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养殖鱼类出现“暴发性出血病”,使广大养殖户大伤脑筋,尤其是对白鲫出血病更是“谈虎色变”。对此,我们经过多次药物试用比较,认为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对该病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先后对周围地区的七口以白鲫为主的池塘进行用药,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对发病初期的白鲫,采用以药饵投喂为主的方法。每千克精饲料加入4片复方新诺明(每片含量0.1克)。方法是:先把药物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入精饲料,浸泡30分钟后投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连续投喂3天,鱼即可停止死亡。  相似文献   

2.
利用视频跟踪系统研究三氯生(TCS)对红白鲫运动行为的影响。将红白鲫(red-white crucian carp)暴露在5种不同浓度的TCS(0.50、0.60、0.70、0.80和0.90 mg/L)水体中,视频记录5 min内红白鲫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线、摆动次数)、游动速度和垂直穿梭次数的变化。同时,进行TCS(0.60、0.69 mg/L)对红白鲫的14 d暴露实验,暴露实验结束后,2 min内监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短期TCS暴露,红白鲫的运动轨迹条数、摆动次数、垂直穿梭次数、运动速率显著增加;暴露14 d后的红白鲫上述运动行为学指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CS能够改变红白鲫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3.
989年5月份起,尤其在7月中旬至8月初,我县爆发了大规摸的白鲫出血病,其涉及面广,鱼类死亡之多均属罕见。该病经我们初步诊断认为是病毒性出血病。白鲫出血病是近几年发生的新病,在我县1986年首次在大舜乡发现,1988年亦有3个乡的白鲫发生该病,但因发病数量不多,损失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4.
1979年,我们选择了东北银鲫(♀)和日本白鲫(♂)进行杂交(定种为中、日杂交鲫),将杂交鲫夏花与日本白鲫和本地鲫的夏花以同等数量分别饲养在鱼种塘内,进行对比试验,经150天的饲养,杂交鲫比日本白鲫、本地鲫均有增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5.
卞伟 《内陆水产》1989,(1):19-20
白鲫(Carassus Cariei Tets)是1976年从国外引进的鲫鱼新品种。经试养,它具有比本地鲫生长快、体型大、起水率高、并以吃浮游植物为主等优点。近年来通过较大面积的池塘养殖与移植到湖泊、水库大水体中试养,效果较好,因此,这些年白鲫苗种需求量很大。为了解决白鲫在自然繁殖条件下,产卵不集中、持续时间长与受精率、孵化率低,形成不了大批量鱼苗生产的问题,为此,1987年我们从白鲫亲鱼培育、药物催产、孵化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区相继暴发白鲫出血病,该病来势凶猛,传染性极强,6—9月广泛流行。此病先从白鲫发起,两、三天后大量死亡,死亡率达70~80%。现已证明该病由细菌引起。今年江都县昭关林场周国余家一面积为11亩混养白鲫的池塘,6月下旬开始发现白鲫、鳊鱼、花白鲢  相似文献   

7.
三种鲫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彭泽鲫、异育银鲫及白鲫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6个/ml,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彭泽鲫 10~(-1.?),异育银鲫 10~(-1.61),白鲫 10~(-2.21),差异极显著(P<0.01)。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了造成以上差异的机理:(1)补体总量——彭泽鲫 6.40 单位/ml,异育银鲫 5.97 单位/ml,白鲫 2.20 单位/ml,差异极显著(P<0.01);(2)补体替代途径(C_d 旁路)杀菌能力——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均值多重分析 D>D_(0.01)),彭泽鲫好于异育银鲫,但差异不显著;(3)白细胞吞噬功能——三种鲫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1),吞噬百分率是彭泽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和异育银鲫(D> D_(0.01)),吞噬指数是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显著优于白鲫(D>D_(0.05))。彭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最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白鲫是一种大型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池塘、湖泊、水库均可养殖。在夏季水温高达36℃,冬季水温低到-2℃,都能安全渡过,并能自然繁殖。白鲫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自1977年引进我市后,年产白鲫多在700千克/667米2以上,已成为我市池塘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但是,随着引进时间的增长,白鲫近年来出现大规模的出血性传染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该病来势猛,发病周期长,死亡率高,对我市池塘养鱼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1997~1998年,我们进行了白鲫出血性传染致病菌的研究及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并研究试制出防治白鲫出…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卫星技术,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鲫鱼群体普通鲫鱼(C.auratus auratus)、红鲫(C.suratus red var)、白鲫(C.auratus cuvieri)和彭泽鲫(C.auratus auratus var.Pengze)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鲫鱼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值在0.607~0.721,其中自鲫0.721、红鲫0.652、彭泽鲫0.629、鲫鱼0.60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在0.530~0.670,其中自鲫0.670、红鲫0.586、彭泽鲫0.549、鲫鱼0.530。由此可见,4个鲫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但白鲫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鲫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4种鲫鱼群体间,鲫鱼和白鲫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小(0.714),遗传距离值最大(0.286),说明这两种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白鲫与红鲫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0.812),遗传距离值最小(0.188),这可推断白鲫与红鲫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鲫和红鲫亲缘关系较近,而鲫鱼和彭泽鲫亲缘关系较近。研究鲫鱼遗传多样性对鲫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鲫原产于日本琵琶湖,称源五郎鲫,是一种大型鲫鱼.1976年由中山大学生物系和广东省水产研究所首先引进我国. 白鲫具有与鲢鳙鱼相似的食性,但肉质鲜美同鲫鱼.在同样的生态条件下,可用来代替鲢鳙鱼的饲养,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初步试验,用一冬令的白鲫鱼种与草鳊鱼混养,亩产白鲫达211斤,超过对照池鲢鳙鱼产量14斤以上,成活率为91%,平均每尾重3.3两,同时,每尾3两以上白鲫  相似文献   

