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甘蔗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份甘蔗品种(系)为试材,对甘蔗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纤维分与蒸煮液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关系不密切,甘蔗蔗糖分与蔗汁的糖锤度、转光度、视纯度、重力纯度、直接旋光数、转化旋光数、观测旋光度、蔗汁蔗糖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纤维分与蔗汁转光度和重力纯度、甘蔗蔗糖分与蔗汁重力纯度和直接旋光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蔗汁转光度、重力纯度和转化旋光数对甘蔗纤维分含量均有直接正效应,甘蔗蔗糖分受蔗汁糖锤度、转光度、重力纯度、直接旋光数、转化旋光数和观测旋光度等6个指标的影响较大;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甘蔗品质指标可用蔗汁糖分、蔗渣糖分和甘蔗成熟度3个主因子代表,其特征累计贡献率达96.14%.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份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9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甘蔗蔗糖分与其影响因子的密切程度。相关分析表明,甘蔗蔗糖分与蔗汁蔗糖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简纯度与重力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与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汁锤度与简纯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出汁率、简纯度、蔗汁蔗糖分、还原糖对甘蔗蔗糖分具有正效应,蔗汁锤度、重力纯度、甘蔗产糖量、甘蔗纤维分对甘蔗蔗糖分具有负效应。因子分析表明,9个甘蔗品质性状指标可用蔗汁糖分、甘蔗成熟度和甘蔗压榨因子3个主因子代表,其特征累计贡献率达82.775 6%。  相似文献   

3.
甘蔗品质指标的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8份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系的15个品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除与甘蔗纤维分、蔗渣纤维分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12个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甘蔗纤维分与出汁率、蒸煮液糖锤度、蔗渣水分、蒸煮液旋光读数、蔗渣糖度和蔗渣纤维分呈极显著相关,与其它7个蔗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主要受蔗汁蔗糖分、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渣糖度的直接作用和蔗汁转光度、蔗汁重力纯度的间接作用的影响,甘蔗纤维分则主要受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渣纤维分、出汁率、蔗渣水分的直接作用和蔗汁转光度、蒸煮液旋光读数的间接作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品质指标可由蔗汁指标因子、蔗渣指标因子和甘蔗水分指标因子等3个主成分因子表示,其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86.52%。  相似文献   

4.
以67份甘蔗种质为材料,根据育成年份(10~20年为时间界点)划分为5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每月采集1次样本,选择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蔗汁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指标,对其进行世代内、世代间方差分析及工艺品质与世代间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世代内各种质工艺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2%~20%;不同世代间各工艺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蔗汁简纯度3个工艺性状指标存在着世代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世代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2次回归关系,随着改良世代的推进,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和蔗汁蔗糖分等主要工艺性状显著提高,以第5世代的为最高,第2代的最低。  相似文献   

5.
甘蔗经济性状的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4个甘蔗品种2次新植和1次宿根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个甘蔗经济性状用4个主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1.08%.第1主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是折光锤度、转光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等糖分因子;第2主因子载荷值较大的性状有甘蔗茎径、单茎重和公顷蔗茎产量指标等产量因子;第3主因子只有公顷有效茎数起主导作用;第4主因子起支配作用是重力纯度和视纯度等衡量甘蔗成熟度的因子.第1主因子与第4主因子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第2主因子有较大的负相关性.根据品种斜交因子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把14个甘蔗品种分为4类,第1类又分为3个亚类,不同类型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甘蔗蔗汁纯度的高低是评价甘蔗质量及蔗糖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纯度越高,则越接近干固物数值,说明糖分含量越高。本试验利用湛江地区7个不同品种的甘蔗,对甘蔗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甘蔗成熟过程中,随糖分的积累的同时,纯度(包括简纯度AP和重力纯度GP)均不断增加,简纯度和重力纯度交互变化,存在一个交点,交点后的纯度变化曲线趋于平稳,并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糖分也有相对应的下降趋势。用蔗汁蔗糖分对简纯度和重力纯度分别作回归分析,简单回归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回归系数和回归截距也达极显著水平(P<0.01),方程分别为Suc=-15.5716 0.399 16AP和Suc=-16.776 5 0.409 4GP,决定系数分别为0.852709和0.79877。通过纯度与蔗汁蔗糖分变化趋势线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重力纯度和简纯度达到相等时,即纯度比最接近1时,蔗汁糖分也几乎处于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保水剂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保水剂对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施用保水剂后,产量都增加了。蔗汁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蔗汁锤度也都相应提高,而3个品种的蔗汁还原糖分都下降,说明蔗汁品质明显改善。因此,此项技术措施可以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甘蔗F_1代糖分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蔗F_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汁转光度、蔗汁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汁重力纯度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汁蔗糖分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为69.61%-73.21%。  相似文献   

