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直播轻简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沣油679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性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高浓度复合肥600 kg/hm2、密度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经济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2.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新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台县合黎镇戈壁滩进行了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中研1617、中杂301和串收番茄品种福特斯、风暴的早熟性、植株长势、果实商品性、丰产性、抗病虫等综合性状优于其余品种。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以吉诺比利折合产量最高,为99 364.65 kg/hm2;中研1617、中杂301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93 236.25 、90 379.80 kg/hm2。串收番茄品种以福特斯折合产量最高,为38499.00 kg/hm2;风暴折合产量次之,为35 838.00 kg/hm2。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吉诺比利和串收番茄品种福特斯的早熟性最好,果实成熟整齐度最高,建议在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中优先推广。  相似文献   

3.
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品种(组合)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组合)在云南省冬春季半干旱地区罗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并从产量、生育期、抗病性、抗寒性、抗倒伏性、经济性状、株型性状等方面对选用的14份供试材料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表现好的品种(组合)有4个,分别是希望988(产量3 555.0 kg/hm2)、18JD003(产量3 396.0 kg/hm2)、云油杂30号(产量3 234.5 kg/hm2)、渝油55(产量3 217.0 kg/hm2),且耐旱性强、生育期适中、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高产、早熟、适宜机械化生产等特点,适合在罗平县旱地及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试甘南点总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甘南试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个材料中,春油菜杂交种CYZQ-6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4 830 kg/hm2,较平均产量3 990 kg/hm2高21.1%;。9个春油菜早熟杂交种折合平均产量均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增产。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适宜在甘南海拔2 650~2 780m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棉花新品种K7是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合高密度栽培方式.2007年,224团引入试种600 hm2,采取棉林间作种植模式,最高产量达7380 kg/hm2;2008年种植面积1100 hm2,最高产量达7800 kg/hm2,而且表现出抗病、抗虫、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等优点,试种效果明显,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良种.  相似文献   

6.
云南油菜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项目区确定适合用种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油菜生产中播种量大、田间管理成本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集成了免(少)耕栽培、机开沟、适期精量播种、一次间定苗、简化高效施肥、统一管理培育壮苗、机械联防蚜虫等为一体的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集成。筛选出一系列早熟、优质、高产且耐旱性强的油菜品种‘云油杂2号’、‘云花油9号’,在云南省油菜产区和周边类似云南省气候的早熟油菜产区推广应用,带动了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高产创建样板面积680 hm2,平均单产3478.5 kg/hm2,比非示范区增545.1 kg/hm2,增18.6%,新增总产量37.07万kg,新增产值185.33万元;节支费用825元/hm2,总节支费用56.1万元,节本增效总额241.43万元,辐射带动大面积油菜产量均衡增产150~225 kg/h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威信县双低油菜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威信县引进的5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油22号极显著优于其余5个参试品种,产量最高,达2 906.40 kg/hm2,较对照增长35.10%,且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威信县油菜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小型西瓜秋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地区秋大棚小型西瓜种植现状,对11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颖-6、传祺1号、传祺2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北京地区秋大棚设施类型种植推广。其中京颖-6属于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最高(14.04%),产量、坐果率均居第2位;传祺1号属于中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产量(46 105 kg/hm2)、坐果率(98.6%)均为最高,同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达12.00%以上,皮硬度达到11 kg/cm2以上;传祺2号属中早熟耐裂细肉类型品种,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商品性状均较为稳定,且汁液含量最多,味甜爽口。其余品种虽各具特色,但因果实生育期偏长,耐裂性差,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低等原因,不太适宜北京地区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9.
23个双低油菜品种(系)在山丹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丹县对23个新引双低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以南油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0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88%,且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早成熟5 d,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试验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免耕直播不同播种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播种量对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产值、生育期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适合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其最高产量、产值分别可达2326.43 kg/hm2、13958.58元/hm2。在此栽培模式下,赣两优二号适宜的播种量为1.5~1.875 kg/hm2,最佳播种量为1.5 kg/hm2。  相似文献   

