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头鲂,鲫,鲢出血病的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淡水养鱼中,团头鲂、鲫、鲢易患暴发性出血病,对生产影响甚大。本课题针对该病的主要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ctata)以多种药物作抑菌试验,筛选出高度敏感的数种药物组合成复方内服药,取名为“鱼乐”。经二年时间该药在几百公顷养鱼水面中作治疗及预防试验,塘口治愈率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生态防病,强调通过环境条件控制来预防饲养动物发生疾病。应该说,这是动物饲养技术的组成部份,但在水产养殖上突出此点有其特殊性:(1)鱼虾类的生存环境是水,水的理化因子较之于空气有更大的易变性;(2)水环境不仅作为饲养对象的生存条件,而且  相似文献   
3.
<正> 鳜鱼又名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但鳜鱼在天然水域的资源已严重衰退,国内对鳜鱼进行了繁育和养殖的研究。1986年我们进行了当年夏花育成商品鱼的试验,亩产商品鳜鱼107.4公斤,其它鱼种113.77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在鱼种生产上,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据吴县洞庭公社统计,其成活率在50%左右,有的只有30%,由此,造成鱼种不足,影响了成鱼生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我们从饲养管理着手,对一龄草鱼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结果,11口鱼塘(12亩)未发生鱼病。共放养草鱼夏花2.14万尾,出冬片草鱼2.07万尾(成活率98.8%),重1,646斤,平均体长4.5~4.7寸。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白鲫和团头鲂发病严重,造成大批死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要防病措施有力,饲养管理得当,治疗及时,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降低。主要的技术措施如下:1.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在鱼种放养前,每亩水面用6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对防病有很好的作  相似文献   
6.
白鲫原产于日本琵琶湖,是一种大型鲫鱼,原名源五朗鲫.1979年由广东中山大学生物系和该省水产研究所首次引进.1977年该省有关部门根据其体型和颜色特征定名为白鲫. 白鲫具有鲢鳙鱼类似的生物学特性,在同样生态条件下,用它代替鲢鳙鱼养殖,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以白鲫为主要配养鱼类的养殖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池塘育苗和鱼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池塘养虾的经济效益,探索合理的放养方式,作者于1987~1989年间进行了日本沼虾池塘网箱自然育苗和鱼虾混养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的池塘养鱼业中,主要的配养鱼类是鲢、鳙鱼,因其肉质较差,人们并不十分喜爱。而鲫鱼因肉嫩味鲜,普遍受到欢迎。但本地鲫鱼由于受到食性和生长度的影响,不宜作为主要的配养鱼类。白鲫具有鲢、鳙类似的生物学特性,在同样条件下用它来代替鲢,鳙的饲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它对于改革我国传统放养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9年,我们选择了东北银鲫(♀)和日本白鲫(♂)进行杂交(定种为中、日杂交鲫),将杂交鲫夏花与日本白鲫和本地鲫的夏花以同等数量分别饲养在鱼种塘内,进行对比试验,经150天的饲养,杂交鲫比日本白鲫、本地鲫均有增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0.
池养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在养鱼高产地区流行甚广,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鱼病工作者对这种疾病的病因、流行季节、防治手段等已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对控制这种疾病的流行起了积极作用。苏南地区是一个养鱼高产区,池塘中的鱼种放养密度高,自80年代推广饲养白鲫、团头鲂等鱼类之后,出血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苏州市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承担了“生态防治鱼类出血病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