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抗溃疡病选择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7个县(市)小钻杨天然杂种后代的杨树林分中,溃疡病病率60%以上的林分内,采取3株大树法优选出10株优树,经离体、活体接种、诱发鉴定、自然感病及生长表现的评比测定,选择出辽选抗5号、辽选抗病11号病个抗水泡型溃疡新无性系,接种测定在0-14.8%之间,自然感病率5.6-19.6%,对照北京杨为75-100%,9年生单村积分别超小美早、鞍杂杨、彰武小钻杨0-26%,可在辽宁省北部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2.
对沈阳新民地区的速生杨品种及发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新民地区应用较多的速生杨品种有8个,分别是欧美107、荷兰64、辽宁杨、W13、辽育1号、意大利214、意大利45、盖杨;通过对发病情况与品种、林龄、密度等因素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8个品种中,欧美107杨和荷兰64杨抗病性较强,辽宁杨和W13杨抗病性较差;幼龄林、密度大的林分发病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杨树品种越冬时期的含水率,分析越冬时期苗木体内的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得出:从12月1日至翌年4月10日各品种杨树的含水率处于连续波动、缓慢下降的过程,12月1日为最高,翌年4月10为最低,从翌年4月10日起,各样本的平均含水率开始恢复且迅速上升,其中3016杨的平均含水率最高,中阳九杨的平均含水率最低,它们的排序从高到低为3016杨、辽育3号杨、108杨、小胡杨、沙兰杨、辽宁杨、小美旱、中阳九杨。  相似文献   

4.
刘莉  高本旺 《经济林研究》2012,30(1):129-132
为给品种(系)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温室栽培17个核桃品种(系),人工接种核桃黑斑病、核桃褐斑病等病原物,调查统计叶片感病指数,比较不同核桃品种(系)抗病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病性间差异显著。17个品种(无性系)叶片抗病性从低到高依次是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云新7914号、元丰、京746、香玲、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鲁果1号与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鲁果3号与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分别与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号、云新7914号、元丰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速生性强的美洲黑杨品系辽宁杨为母本,进行种内地理远缘遗传改良,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苗期选择、区域栽培试验、示范林栽培以及实验室测试等12年的综合研究,选育出了9317、9318新杂种无性系均属雌株,它们性状相似,]辽育3号杨(Porulus deltoidescv.Liaoyu3)。辽育3号杨综合了父母本的速生、抗性强的优良特性,材质及制浆性能也比较优良。2004年12月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持,对该成果进行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树对杨干象抗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杨干象危害80%以上的人工杨树林内,以抗杨干象、速生等综合指标,选出了抗虫优树。对3年生优树后代室内外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结果表明:106号优树比周围3株优势水平均胸径高9%,树高高7%,材积高61%,室内接种其诱虫数、取食孔数都低;野外接种,虫株率低40%以上,危害指数低69%;自然感染的虫株率低54%,危害指数低50%以上。优树生长量较对照原种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高得多,但低于小黑杨(P.×xiaohei)。其抗虫性与树皮内含物果糖和酚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营建杨树主要品种抗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ira Sacc试验林 ,田间测定自然发病率和感病程度 ,同时室内测定杨树树皮含水量、两种同功酶活性和主要酚类化合物含量 ,探讨上述三项指标与溃疡病发生的关系 ,明确主要杨树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杨树树皮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酚含量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有着密切关系。