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牌发展阶段,政府重点加强品牌的监管与整合。研究结果对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茶产业,其产业发展对于品牌诉求有着强烈的需求和特殊性。2006年的普洱热、2007年的铁观音热,均从品牌战略角度将整体产业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商业意识更新提升的高度。目前,茶产业中存在着由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级品牌等多品牌混合的特殊结构。其中,由政府作为主推手的公共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各省、市及地方整合本区域内品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产业运作的重要策略。但公共品牌如何运作,是否任何县、市无论产业规模大小,还是市场定位均可实施公共品牌策略,这些都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品牌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的关键,有助于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总结桐柏县茶叶品牌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剖析桐柏县茶叶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桐柏县茶叶品牌需持续强化品牌管理、全面培育壮大品牌、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及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品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品牌竞争已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焦点。以文化营销创新推进茶品牌建设,对推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安化黑茶文化基本特征,分别从茶事活动、产品文化内涵、教育和茶文化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创新探讨推进安化黑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6.
"十五"以来,景宁惠明茶产业发展迅速,茶经济效益快速提升,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本县农业部门将打造、整合"惠明"品牌列入工作重中之重,理顺了"惠明"品牌管理体制,创新了产业服务机制,本文对我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有茶叶,无商品;有名茶,无品牌阻碍江西茶叶产业发展,多方合力整合江西茶叶为江西绿茶多环节重复收税,国家补贴难拿,落实优惠政策为茶叶发展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彭庆华 《茶叶通讯》2009,36(2):37-39
本文分析了永顺县茶叶品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品牌资源,突出强势品牌;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组建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茶叶产业协会;加强科技推广;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六条对策与措施,加快发展永顺茶业经济。  相似文献   

9.
铜仁市茶叶品牌整合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市委、市政府的的高度重视下,贵州铜仁市生态茶产业建设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茶类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茶叶总产量突破万吨,茶叶产值实现了8亿多元,茶叶企业238家,茶叶品牌35个。为做大做优做强铜仁市生态茶产业,提升品牌效益,形成茶叶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全市生态茶产业发展,根据铜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总体要求,特提出铜仁市茶叶品牌整合建议方案。一、茶叶品牌整合的必要性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03.35万亩,成为全省第二个百万亩茶叶主产市,无性系茶园面积97.85万亩,占茶园总面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1.
康恢1145是安康市农科院利用扬稻6号与特优2035杂交后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米质好、恢复力强等特点.利用该恢复系与泸香618A、中9A、川106A和盛世A配组的杂交稻组合泸香145、中优145、川香145和盛优145先后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秦康ⅠA是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粤丰A与(扬稻4号/中籼2490)后代中间材料的测交F1中分别选择可育单株与不育单株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植株整齐一致,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好,米质优。2011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探究其系统发育地位。利用Illumina和Sanger测序对陕西省安康市茶网蝽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茶网蝽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8 085 bp,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和1个3 678 bp的控制区,基因排列与昆虫线粒体祖先基因顺序(Ancestral gene order)相同。基因组AT含量为78.10%。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6个以ATG起始,7个以ATT或ATA起始,10个以TAA或TAG为终止密码子,cox2atp6cox3以T终止,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频率最高的密码子是UUA、AUU、UUU和AUA,使用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和丝氨酸(Ser)。22个tRNA基因存在GU、UU、GA和AA错配23处,trnS1(GCU)缺少DHU臂,其他tRNA均能形成典型三叶草结构。控制区包含位于前端的3种非串联重复、4个(TTAG)n和1个位于后端的串联重复序列,含有多个茎环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茶网蝽与直脊冠网蝽(Stephanitis mendica)的亲缘关系最近,所有网蝽科聚为一簇,位于发育树的根部。  相似文献   

16.
