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对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花生饼为蛋白源,液体磷脂和鱼油为脂肪源,配制粗蛋白44%、粗脂肪8%的基础饲料,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V1)、200 mg/kg(V2)和400 mg/kg(V3)的大豆异黄酮。3种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0.78±0.01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4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V3)体组织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大豆异黄酮的添加而升高,且V3组显著高于V1和V2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V2组测得最高的肝胰脏SOD水平(P<0.05)。随大豆异黄酮添加,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V2和V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Bacteria)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0.78±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水平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的6种饲料。两种物质的添加量分别为(cfu/g,mg/kg):G0(0,0)、G1(1080,)、G2(10100,)、G3(01,400)、G4(108,1 400)和G5(10101,400)。养殖42 d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指标、体成分和胃、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G1、G2和G3组对虾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G0组(P<0.05),G5组显著低于G0组(P<0.05)。在同一芽孢杆菌水平下,G4和G5组的蛋白质效率分别显著低于G1和G2组(P<0.05)。与G0组相比,G1、G2和G3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不同程度升高,饲料系数降低,其中G1组的效果最好。G4和G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低于G0组,并显著低于G1组(P<0.05),但饲料系数显著高于G1组。试验虾的存活率为76.4%~88.6%,其中最高的为G3组,其次为G1组,均显著高于G0和G4、G5组(P<0.05)。各组对虾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同一低聚木糖水平下,随着芽孢杆菌的添加水平的升高,对虾肠道各消化酶活力呈现上升的趋势。与G0组相比,G1和G2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增加,肠道、胃消化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升高。G3、G4和G5组对虾肝胰腺消化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或低聚木糖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增强消化道特别是肠道的消化酶活力,但联合添加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的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铬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配制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铬(吡啶甲酸铬形式)添加水平分别为0、0.4、0.8、1.2、1.6、2.0和5.0 mg/kg。选择初始体重为(0.310±0.001)g的凡纳滨对虾虾苗840尾,随机分配到21个0.38 m3的玻璃纤维钢桶中,每桶40尾虾,每3桶饲喂1种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以1.6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显著高于或低于0、0.4和5.0 mg/kg组(P<0.05),与1.2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以2.0 mg/kg组最高,但与1.6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在铬添加水平为5.0 mg/kg、1.2~1.6 mg/kg、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物酶活性均以1.6 mg/kg组为最高,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以1.2 mg/kg组为最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以2.0 mg/kg组为最高,并均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饲料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对于0.31~8.50 g的凡纳滨对虾,在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形式添加1.2~1.6 mg/kg的铬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0 d。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肠绒毛发育,增加肌层厚度,添加100 mg/kg桑叶黄酮组绒毛高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肌层厚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增加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弧菌属(Vibrio)与添加50、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各桑叶黄酮添加组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与添加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组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40尾初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50、500、1 000 mg/kg β-1,3-葡聚糖的饲料,试验期为12周.结果显示,随着β-1,3-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Ⅱ组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Ⅲ组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组的血清总蛋白、胆同醇、甘油三酯和肝胰腺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肌肉糖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的血清过氧化氧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1)在饲料中长期添加250 mg/kg β-1,3-葡聚糖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代谢;2)在饲料中长期添加500或1 000 mg/kg β-1,3-葡聚糖能够增强几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保姆鸽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XOS),观察低聚木糖对乳鸽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作用于乳鸽生长及免疫调节的最适低聚木糖添加量。结果显示:添加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1-14日龄乳鸽日增重、降低乳鸽死亡率(P0.05);显著改善15-28日龄乳鸽免疫器官指数(P0.05);在乳鸽1-14日龄,当保姆鸽日粮中添加100 mg/kg和150 mg/kg低聚木糖时,乳鸽血液中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乳鸽15-28日龄,试验各组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50 mg/kg组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 mg/kg组、150 mg/kg组和250 mg/kg组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 mg/kg组、150 mg/kg组和200 mg/kg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保姆鸽日粮中添加浓度为150 mg/kg的低聚木糖时,对乳鸽的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低盐度下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B6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肌肉中转氨酶活力的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以不含维生素的酪蛋白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为25.5%和40.8%的2种等能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00 mg/kg的维生素B6配制成4种试验饲料.试验选用480尾平均体重为(0.014 4±0.004 7)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期间盐度为3‰,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B6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肥满度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虽然25.5%和40.8%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肥满度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40.8%蛋白质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25.5%蛋白质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索B6和蛋白质对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配制饲料时应同时满足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营养需要量,期望只满足或提高其中的一种而节约另外一种营养素以获得凡纳滨对虾的最佳生长和成活率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月龄(25~27月龄)、胎次(1胎)、泌乳天数相近且健康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牛230头,其中高产牛(日产奶量34.00±2.50kg)140头,中产牛(日产奶量27.01±2.38kg)90头。