田间表现抗病的品种 ,如 I-69/5 5、I-72 /5 8和毛白杨 ,其上述三项指标高 ;感病品种 80 3杨 ,三项指标低 ;中林 2 3、2 8、46杨和 2 88-3 79杨的上述指标介于两种情况之间 ,属于中抗品种。田间和室内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辽育3号杨(Populus deltoides‘L iaoyu3’)是辽宁省杨树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对其抗寒性、抗病及抗虫能力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品种能抗-47.84--43.93℃的低温;在抗水泡溃疡病方面,发病率低于小钻杨,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抗杨干象能力明显高于亲本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毛白杨9个品种进行室内和室外人工接种叶锈病菌试验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品种,对叶锈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河北毛白杨高抗,感病指数10以下;小叶毛白杨、厚叶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抗病,感病指数20~30;河南毛白杨;光皮毛白杨和箭杆毛白杨感病,感病指数30~40;大果毛白杨和密孔毛白杨高感,感病指数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新民地区主要速生杨树品种及其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民地区速生杨树品种和病害的广泛普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栽植15种速生杨,其中栽植面积大、应用广的速生杨有8种;危害叶部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灰斑病,黑斑病;危害干部的病害有烂皮病、溃疡病;危害根部的病害冠瘿病。病原由真菌性、细菌性、生理性3个类别组成;烂皮病危害最重是是荷兰64、107,锈病危害最重的是辽宁杨、辽育1号;破腹病最重的是辽宁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桉树抗青枯病树种的无性系快速筛选和繁殖技术,配制了3种类型的培养基,采用组培方法对桉树愈伤组织的抗病性和桉树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以MS+6-BA0.25mg/L+NAA0.5mg/L培养基最好;对愈伤组织芽的分化,最好的培养基是MS+6-BA0.25mg/L+NAA5mg/L;诱导生根以White+IBA0.5mg/L+2%蔗糖培养基为最佳;分别对桉树愈伤组织刺伤、幼苗伤根、幼苗截顶后接种青枯病,并测定它们的抗病性,其测定结果相同,说明可用桉树愈伤组织筛选抗青枯病树种。  相似文献   

12.
辽宁盘锦地区属海滨盐碱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速生杨。2000年,筛选出适合低洼盐碱地用于速生林培育的3个品种,即辽宁杨、辽育1号、2号杨等。这些品种在当地主要表现为树干通直,生长速度快,抗盐碱、抗水湿、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速生丰产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双辽品种杨基因收集圃中对参试的88个品种(系)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叶锈病品种(系)为小×钻杨、白林2号杨、富锦3号杨、5号杨、晚花杨、西+加杨、迎春5号杨、81-10号杨、中林299杨、里普杨、7号杨、W-14杨、18号杨、长春加拿大杨、加型杨、2号杨、昭林200杨、白城42号杨、黑林2号杨、黑林1号杨、辽育2号杨、黑×小(选)杨、86-24号杨、1号杨、加×美杨,抗黑斑病品种(系)为西+加杨、白林3号杨、迎春5号杨、W-14杨、小×钻杨、晚花杨、加雌杨、88-13号杨、98-22号杨、33号杨、47号杨、大凌河220杨、辽育2号杨、加×美杨、中林299杨、山海关杨、黑林1号杨、吉林加拿大杨、鲁山杨、5号杨、美×中杨、83-25号杨、摩里佛拉健杨、白城4号杨、黄快杨、黑×小(选)杨、马里兰德×小黑杨、81-10号杨、加型杨、荷兰3934号杨、(美×黑)×健杨、莫斯科加拿大杨、新生×小黑50杨、小×加暴638杨、长春加拿大杨、舍伯吐杨、美×小47杨、龙荷夫健杨、107号杨、格尔里杨、小青×美杨、富锦3号杨、98-30号杨、白城41号杨、健杨、黑×19杨、白城42号杨、N119杨、86-24号杨,以上是吉林省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叶锈病及黑斑病亲本。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适合辽宁中南部地区推广栽植的速生抗逆杨树新品种,对引进到辽宁的欧美杨111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研究。该研究以中辽1号杨为对照,通过无性系苗期测定、多点区域生长对比试验、抗病性评价、材性及制浆造纸性能测试等,最终选育出速生、抗病性强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11。