In the western Sahel, indigenous plants become important staples when cereal harvests are inadequate to support populations inhabiting that region of Afric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several of these edible wild plants. The leaves of the following seven plant foods were analyzed: Ziziphus mauritiana, Cerathotheca sesamoides, Moringa oleifera, Leptadenia hastata, Hibiscus sabdarifa, Amaranthus viridi, and Adansonia digitata. The fatty acid, vitamin E, carotenoid, selected mineral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of these plant foods were determined. These sam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fruit of the Adansonia digitata. 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erms, Amaranthus viridis was found to b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protein. 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compared favorably to that of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protein standard. It also contained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he two fatty acids that are essential in humans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nd a number of minerals including iron, magnesium, calcium and zinc. The leaves of Hibiscus sabdarifa contained an appreciable quantity of protein the composition of 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e WHO standard. The mineral content of the leaves of this plant was also exceptionally high; noteworthy was its high zinc content. H. sabdarifa also contained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the two essential fatty acids. Ziziphus mauritiana wa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 linoleic acid and several of the metals including iron, calcium, magnesium and zinc. Its content of other essential nutrients, however, was rather low. In general, Adansonia digitata leaves were nutritionally superior to the fruit of the tree; however, the fruit did contain useful quantities of potassium, phosphorus, zinc and -linolenic acid. The Leptadenia hastata leaves were an especially good source of lutein and -carotene. These data should be useful to the people who inhabit the western Sahel in helping them devise healthy diets during times when cereal staples are in short supply.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解质外渗法和匍匐茎恢复试验对‘阳江’狗牙根及其12个通过形态鉴定选出的坪用价值高且花序密度低的诱变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电解质外渗法结果表明:诱变后代间的抗寒性具有较大差异,其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异范围为-7.6~-0.2℃(最低值与最大值相差7.4℃);参试材料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18>M4>M26>M28> M22>阳江>M29>M31>M10>M37>M16>M1>M25,其中,有5个诱变后代抗寒性优于亲本,分别是M18、M4、M26、M28、M22。匍匐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诱变后代M1、M22、M26、M31、M25在0℃和-5℃低温胁迫后的恢复生长率都高于亲本,恢复能力均优于亲本;M10、M37、M28在-5℃低温胁迫下,恢复生长能力低于亲本,抗寒性相对较弱,M16和M4在0℃和-5℃低温胁迫下,恢复生长率都低于亲本,抗寒性明显弱于亲本。综合2种方法鉴定结果显示:诱变后代M1、M25的恢复能力较强;M4、M28的叶片抗寒性较好,青绿期较长;M22、M18、M26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均较强;M29,M31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与亲本相似;M10、M16、M37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均较弱,整体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簕杜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后期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国内外收集的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的9个数量性状和19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9个质量性状中共检测到78个变异类型,2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1~2.06之间,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8%~37.68%,以花序梗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37.6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中叶片大小与苞片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簕杜鹃28个表型性状转化成9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0.42%,其中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苞片长度、苞片宽度、花冠直径、花被管长度、叶节间长度、花被管形状、株型等是造成簕杜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包含7份簕杜鹃种质资源,该类群品种多为重瓣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后期苞片宿存,影响观赏性。第二类包含16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叶片大小中等,形状多为椭圆形,苞片形状以卵形为主。第三类包含10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先端性状为渐尖,基部形状为心形,叶面多稍微上捧。第四类包含18份材料,该类群品种叶片中等,叶柄较短,苞片形态为阔椭圆形。第五类群包含8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形状特异,叶柄短小,叶节间短缩,其中“塔类”系列簕杜鹃品种,整体形似宝塔,观赏价值较高。第六类包含41份材料,其中在欧式距离为17时,可将第六类群分为4个亚群,第1亚群仅包含1个品种,第2亚群簕杜鹃品种叶片多含有次色,第3亚群叶片较大,第4亚群叶片主要以卵形为主,叶面光滑无毛,苞片主要以卵形为主,花被管性状以纤细和中部收缩为主。本研究明确了不同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的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簕杜鹃种质资源,为簕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在0~3次中耕条件下研究了中耕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中耕增大了玉米倒伏率,降低了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株高及各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对花粒期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中耕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论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栽种方式及其商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的栽种方式、总结其规范化种植的工艺流程、对各人参品种类型栽种方式、技术要点、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作了详细的研讨。强调指出人参的各种栽种方式必须实施GAP标准化管理才是最好的栽种方式。重点报告了人参主产区,最新最好的栽种方式。并对人参商品分类及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中的野山参、移山参的定义提出修改意见,为提高我国人参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持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