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ERF转录因子为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研究葡萄ERF转录因子在调控乙烯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以阳光玫瑰(Vitis labruscana Baily × V. vinifera L.)葡萄穗梗为材料,克隆了乙烯响应因子VvERF90,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VvERF90属于第IX亚家族,与苹果MdERF2和MdERF3的亲缘关系较近;VvERF90可以正调控VvACO1的表达;VvERF90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后,转基因植株中VvACO1的同源基因AtACO3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转基因植株的乙烯释放量增加2倍,植株变矮。上述结果表明,VvERF90可能通过调节VvACO1的表达,调控乙烯的释放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葡萄中乙烯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植物激素乙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植物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传导信导途径、乙烯反应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评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乙烯在水仙鳞茎膨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种球对乙烯信号的响应,本试验以多花水仙种球膨大期的鳞片和内芽为供试材料,研究种球的生长与乙烯释放量和NtERFs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水仙种球在3—5月间种球重量持续增加,为种球的膨大期。鳞片的乙烯释放量在5月中旬显著升高,内芽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鳞片,在4月下旬出现释放高峰;内芽释放的乙烯可能与种球的膨大有关,且能够诱导鳞片中乙烯的释放,鳞片乙烯的释放可能会引起地上部叶片的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tERF1、NtERF4和NtERF118的表达趋势与鳞片乙烯的释放量一致,可能参与了鳞片乙烯信号的响应,NtERF1可能是关键的响应因子。NtERF2、NtERF3、NtERF4和NtERF26基因则可能参与内芽乙烯信号的响应,NtERF2基因可能是内芽响应乙烯信号的主要因子,同时也参与了鳞片对内芽释放的乙烯信号的响应。本研究表明水仙种球在生长期能够响应乙烯信号,而乙烯的释放受到NtERFs的反馈调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仙种球营养生长期乙烯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金帅苹果的辐射贮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AgNO_3对苹果叶片培养的影响及其与乙烯产生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附加6-BA3.0mg/L,IBA0.05mg/L的MS再生培养基中加入1 ̄100μmol/L AgNO3,均显促进苹果叶片再生不定芽,但以1μmol/L浓度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在培养早期,1μmol/L AgNO3对乙烯的抑制率为16% ̄20%,在培养中后期则为25% ̄40%,因而显降低了各培养时期,特别是中后培养容器中乙烯的浓度,降低了乙烯对芽发生的抑制,从而促进不定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乙烯利对不同甘蔗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选用4个熟性不同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7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20号作为供试材料,在甘蔗生长前期以100mg/L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了叶片中C4途径的两个关键光合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甘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甘蔗叶片中NADP—苹果酸酶的活性,而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活性因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对桂糖11号与桂糖17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对新台糖20号却表现了一定的抑制。(2)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3)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不同品种的效应不同,尤以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10号的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反义乙烯受体FaEtr1和FaErs1基因对草莓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含有反义FaEtr1和FaErs1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FRS导入草莓,经卡那霉素选择压下连续分化选择、扩繁和生根培养并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其中15株的基因组已成功导入和整合反义FaEtr1和FaErs1基因。Northern分析表明,转入的反义基因对靶基因都有部分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番茄中反义ACC合成酶基因的导入与乙烯生物合成的控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农杆菌LBA4404携带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栽培品种“丽春”子叶,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再生植株并进一步培养获得了延缓成熟和衰老的番茄果实。经过DNA杂交和RNA杂交检测,证明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已插入番茄基因组中,并顺利地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木薯生长后期,施乙烯利能抑制生长,促进成熟。对新生叶的生长有前控后促的作用。对植株上的叶片能加速黄落和降低呼吸消耗,同时能使叶片的蔗糖酶活性增强,还原糖量增加,光合效率提高,叶片内物质输出量和茎皮层泌乳量增多,并提高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果实采后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罗汉果鲜果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及其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罗汉果鲜果自然贮藏期限为5~8d。青皮果贮藏的第1~5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至第5天,两者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红毛果则与青皮果不同,从第1~5天,呼吸强度变化不大,乙烯释放量则逐渐增高;第5天后,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呼吸强度则急剧下降。当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后,果实腐烂则很快出现。说明罗汉果果实的衰老与乙烯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4.
