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对东方百合Siberia、Sorbonne两个品种的鳞片扦插繁殖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0.1%Hgcl处理鳞片,可有效防止鳞片的腐烂;鳞片冷藏处理对鳞茎的形成无显著影响,黑暗处理虽然使鳞茎增大,但明显降低了繁殖系数;采用锯末/园土(3:1)为基质可大大降低成本,300mg/kg的NAA处理能显著提高百合小鳞茎发生的数目。  相似文献   

2.
兰州百合鳞瓣气培繁育小鳞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百合母籽繁殖方法单一、品质退化的问题,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百合鳞瓣腐烂率的影响,不同气培厚度及不同鳞瓣部位对小鳞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0.1%的高锰酸钾浸泡10 min,气培15天后鳞瓣的腐烂率最低为21.25%,比对照低51.42%;用该消毒方法处理百合鳞瓣,60天后,外瓣4.0 cm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为2.41,但是外瓣较内瓣易腐烂。百合气培繁育小鳞茎,外瓣较内瓣适宜气培,气培厚度与繁殖系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王亚婷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231-234
为了研究外源激素及切割方式对东方百合‘索邦’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百合‘索邦’鳞片为试验材料,按不同浓度外源激素IBA、B12和纵切方式处理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200 mg/L的外源激素IBA处理,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根数、根长都显著高于100、300 mg/L浓度处理;200 mg/L IBA+5 mL B12处理,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均显著高于未给予B12处理的鳞片,但生根数与根长显著低于200 mg/L的IBA处理;对鳞片进行纵切,切割处理后的鳞片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根数、根长都显著高于未切割的鳞片。因此,一定浓度的外源IBA、B12及纵切处理能促进小鳞茎的发生,提高繁殖系数,增加根数、根长。  相似文献   

4.
东方百合试管鳞茎培育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试管鳞茎抽薹,缩短其形成商品球的时间,以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为材料,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研究其品质与抽薹率的影响。对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不同培育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瓶苗冷藏或用基质冷藏,冷藏后的试管鳞茎生理变化规律相同,即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升高;而用基质冷藏或用瓶苗冷藏,暗培养的试管鳞茎抽薹率都高于光照培养;采用暗培养或光照培养,基质冷藏的抽薹率都高于用瓶苗冷藏。工厂化生产百合种苗时宜采用暗培养试管鳞茎结合种前用基质冷藏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杜凌  吴楠  董万鹏  吴洪娥  朱立 《种子》2016,(11):76-78
为了解淡黄花百合的高温抗性,对淡黄花百合幼苗进行35℃高温胁迫4,6,8,10d处理,测定高温对幼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水量、蛋白质、可溶性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幼苗在高温处理下,丙二醛含量逐渐降到最低,到第10天有所升高;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最后略有上升;含水量随高温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步升高后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淡黄花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Feum Bake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特征带,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其带 .型公式为:2n=24:2CI+2I+4CI++2CI++8I++2I+T++2IT++2I+N.染色体F有两条强弱不同的中间带和一条次缢痕带.通过Cdemsa C-带方法可以将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务川几种野生百合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在MS固体培养基上研究不同浓度蔗糖、6-BA及NAA对淡黄花百合、文山百合及野百合等3种务川野生百合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 mg/L 6-BA +0.5 mg/L NAA+4%蔗糖,文山百合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1.0 mg/L 6-BA +0.5 mg/L NAA +3%蔗糖;野百合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 mg/L 6-BA+0.1 mg/L NAA+(2% ~3%)蔗糖.  相似文献   

8.
切花百合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施肥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友红  马文奇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180-183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3个切花百合品种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肥与否,切花百合的前期生长主要是以消耗鳞茎为主,供地上部生长,生物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时虽然3个品种的百合进入了不同的生育阶段,但它们所经历的消耗鳞茎的时间基本一致,大约为47d。此后,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的鳞茎生物量迅速增加,总量也随之增加,茎、叶干质量在生长后期降低;亚洲百合鳞茎生物量变化不大,茎、叶干质量不断上升,总量增加。施肥对3个品种整株生物量积累和切花商业品质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改善部分品质指标性状如东方百合的花直径、麝香百合的叶片颜色、亚洲百合每株花蕾个数等;也能增加后期部分器官如东方百合叶片和根系、麝香百合的叶片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百合发育过程中鳞茎淀粉含量及SP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百合鳞茎内淀粉含量与淀粉磷酸化酶(SP)活性变化的关系,以亚洲百合和兰州百合为试材,对鳞茎发育过程中母鳞茎、新鳞茎内淀粉含量以及SP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百合母鳞茎淀粉含量展叶期前均呈下降趋势,而后迅速升高,展叶后40天达到最大值,之后2种百合淀粉含量均下降,亚洲百合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新鳞茎淀粉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亚洲百合新鳞茎淀粉含量在枯萎期达到最大值,而兰州百合在植株半枯期达到最大值。百合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积累与SP的含量呈正相关,发育过程中2种百合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S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鳞茎内淀粉含量最大值与SP活性高峰并非同步出现,说明SP与百合鳞茎淀粉合成有关,却非参与合成淀粉的唯一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鳞茎形成体系,以自繁的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品种‘索蚌’为材料,研究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百合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百合鳞茎发生发育过程中,SOD与POD活性升高,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SOD、POD活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可溶性蛋白累积和可溶性糖变化与百合鳞茎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在百合鳞茎形成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变化与鳞茎诱导及其发育密切相关,其中SOD、POD酶在百合鳞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变化为百合鳞茎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