高产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中产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3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后,中产牛日产奶量提高1.95%(P>0.05),高产牛提高3.42%(P>0.05)。(2)复合植物提取物对中产牛、高产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中产牛经济效益增加1.56元/(头·d),高产牛增加3.66元/(头·d)。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经济效益,但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发酵饲料对仔鸡生长和健康的作用机理。选取1日龄海兰褐蛋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三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发酵饲料,饲养56d,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测定各组蛋仔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结果显示: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明,非发酵饲料组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发酵饲料组,各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盲肠;饲喂发酵饲料能显著增加乳杆菌丰度,同时降低肠道中脱硫弧菌属、螺杆菌等致病菌的数目,也间接证明乳杆菌可以抑制脱硫弧菌增殖,预防肠道疾病;饲喂发酵饲料能增加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促进仔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朱蕊  陈清  马成仓  王中良 《草地学报》2019,27(2):437-442
草地利用方式变化会显著改变草地的氮素循环,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土壤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对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利用方式变化响应的研究仍然欠缺。本研究应用定量PCR的方法,对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利用方式(放牧和围封)下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其与硝化潜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和围封样地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均明显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范围分别为每克干土(1.82~3.40)×108个拷贝数和(1.05~1.17)×106个拷贝数;长期围封后,AOA丰度显著下降,下降了46.5%,AOB丰度则无显著变化;长期围封后,羊草草原的硝化潜势显著降低,硝化潜势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AOB丰度没有显著性相关。与AOB相比,AOA丰度对于草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更敏感,可能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的优势种群。该研究为理解内蒙古羊草草原硝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检测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方法,本研究根据FAdV-4五邻体(Pento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FAdV-4的纳米PCR方法(Nano PCR)。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鸡新城疫病毒等12种家禽常见病原及国内报导的FAdV-1、FAdV-2、FAdV-8a、FAdV-8b、FAdV-11等5个主要血清型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仅FAdV-4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4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54.0拷贝/μL,较常规PCR方法高10倍,敏感性较高。应用该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同时对8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二者均检出14份阳性样品,总体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Nano 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FAdV-4的临床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女贞子多糖给小鼠饮水,探讨其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女贞子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生长性能、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丙二醛(MDA)的表达量,综合评估女贞子多糖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指数(P<0.05)、肝功能指标(P<0.05)和肝脏血清MDA含量(P<0.05)。饮水中添加女贞子多糖可以有效缓解小鼠化学性肝损伤,这可能与调节肝脏MDA的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粮蛋白水平日变化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180头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5.31±0.9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全天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早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试验2组早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试验期3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降低5.71%(P>0.05),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43%(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7.58%(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的血磷、血钙、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P>0.05),葡萄糖浓度和总蛋白含量均有提高趋势(P>0.05),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17.86%(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葡萄糖、血磷、甘油三酯浓度、总蛋白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P>0.05),白蛋白含量、血钙、尿素氮和总胆固醇浓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综上,早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可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并可对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天津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在全市规模场试行“先打后补”政策。3年来,通过前期细化方案,落实补贴经费,调整防疫管理方式等工作的实施,在推进养殖者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免疫政策投入效果等方面成效明显,但鉴于养殖者积极性差、试点初期政策门槛高、补贴到位率低、养殖者自主监测意识弱等问题,提示应简化政策实施程序,建立免疫服务市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监测与执法衔接,以建立健全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管理机制,实现养殖者自主免疫,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凯氏定氮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采用此两种方法同时对12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凯氏定氮法检测效率较低,而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操作简易,检测效率较高,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花椒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但也含有酰胺类(麻味)物质。本文通过对实验室保藏菌种的培育和筛选,确定降解花椒酰胺类物质的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将菌种在适宜条件下继续各自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及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的混合菌种降解花椒酰胺类物质的效果最好。经过重复试验验证,菌种的最佳降解生长条件为:温度28℃,料液比1:1,接种量10%,时间24h。生长元素添加最佳条件为:(NH4)2SO40%,KH2PO40.2%,MgSO40.01%,葡萄糖0.5%。花椒酰胺类物质平均残留量为3.577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