11.
蒋俊 《农学学报》2012,2(2):13-17
川西平原秋季多绵雨,为避开播种期湿害影响,筛选适合川西平原生态区免耕晚直播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以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免耕晚直播,稻草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川油58’、‘华油杂10号’和‘宁杂11号’产量高,折合单产30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有高产潜力,单产2775 kg/hm2以上,抗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中;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抗性较差。‘华油杂10号’、‘宁杂11号’、‘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等长江中下游优异品种可以成功引种并在川西平原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7~2008年两年试验,对云南省新育成的一批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进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病)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为油菜新品种审定、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净面积13.5m2,基本苗15.0万株/hm2,试验结果,测定了优质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病)性和品质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好的双低油菜新品种KT0601(2007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产量5187.8kg/hm2,较对照增产663kg/hm2,增幅14.7%)、20-5-26(2年均居参试品种首位,2007年度产量5337.8kg/hm2,较对照增产813kg/hm2,增幅18.0%;2008年度产量4862.3kg/hm2,较对照增产849.8kg/hm2,增幅21.2%),适合在云南保山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5-14表现较好,下年可进行示范种植;KT0607、KT0610可续试1年;KT0604各方面表现均较差,抗逆性较弱,可淘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适于丘陵山区直播的水稻品种。[方法]以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4个类型共14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方式播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成熟期进行取样考种和测产,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杂交籼稻万优66、万优481、杂交粳稻1503、1505和常规粳稻中科8号产量均超过10 500 kg/hm2。其中,万优66最高,达11 274kg/hm2,其次是万优481,为11 134.5 kg/hm2。且农艺性状方面也较适于直播,可作为水稻直播推广使用。[结论]综合考虑,如果是采取人工收获,可优先选用两个籼稻品种万优66、万优481;若采用机械收获,应选用3个粳稻品种中科8号、1505、15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川西平原秋季多绵雨,为避开播种期湿害影响,筛选适合川西平原生态区免耕晚直播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免耕晚直播,稻草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川油58’、‘华油杂10号’和‘宁杂11号’产量高,折合单产3 0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有高产潜力,单产2 775 kg/hm2以上,抗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中;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抗性较差。[结论]‘华油杂10号’、‘宁杂11号’、‘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等长江中下游优异品种可以成功引种并在川西平原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对供试的10个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进程的特征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油730、圣光127、湘油420是适合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应用的优质、高产,早熟性好,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早熟三月黄虽产量一般,但早熟性好,可作为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中茬口衔接最好应用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21号为材料,采用大面积生产上常见的3种移栽种植和2种直播种植方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用工、农资和农机成本,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都能取得高产,平均产量达到3 282.30 kg/hm2,变幅为2 899.50~3 642.00kg/hm2,虽然移栽种植的产量水平和总产值分别高于直播种植429.25和2 189.18元/hm2,但直播种植的生产成本低于移栽种植2 098.81元/hm2,经济效益基本持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油菜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60%以上,其中收获用工成本又占人工成本的50%左右。因此,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应用直播种植、机械收获,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筛选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冬种的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从国内部分省市引进19个品种在桂林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1号和KT0601两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表现为产量高、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海131的生育期最短,仅为176d,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产量较低,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察;参试的其他品种由于生育期偏长、产量相对较低或抗性较差、品质达不到要求等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18.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刘梅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24-18727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LK99产量达到51 516 kg/hm^2,还原糖含量0.8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达到38 502 kg/hm^2,商品性好,品质优。[结论]中薯3号、费乌瑞它、LK99、紫薯较适合在安徽春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出适合广西地区栽培及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的豇豆新品种,促进广西地区豇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常规系谱选择法选育出豇豆新品种,暂定名为"桂豇一号"豆角,将其与广西区内主栽豇豆品种进行田间经济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桂豇一号"的商品荚率、荚长、荚厚、单荚重均表现最好,早、晚造产量分别为35 713.5和34 185.0 kg/hm2,其产量最高,且与农家自留种早、晚造产量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同时其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结论]"桂豇一号"具有高产、优质、双荚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忻糯3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N301为母本、自选系N40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通过2005—2007年的直接生产试验,3 a平均产量9 694 kg/hm2,比对照增产5.0%,比垦黏1号增产18.1%,于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为0.8万~1.0万kg/hm2,最高产量可达1.2万kg/hm2以上;抗穗腐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营养丰富,既可作为干籽粒加工用,也可鲜食利用;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种植,结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