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强化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华  吴春赞  张剑  刘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54-954,962
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对产量影响较大。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用量,可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过大;增加穗肥的氮肥用量,能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安龙县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工作,确定安龙县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使用量与使用方法,明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目标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为推广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试验表明:按目标产量800kg/667m2设计氮磷钾施用量,在磷钾施用量不变、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8∶2的情况下,减少氮肥(30%)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5∶5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氮肥后移技术主要适用于强筋和中筋小麦,以春季追氮和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适用量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二是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少氮素环境的污染。这套小麦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氮肥后移技术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较高的土壤肥力条件下运用该技术;二是在正常栽培条件下运用该  相似文献   

6.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氮肥条件下,栽培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的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间差异显著,栽培密度处理4在稻谷高产量的基础上,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从而为提高寒地水稻食味品质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为材料,大田种植,麦秸全量还田,设置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当地高产栽培(LFP)2种肥料管理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苏10-100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SSNM处理使苏10-100的有效穗数比常规高产栽培显著降低,降幅达到3.24%,但增加了后期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使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显著提高,最终产量前者却比后者增加了13.97%。同时,SSNM处理降低了苏10-100的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增加了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降低了消碱值和糊化温度,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椒样薄荷精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国椒样薄荷紫茎种为材料,研究播期、栽培密度、氮磷肥用量、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等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密度、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对精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其品质的影响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在密度较高时对精油品质有一定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播期和磷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结论】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为:播期霜降至立冬;密度17.55万~22.05万株/hm2;施纯氮172.5~217.5 kg/hm2、五氧化二磷118.5~150 kg/hm2,氮肥分次施入,苗肥、分枝肥和刹车肥用量的比例为3∶3∶4,氮肥刹车肥于收获前45 d施入;收获期为主茎10%~30%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产、优质、抗条品种南粳44机插高产氮肥精确施用技术(氮肥需用量、分蘖肥施用期和穗肥施用期),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施用纯N 270 kg/hm2时达最大值,而施用纯N 351 kg/hm2处理产量下降,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适时施用穗肥也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特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管怀骥  江彤  丁克坚  田学飞  许起言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43-16544,16565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番茄生长、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研究了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与传统种植管理技术对番茄株高、单株果枝数、果实个数、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使用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栽培的番茄较传统的栽培方法,番茄平均株高增长了1.3 cm,果枝数由5.5个增加到5.9个,平均结果个数由9.6个增加到11.2个;产量为186 822.0 kg/hm2,较采用传统栽培管理方法番茄产量提高了188.2%;此外,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并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结论]该套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优质、无公害番茄获得高产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尽快解决陆良县水稻生产上存在栽培密度过稀、氮肥用量过大、农药使用较多、水稻品质下降的问题,2005年陆良县种子管理站与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协作,用云粳优12号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示范,达到了提高密度、减少氮肥用量、保持品种内在质量、降低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肥一体化作为一项高效节水节肥技术,具有省工、省地、增产、增效等优点。为探索在合理灌溉条件下,设施甜瓜适宜的氮肥用量以及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达到精量施肥、最优生产的目标,进行了设施甜瓜水肥一体化追肥减氮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滴灌追肥减少氮肥用量,对甜瓜的生育期、甜度等商品性及植株抗逆性无不良影响。滴灌追肥比常规追肥减少10%~20%的氮肥用量,甜瓜产量反而较常规追肥增加,且肥料投入产出比高;滴灌追肥比常规追肥减少30%的氮肥用量,甜瓜产量虽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设施甜瓜生产实践中利用滴灌追施氮肥时,可降低氮肥用量,降幅以控制在20%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空育131的高产优质栽培的合理氮钾配施技术,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肥与钾肥互作对空育131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食味评分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氮钾互作下的食味评分以处理N_3K_4最高,即氮肥180kg·hm~(-2),钾肥135kg·hm~(-2)时为最佳配置,食味达到85.2分,较不施肥提高10.5%,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抛秧栽培条件下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与常规插秧栽培相比抛秧水田减少基肥氮肥用量20%和分蘖肥32%可获得更高产量,即抛秧栽培应控制前期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等生物肥料,研究了有机肥、氮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量、配比以及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氮肥配施比氮、磷、钾;氮、磷;氮、钾配合以及单独使用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明确了各种生物肥料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与氮肥配施,减少氮肥用量12.5%~37.5%,不施用磷、钾肥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17.
正平邑县是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34万亩以上。为解决小麦高产田因传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平邑县在高产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  相似文献   

18.
对小站稻品种间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站稻品种间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依次为蛋白质含量>产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在优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以降低蛋白质含量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小站稻优质高产。在小站稻区水稻生产上若兼顾考虑产量和食味品质可以选用花育13、花育409和津原47,若以高产为目标可以选用津原45和津原D1,E28可作为优质品种种植,津川1号可作为优质食味米原料品种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料对提高小麦单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了摸清豫北高产区冬小麦氮肥最佳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进一步完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我们安排了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氮肥运筹对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认为,以安全、优质、高产为目标的优质稻氮肥运筹新技术(包括氮肥用量和施氮时期)的精确定量将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栽培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