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6种常用抗凝剂对日本沼虾血淋巴液抗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义 《水利渔业》2001,21(6):41-42
选用肝素钠等6种抗凝剂对日本沼虾血淋巴液的抗凝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草酸钾、柠檬酸钠不适合用作日本沼虾血淋巴液抗凝剂;胪素钠、半胱氨酸、EDTA-Na2、草酸钾-草酸铵(4:6)合剂对日本沼虾血淋巴液的有效抗凝浓度范围分别为:0.6-1.4、1.0-2.5、1.5-2.5、0.5-1.5mg/mL血液。  相似文献   

2.
鱼类血液极易凝结,经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液可充分满足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为衡量鱼体各项生理机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鱼类种属多样,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选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和柠檬酸钠3种抗凝剂,通过对大菱鲆正常状态和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1.2±0.3) mg/L]抗凝效果评价、血细胞形态观察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筛选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最佳血液抗凝剂。结果显示,正常溶解氧状态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效果显著,急性低氧胁迫下静置6 h和12 h后,抗凝效果显著抗凝剂分别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正常溶解氧状态肝素钠抗凝剂下血细胞出现双核现象,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下分别出现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导致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柠檬酸钠抗凝剂均观察到双核血细胞,其中,肝素钠和柠檬酸钠抗凝剂还分别出现微核和无核血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处理后,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液白细胞数目均显著增高(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抗凝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柠檬酸钠抗凝剂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增高(P<0.05),但肝素钠抗凝剂作用下,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P<0.05)。综上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可作为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大菱鲆血液学分析的首选抗凝剂。  相似文献   

3.
依据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外部形态、凝集程度,比较了10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并研究了抗凝效果好的抗凝剂对血细胞存活率、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抗凝剂1、抗凝剂9与抗凝剂10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效果较好,6h内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存活率均在94.5%以上,且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2h时颗粒细胞占比与固定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h时抗凝剂1中颗粒细胞占比显著升高,而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的颗粒细胞占比显著下降;而对于血细胞凋亡率,2h时抗凝剂10中的血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而6h时除抗凝剂1中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血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抗凝剂1中6h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其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保存亦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抗凝剂1较适合作为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饼水浸液对黄鳝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直线内插法计算油茶籽饼对黄鳝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37.91、30.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00 mg/L。黄鳝对油茶籽饼浸液有明显的退避现象,死亡黄鳝的鳃裂处溢出血液,体表有大量黏液,体色变黑。黄鳝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红细胞渗透脆性和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油茶籽饼对黄鳝应属于微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凝剂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蒋琼 《水产学报》2001,25(4):359-362,T001
依据中国对虾血细胞电镜照片中细胞整体形态和细胞器、细胞核的变化,研究对虾抗凝剂成分配比,初步确认了一种理想的抗凝剂配方NaCl450mM,KCl100mM,EDTA,Na210mM,HEPES10mM(pH7.45)。它能够良好的保持细胞的整体形态以及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何志刚  胡毅  于海罗  吕富  张璐  肖克宇  戴振炎 《水产学报》2014,38(10):1770-1777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体成分、骨骼矿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磷酸二氢钙为磷源[Ca(H2PO4)2],配制磷含量分别为0.67%、0.91%、1.05%、1.29%和1.53%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 m×2.0 m×1.5 m),每个网箱放养实验鱼[初始体质量(34.4±0.3)g]100尾,进行7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磷含量从0.67%增加到1.05%,黄鳝幼鱼各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显著升高(P0.05),当磷含量高于1.05%后各指标进入平台期。折线模型分析[Y=104.67-46.07(1.10-X),R2=0.944]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生长需要;(2)随着饲料中磷含量的增加,实验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和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和肝体比显著下降(P0.05);(3)饲料磷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实验组全鱼灰分和全鱼磷含量(P0.05)。折线模型分析[Y=0.988-0.635 4(1.05-X),R2=0.928]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05%时可满足黄鳝全鱼磷累积需要;饲料磷含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脊椎骨钙磷比无显著差异。折线模型分析[Y=7.696-0.985 5(1.10-X),R2=0.956]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脊椎磷累积需要;(4)饲料磷水平对血清中的磷和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磷含量为1.10%,可以满足黄鳝对磷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虾类血细胞总数(THC)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优化,为虾类血细胞学研究提供快捷、准确的测定方法。2012年7-9月,应用SYBR Green I作为荧光染料标记完整血细胞,设置3个不同染料浓度(1×、10×和100×),测定不同孵育时间下染色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料终浓度为10×时染色效果最佳,其最佳孵育时间为60 min;应用建立的FCM方法和显微计数方法测定10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THC,平均值分别为(16.68±1.57)×106个/m L和(15.09±1.76)×106个/m L,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极显著(R2=0.8064,P<0.01)。凡纳滨对虾经不同浓度(0.5 mg/L和5.0 mg/L)的Cd2+胁迫,利用建立的FCM方法测定Cd2+胁迫下对虾THC的变化。结果显示,0.5 mg/L和5.0 mg/L Cd2+胁迫下,对虾THC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胁迫48 h时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78.7%和64.7%,可见Cd2+胁迫对虾类血细胞产生毒性,抑制了血细胞活性,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虾类的血细胞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雅娟 《水产学报》2003,27(5):425-430
以皱纹盘鲍的血细胞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外浸泡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对细胞分裂频度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用血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优组合:PHA处理时间18h、PHA浓度0.04%,抽血时间22:00-24:00,3因素的主次顺序: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并可获得大量图象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是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佳方法。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皱纹盘鲍血细胞DNA相对含量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该方法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细胞微核、核异常测试法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研究了Cr6 对黄鳝的遗传毒性与生理毒性。黄鳝在不同浓度的Cr6 溶液中染毒8 d,其间连续采血制片。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r6 均不同程度地引起黄鳝微核细胞率、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和白细胞数目的增加以及各类白细胞比例变化。处理8 d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高质量浓度的Cr6 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和生理毒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5.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7.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8.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