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巴中县五倍子资源现状及发展探讨宋克顺(巴中县林业局)五倍子富含可溶性生物单宁,提炼出的单宁酸及再加工产品倍酸和焦倍酸,是医药、化工等多种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五倍子用途扩大到航天、电子、化工、医药、军事等多个领域。巴中县属四川省五倍子产...  相似文献   

2.
五倍子单宁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主产我国,年产量近4000吨,是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连苯三酚的原料。不仅国内需要,而且可出口创汇。目前五倍子单宁已在医药、冶金、合成纤维印染固色、石油钻井、金属防锈蚀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供不应求,发展我国五倍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倍子单宁对啤酒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酿酒时单要从大麦和酒花转入啤酒,成为啤酒的重要成分。大麦单宁为缩合单元,以原花色素的二聚体、三聚体为主。在糖化和洗糟时低聚的原药色素因氧化聚合成高分子单宁而急剧减少。酒花单宁出由水解单宁、缩合单宁构成,其中含有活泼羟基的花色苷和类单宁能延迟啤老化口味的产生和提高胶体稳定性。五倍子单宁是 的资源,添加五倍子单宁6g/100L于麦汁和啤酒中,可降低麦汁中子区氮5mg/100m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概况,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研究现状,提出保护、发展五倍子资源和加强五倍子新产品、新用途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良兴 《经济林研究》1989,7(1):105-106
五倍子是我国主产特有商品,又是传统出口商品。我国五倍子产量占世界80%,质量单宁含量平均值65—72%,在国际上享有“中国五倍子单宁酸”盛誉。五倍子是生产单宁酸的主要原料,被广泛用于轻工、化工、食品、医药、治金、石油、航空等领域。目前,单宁酸国内最少年需用量130万kg,实际产量只有66万kg。随着出口任务的增加,价格也大幅度提高,五倍子收购价由1973年的0.6元/kg提高到1986年的3.6/kg,议购价达到5.4元/kg,出口价达3美元/kg。五倍子生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是由情蚜寄生于更寄主叶上,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④总称。它是我国传统的林副特产之一,也是林产品小创汇较高的物产。五倍子富含可溶性生物单宁,提炼出的单宁酸及再加工产品信酸和焦倍酸是生产医药、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国内外市场十分走俏,吨价由80年代初0.6万元上升到目前3.3万元,极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山区农民发展五倍子生产的积极性。自1991年以来,通过对营山县青采场五倍子生产现状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五倍于栽培技术和丰产措施。为五倍子人工经营提供参考。!*勤场种苗繁育1.l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有…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五倍子生产的重要意义五信子是倍牙寄生在盐肤木、青麸杨等复叶上的虫瘿,它的主要成分是单宁,还含有没食子酸、树脂、腊质以及其它微量元素.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提炼出的倍酸及焦倍酸,用途日益扩大,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五倍子自古即以良药著称,现代药名中必黄、必斯摩尔、倍酸小杨酸、倍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五倍子中单宁成分,建立一种有效的五倍子单宁成分测定方法,并解析单宁的裂解规律。[方法]使用高温和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五倍子中的酚类化合物,基于二级质谱推定化合物的裂解途径。[结果]共鉴定到20种化合物,包含14种没食子单宁、3种酚酸、2种没食子酸酯和1种黄烷醇。以高温121℃为提取条件,均未鉴定到分子质量高于1 500 Da的没食子单宁,而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五倍子水提取液中,成功地检测到1–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至14–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其中,超声功率1 500 W,提取温度65℃条件下,鉴定到更多的没食子单宁异构体。MS/MS图谱显示,五倍子单宁主要通过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基、糖苷、水、羧基的损失进行裂解。[结论]本研究证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下,应用UHPLC–QTOF–MS技术能够全面高效地分析五倍子中的单宁成分,本研究为富含单宁的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单宁与啤酒酿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啤酒酿造中添加植物单宁已成为传统工艺之一,它的存在能增加啤酒胶体和风味的稳定性。龙源99A单宁是以五倍子为原料,采用提纯、分离等高新技术,制造出天然食品添加剂。它具有单宁含量高(≥99.5%)、没食子酸含量低(≤0.12%)、颜色浅(罗维邦色值≤1.0)、灼烧残渣低(≤0.02%)、冷溶性好的特点,在啤酒生产中应用取得显著的效果,是啤酒酿造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五倍子为瘿绵蚜蚜科的某些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一些植物叶翅、小叶、叶轴上形成的虫瘿。五倍子是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在医药、石油、矿冶、纺织、化工、食品、环境保护和军工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五倍子主产中国,是我国传统的林特产品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省。我国五倍子除自用外,早就远销德、英、日、美、法、荷兰、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五倍子的需要越来越大,全国年产量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三分之一。据中国树木分类学记  相似文献   

11.
影响角倍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作了主导气象因子的筛选,指出影响角倍产量的主要时期及主导气象因子是越冬若蚜速生期的极端气温;翅蚜出现期的平均气温;性蚜生育期的降雨量或湿度;干母生育期的平均气温。本文还提出,用主导气象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式建行角倍产量预报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作为马桑蚕(蓖麻蚕philosamiacythiaD.)饲料的马桑(ConuriasinicaM.)树丛的年生长物候,抽梢类型及展叶进程和单丛(株)及不同枝梢的产叶量,同时还报导了不同马桑林类型和不同砍留方式的单位面积产叶量,叶枝重量以及不同季节马桑鲜叶百叶量变动规律,并论述了马桑叶的年生长量与马桑蚕饲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褂木的习性、分布与造林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挂木(Liriodendron chines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过去对该树种的研究甚少。根据笔者的调查试验资料及各地报告的汇集,本文从营林角度对马褂木的地理分布、生长习性、生态要求和造林等进行综合介绍,目的为深化马褂木的阐述并开拓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月~1988年春,先后从山东泰安、临沂等地引种山楂嫁接苗木13万株,现生长结果良好,引种成功,实践证明山楂“北果南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等,研究了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同一枣树品种同一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样进行分析,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相关不明显;不同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能代表品种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枸杞属于强阳性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多年来,通过枸杞种源试验,在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最终选育出了适应大兴安岭高寒环境的枸杞品种——寒杞1号、2号,并研究取得了寒杞培育技术,为高寒地区发展寒杞事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树形婀娜,叶翠绿,花淡紫,果实鲜红,是优良的盆景和园林材料。可丛植、片植、列植或点缀。  相似文献   

17.
唐秋子 《广东园林》2012,34(5):10-13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因其具备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而备受推崇和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插花艺术该如何传承与创新,文章试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出发,探讨现代插花艺术设计中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18.
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林业科学》2004,40(2):160-164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幅员辽阔,花卉资源丰富,是花卉生产大国,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花卉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阐述了中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探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关系到我国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柱参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石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采用的品种类型以及独特的栽培方式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石柱参是在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采用特有的品种类型以及近于园参又不完全同于园参的栽培方式,经10a以上培育的具有野生人参基本形体特征和相应价值的高档次商品人参。同时,通过对12a以下各龄参生长特征的调查表明,石柱参生长缓慢,茎高、叶面积都较小,叶片瘦长,6-12年生叶形态基本上都为3枚和4枚掌状复叶,根部生长缓慢,芦头生长较快,12年已基本形成了山参的形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