11.
谢清 《淡水渔业》1985,(6):34-35
<正> 1982年6月19日,我们从通海渔场引进日本白鲫一万尾,规格为4厘米。经过三小时的运输,存活良好,无一死亡。当天放养于东风水库鱼苗池2号、4号两个渔塘内。下塘前,用孔雀石绿对鱼苗进行浸洗消毒。渔塘水温24.8℃。  相似文献   

12.
刘飞  邵先富  汪小将  王凡 《水产科技情报》2018,45(4):211-213, 217
为了解三氯生(TCS)对去染毒后恢复期红白鲫不同机体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设置了对照组和TCS染毒组(质量浓度为0.139 mg/L),对试验鱼先染毒14 d,然后去染毒7 d进行恢复,恢复后测定对照组和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等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染毒组红白鲫肌肉和肝胰脏的GSH含量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鳃中GSH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鳃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肌肉和肝胰脏,TCS对红白鲫鳃组织的抗氧化系统能产生显著且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昌县蒋巷乡徐华苟精养鱼池30亩,平均水深为2米。自5月2日以来,20天内白鲢白鲫从每天死亡十几尾发展到每天死亡50kg-100kg。这期间曾在当地鱼病工作者指导下用过CuSO4FeSO4合剂07PPm、生石灰50ppm、漂白粉1ppm进行治疗,均无实效。1997年5月21日来我所治疗。一、病血症状:病鱼鳃盖、胸鳍、腹鳍及尾鳍基部充血,鳃部有大量粘液,肛门红肿;剖开腹腔发现:腹腔内有大量黄色腹水,肠道内有积水或气体,肠壁充血,肝脏膨大,根据症状,我们诊断为白鲢白鲫出血病。二、治疗方法:我们来有克暴安(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鱼药厂生产)和强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鱼类对背景颜色的选择偏好,以红白鲫(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个体和群体条件下红白鲫在不同彩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背景和白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以及往返次数。结果显示,实验连续观测20 min,在个体条件下,红白鲫在白色和彩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各单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其在白色与不同彩色背景间的往返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绿色(17.5次)蓝色(15.7次)青色(15.3次)紫色(13.4次)橙色(12.0次)红色(10.0次)黄色(9.0次)。在群体条件下,与白色背景相比,红白鲫在橙色、黄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更长(P0.05),在红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更短(P0.05),而在其他彩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单色背景对红白鲫的停留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在橙色、黄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长于红色背景(P0.05),而其他单色两两之间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在白色与不同彩色背景间的往返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色(15.1次)橙色(14.0次)黄色(13.6次)蓝色(12.2次)绿色(11.8次)青色(10.2次)紫色(9.1次)。研究表明,红白鲫对背景颜色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特别是在群体条件下偏好于橙色和黄色,不喜欢红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良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的某些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以鲫鱼为母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父本的杂交工作,获得了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高邮杂交鲫(简称高邮鲫,下  相似文献   

16.
白鲫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琳 《淡水渔业》1996,26(5):14-17
白鲫胚胎发育的研究陈玉琳(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82)白鲫是一种优良的养殖种类。近年来我们对白鲫胚胎发育及仔鱼的习性作了观察研究,其结果叙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且实验材料取自本所养殖实验场2-3龄的人工授精卵。用毛笔将受精卵撒在干净的培养皿...  相似文献   

17.
方正银鲫、白鲫与鲫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比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张四明  龙华  张兴忠 《水产学报》1992,16(2):120-129
用 Bam HI、Eco RI、Dra I、Hinf I、Hind III、Hpa II、Msp I、Pst I、Sau 3AI、Sma I、Xba I、Xho I和 Sal I等十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和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的线粒体 DNA(mt DNA)进行单酶酶切以及其中八种识别六碱基对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双酶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且计算出各酶切片断大小,得出三种鲫鱼的 mt DNA分子大小:方正银鲫为 15990±90碱基对(bp);白鲫为 16600±130碱基对(bP);鲫为 15540±140碱基对(bp),并且分别建立了方正银鲫、白鲫和鲫 mt DNA由 Bam HI、Pst I、Eco RI 及 Xba I等四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的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8.
合方鲫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合方鲫及其亲本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合方鲫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1.00%,显著低于其亲本的水分含量(日本白鲫:75.60%,红鲫:75.50%),说明合方鲫具有低水分的特征。合方鲫的蛋白质含量为17.70%,高于红鲫的蛋白质含量(17.00%),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蛋白质含量(14.80%)。在15种检测的氨基酸含量中,合方鲫的氨基酸总量(15.87%)、必需氨基酸总含量(6.55%)均高于红鲫的氨基酸总量(15.52%)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6.46%),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氨基酸总量(13.13%)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5.27%)。值得一提的是合方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高达6.26%,高于红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6.07%),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5.29%)。研究表明,合方鲫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的鱼类,为其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邮杂交鲫(本地鲫♀×白鲫♂)是本地鲫与白鲫杂交而成。具有食性广、生长快和品质好等优点。专家鉴定会定名为高邮杂交鲫。其制种技术如下: (1)亲本来源母本本地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L)从高邮湖天然水域捕获的鲫鱼中(高邮湖未投放过其它鲫鱼品种)选择,以体型好、个体大、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为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室池塘中放养了日本白鲫夏花鱼种,八月中旬,发现部分鱼的头部,腹部,各鳍基部均出现严重充血现象,有的鱼已在死亡,我们立即着手配制药物,新药配好后,将病鱼从池塘中捞出22尾,分别放入水族箱和塑料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