在辽宁绥中县,8年生欧美杨111平均胸径28.29 cm,平均树高19.5 m,平均单株材积0.577 m~3,分别超过对照种中辽1号杨18.12%、11.43%和36.08%,表现出明显的速生优势。同时该品种还具有抗病性强、干形好、易繁殖、材质优良等特点,可作为辽宁中南部地区推广应用的高产抗病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周皮呈现出较厚的胞壁特征,病害较轻或不发病,感病指数与周皮厚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其中,木栓层的厚度对植株抗病性的影响最大,木栓形成层区的宽度与感病指数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栓内层与之呈微弱的负相关。皮层的机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树皮对溃疡病抗性。韧皮纤维比量在30%~50%之间,与感病指数则呈较强的负相关。次生韧皮部里的含晶纤维束占韧皮纤维总量的50%~55%,不同龄级之间差异不明显,与抗病性的相关性不明显。筛管活动能力与病害程度之间有着较强的负相关性,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直径逐渐减小。韧皮射线组织比量与感病指数之间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欧美杨"加引"组培苗茎段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辐射诱变材料,进行了γ射线(60Co)辐射诱变、培养基上定向筛选抗病变异体的研究。结果显示,以茎段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100%;愈伤分化培养48 h胚性细胞分化,72~96 h大量胚性细胞形成,这时是进行γ射线辐射处理的最佳时期;经不同辐射处理剂量比较,30 Gy接近半致死剂量;辐射后的胚性愈伤在培养基上定向筛选抗病变异体,得到生根试管苗460株;通过大棚、大田进一步筛选获得1个抗杨黑斑病Marssonina populi(Lib.)Magn.的速生优系,定名为"光兆Ⅰ"杨,连续4 a抗病性检测结果显示,"光兆Ⅰ"杨明显高于亲本和对照的抗病性,诱变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7.
黑杨派杨树烂皮病早春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肉眼观察、病斑解剖和物候特征观测的方法研究黑杨派杨树辽育3号、108杨和中辽1号烂皮病的早春病斑症状。结果表明:3个杨树品种在早春均可观察到烂皮病的发病症状,且在病斑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时期症状也不同。3个杨树品种在4月中下旬均可见到韧皮部黑色坏死或深棕色坏死,且108杨和中辽1号发生丝状腐烂现象。烂皮病病斑在韧皮部的坏死范围均要大于病斑表面的坏死范围。不同时期叶芽和嫩枝颜色的变化可作为鉴别病害发生时期的物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辽育3号杨是经过12年时间研究出的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通过对辽育3号杨的物候期、形态特征观察测试和生根实验等综合选育研究,掌握它的生理生态特性,为生产中的运作提供可行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病原真菌虽有一些记载,但尚未做寄主致病性测定及野外防治该虫的试验,1987—1989年我们在甘肃省酒泉市三合林场、敦煌县南河乡林场和阳关林场杨十斑吉丁虫发生地被害杨树(二白杨、小叶杨等)内剖到感病死亡的虫体,并调查统计了野外自然发病情况。经室内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以及野外应用防治杨十斑吉丁虫幼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发病株率80%以上的中东杨、小叶杨和小青杨的实生人工林为选优对象。从10万亩人工林中选出无烂皮病且生长较快的优树两株(83106和83014号),中选率为1/3300000。 优树83106号的林分烂皮病发病株率为80%,病情指数43.30。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周围3株大树平均值的107%、109%和161%;83014号的林分烂皮病发病株率92%,病情指数52.0。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周围3株大树平均值的119%、127%和171%。 经室内外抗性鉴定,83106和83014号的感病性均与对照种中东杨和小黑杨有显著差异。经林间自然感病调查比较,83106和83014号的感病率均比对照种中东杨低33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83106号是中东杨的天然杂种,树冠阔卵形,侧枝50°,树皮薄,下部浅纵裂,浅灰色,上部灰绿色,光滑,叶菱状卵形,树干通直圆满,形率0.63,自然整枝良好,耐寒,抗杨干象(虫甲),较速生. 83014号是中东杨的天然杂种,侧枝60°,树体高大,树冠长椭圆形,树皮灰绿色,浅纵裂,叶菱状卵形,树干通直,圆满,形率0.56,耐寒,抗杨干象(虫甲),较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