乙烯是植物体内五大激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物质,而矿质元素对其形成过程存在影响。一些元素如硫是乙烯合成前体内的组成成分;一些元素如铁、钴等作为乙烯合成途径中酶的辅基或抑制剂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乙烯合成;而另一些元素如铜、锌等则是通过脂质氧化形成乙烯的途径影响乙烯的生成,本文论述了矿质元素和乙烯形成天系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低乙烯气调库的性能和贮藏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猕猴桃低乙烯气调库。测定了库体的性能,研究了贮藏方式对猕猴桃贮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库体密封性能达良好级,乙烯浓度脱至0.02μL/L以下;低乙烯气调可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在两年180000kg果实商业贮藏中,果实贮期可达180天以上,果肉硬度为6.8kg/cm,好果率大于98%,货架期大于15天。低乙烯气调是猕猴桃的最佳贮藏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处理能提高甘蔗工艺成熟期以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生长中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有短时的抑制作用,随即迅速提高,并超过对照,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伸长后期。在甘蔗旺盛生长期两次测定光合强度,50mg/L,100mg/L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LSRO.05显著水平;300mg/L,400mg/L则降低了甘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研究了试验因素(如土壤水分、载荷作用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在超高分子量乙烯(UHMWPE)及其基复合材料及45钢,表面粘附力的影响,得到了粘附力与试验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试验因素中,含水量对粘附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土壤载荷和载荷作用时间。各影响因素对土壤在不同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材料的土壤粘附力影响不  相似文献   

18.
乙烯受体基因LeFTR1和LeFTR4的克隆及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野生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cv.Lichun)和转反义ACS番茄果实中乙烯受体基因上eETR1和LeETR4的表达与乙烯的关系,实验用RT-PCR方法扩增了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4片段,用两片段作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两受体基因的表达在番茄果实成熟进程中变化不明显,LeETR4在同一时期的果实外果皮中表达水平低于其在辐射壁和中柱的表达。转反义ACS番茄果实中LeETR1和LeETR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番茄果实,外源乙烯处理转反义ACS番茄果实,促进两个受体基因的表达。可见果实中LeETR1和LeETR4的表达受乙烯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甘蔗生长后期 ,分别在 9月 15日、 10月 2 1日和 11月 2 2日用浓度为 4 0 0 mg· L-1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处理。结果表明 :处理后 ,甘蔗叶片中的中性转化酶、Ca2 +ATP酶、Mg2 +ATP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同期的对照高 ;而 NADP 苹果酸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则比对照低。同时 ,处理后 ,可以提高甘蔗蔗糖分和甘蔗品质。其中以 10月份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钙和ABA对不同成熟阶段和不同成熟模式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Lichun)果实乙烯生成的影响,分析两者在乙烯生物合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普通番茄绿熟果实组织圆片在用100μmol/L ABA和100mmol/L钙处理后,乙烯生成均很快增加。当用这两种试剂同时处理番茄果实圆片时,乙烯生成增加量明显比单一处理增加量大,表明两者在对绿熟番茄果实乙烯生成的影响中有协同作用关系。钙离子鳌合剂EGTA(乙二醇双乙胺醚-N,N’-四乙酸)对乙烯生成有抑制作用,用ABA和EGTA同时处理番茄圆片时,乙烯的生成量比EGTA单一处理的生成量要高。当用这些试剂处理未成熟番茄果实则产生不同的效果,ABA明显抑制乙烯生成,而钙却依然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ABA和钙同时处理果实时,乙烯生成量介于二者单一处理之间,表明ABA和钙在未成熟番茄果实乙烯生成中表现出相互抑制作用。在转反义ACS番茄中,ABA和钙抑制未成熟果实的乙烯生成,而都促进了绿熟果实的乙烯生成。这表明ABA和钙在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和不同成熟模式的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