9.
甘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蔗13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广义遗传力分析,除重力纯度外,其他12个性状在不同的品系(种)间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可通过杂交予以改良,且纤维分、田间锤度、公顷合纤维量、茎径属高度遗传性状,重力纯度、出汁率,公顷产糖量属低度遗传性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茎径和单茎重对产量的贡献是主要的,而对于甘蔗蔗糖分则取决于田间锤度和蔗汁蔗糖分,公顷含糖量却以茎径、单茎重、公顷产量为主要,但也不可忽视甘蔗蔗糖分。通径分析进一步证实:茎径对产量,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甘蔗蔗糖分、茎径对公顷含糖量的重要性。此外,也要协调好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之间的关系和出汁率、甘蔗蔗糖分、纤维分之间的关系,方可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甘蔗F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法转光度,蔗法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法重力纯度的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法蔗糖分的基因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  相似文献   

11.
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与品种本身及贮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贮存期间的延长,蔗茎蔗糖分等7个品质指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蔗汁还原糖分等6个生理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评价这些生理指标,认为福引83-13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最大,其次为闽糖70-611和桂糖11号.在贮存前期,与原料蔗糖分变化相关的酸/中性转化酶活性也随之提高,尤以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到后期,活性提高渐缓并略有下降,其中中性转化酶活性下降程度高于酸性转化酶.收获后甘蔗的糖分损失主要通过转化和呼吸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甘蔗品种的含糖特性及成熟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甘蔗不同品种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变化过程和工艺成熟过程的特点,以6个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对蔗茎蔗糖分、蔗汁还原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节间的蔗糖、还原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 20属特早熟特高糖品种,ROC 16、ROC 22为早熟高糖品种,GT 18属早中熟高糖品种,GT 17为中熟高糖品种,RB 72-454属含糖一般的早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前化学药剂叶面喷施法对采后原料蔗品质变劣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采收前叶面喷施Na2SiO3、CoCl2、MgCl2可控制原料蔗的蔗糖转化.在贮存期间蔗茎蔗糖分、纯度、蔗汁直接旋光度高于对照,而还原糖分、无机磷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尤以抑制剂Na2SiO3、MgCl2处理的效果最佳.本文还对化学药剂应用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评价及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为花生食用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1个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种(系)的籽仁为试验材料,测定烘烤籽仁的食味指标、外观指标、质构指标和营养指标等食用品质相关指标27项,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对51个花生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以8个云蔗(CYZ06–407、CYZ05–226、CYZ04–622、CYZ04–724、CYZ03–258、CYZ03–103、CYZ02–588、CYZ01–1413),3个新台糖系列(ROC22、ROC16、ROC10),2个粤糖系列(CYT93–159、CYT00–236),1个桂糖品种(CGT11),1个古巴引进品种(C266–70)等甘蔗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干旱)、正常灌水(灌溉)2个处理,通过测定蔗产量、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糖产量、蔗糖分、锤度、简纯度、纤维分10个工、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抗旱指数(DRI)、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干旱、灌溉条件下甘蔗工、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抗旱类型进行综合评价与划分。结果表明:干旱、灌溉条件下,糖产量与蔗产量、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条件下,糖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溉条件下,糖产量与蔗糖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参试品种10个工、农艺性状抗旱指数的主成分析将10个指标简化为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单株因子和品质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287%;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参试品种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个类群,C266–70抗旱性突出,CYZ03–258、CYZ04–622抗旱性强,ROC22、CGT11抗旱性较强,CYT00–236、CYZ03–103、CYZ04–724、CYZ02–588、CYZ05–226、ROC16抗旱性中等,CYZ01–1413、CYT93–159、CYZ06–407、ROC10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烤烟焦油含量的预测模型,对烤烟总糖含量(X1)、还原糖含量(X2)、总氮含量(X3)、烟碱含量(X4)、钾含量(X5)、氯含量(X6)、糖碱比(X7)、氮碱比(X8)和钾氯比(X9)9项化学指标进行基于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的多重共线性诊断,并对其与焦油含量(Y)进行了岭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糖碱比和氮碱比6项化学指标间存在共线性,且9项化学指标与焦油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采用岭回归方法建立的以该9项化学指标为自变量的烤烟焦油含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合理的。当岭回归参数为0.08时的烤烟焦油含量预测模型为Y=18.800 9–0.000 7X1–0.034 2X2+1.625 2X3+0.691 1X4–0.968 68X5+0.292 70X6–0.029 9X7–3.519 3X8–0.056 87X9(R2=0.817 5)。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且回归系数的符号均与相关分析结果相一致,有效地使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时符号不合理的回归系数变得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