粮+1%肌苷酸)。子代肉鸡根据肉种鸡饲粮中肌苷酸添加情况相应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子代肉鸡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子代肉鸡22~42日龄。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22~42日龄子代肉鸡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子代肉鸡42日龄时,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子代肉鸡血清中总蛋白(TP)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肉种鸡饲粮中添加肌苷酸对子代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饲粮中添加0.2%肌苷酸可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子代血清中TP的含量,降低TG的含量,添加0.5%和1%肌苷酸可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子代血清中LDL-c含量,且添加1%肌苷酸可显著提高TP含量。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的代谢,即胆固醇的合成和转化过程,尤其是胆固醇和胆汁酸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胆固醇降解的主要通路。胆固醇的代谢和调控紊乱,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所引起的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治疗这种高胆固醇血症相关疾病的药物也相继发现。论文通过对胆固醇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高胆固醇疾病及其治疗药物进行综述,对胆固醇的来源、去路以及该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为与胆固醇相关疾病及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甘氨酸对奶山羊乳腺炎性应答的调节及其信号通路的变化。选用15只泌乳期经产健康萨能奶山羊,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模型组和3个甘氨酸干预组,每组3只,饲养管理程序一致。对照组奶山羊不注射LPS和甘氨酸,以1 mL生理盐水取代;LPS模型组奶山羊于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分别注射1 mL LPS溶液(4μg/乳区);3个甘氨酸干预组奶山羊分别按照1、5、25 g/(只·d)的剂量,于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分别注射0.5 mL甘氨酸,连续注射5 d,第6天在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注射1 mL LPS(4μg/乳区)。各组奶山羊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24 h后屠宰取乳腺组织样。制作乳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用于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Toll样受体(TLR)2、TLR4、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注射LPS 24 h后,3个甘氨酸干预组试验羊体温降至39.5℃以下。与LPS模型组相比,3个甘氨酸干预组炎性细胞侵润明显减少,乳腺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IL-1β、IL-8和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只有中剂量甘氨酸干预显著下调了IL-6、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TLR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只有中剂量甘氨酸干预显著下调了TLR2、TLR9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MyD88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低、高剂量甘氨酸干预还显著下调了TRIF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可知:1)甘氨酸通过下调TLR4及其下游关键信号分子MyD88和TRIF基因的表达,抑制转录因子NF-κB p65磷酸化,从而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COX-2的分泌。2)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甘氨酸通过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激活或活性,阻止其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阻碍炎症反应过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