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茶园蜘蛛初步统计达28科289种,茶园蜘蛛发生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65%~97.8%,茶园蜘蛛对茶园害虫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分析了化学农药施用、害虫的发生数量、气候和生境等影响茶园蜘蛛数量的因子.阐述了加强蛛虫测报、采用配套的农业措施、应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茶园蜘蛛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蜘蛛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茶园中获得蜘蛛标本687个,蜘蛛34种,隶属2亚目14科27属,其中广西新记录种绥宁獾蛛1种;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的留守式天敌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捕食力与抗逆性强等特点,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茶尺蠖低龄幼虫等有较强的捕食作用;茶园蜘蛛种群在每年6月中旬后明显增大,高峰期在7~8月。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4.
祁门县七里桥茶厂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门县七里桥茶厂3块地势不同的茶园进行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初步调查出该地区茶园捕食性天敌有19科57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蜘蛛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共发现茶园蜘蛛12科39种(未定名在内),其种群数量大,占捕食性天敌的90%左右。优势种群主要是微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5.9%,其次是跳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1.9%,另外,还有球腹蛛科、管巢蛛科等等,它们对茶园害虫起到了主要的生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对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后,增加了茶园植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利于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可避免某一种害虫的大发生。种草园与不种草园相比,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类群的数量比例明显增加,对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沙县湘丰茶厂建立人工生态茶园,实行茶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采取科学施肥增强茶树树势,提高茶树抵抗害虫为害的能力;通过及时采摘,妥善处理修剪后的茶树枝叶,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衍;应用物理和机械方法减少主要害虫数量和尽量应用生物制剂和与矿物制剂等方法防治茶园害虫,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研究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优势种蜘蛛星豹蛛(X1)、草间黑蛛(X2)及主要害虫菜蚜(X3)、小菜蛾(X4)组成的多物种共存系统,探讨蜘蛛对菜田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及天敌和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4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其中又以菜蚜密度对天敌的总捕食量的影响较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星豹蛛,其次是小狼逍遥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2种天敌蜘蛛的种间和星豹蛛的种内干扰较大,主要原因是生态位重叠较大,种间、种内残杀较严重。而小狼逍遥蛛种内的干扰却不是很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不同遮荫管理对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不同遮荫管理下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是有差异的,其群落种数之比依次为1∶1、1∶1.25和1∶1.57,个体数之比依次为1∶0.97、1∶1.04和1∶1.03;其中,高遮荫度茶园与无遮荫茶园中主要天敌蜘蛛的个体数量表现出差异显著性;高遮荫度茶园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显著相关,对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控制作用尤其明显。结果表明,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遮荫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暴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0.
2年的定期定点调查表明,宁波地区稻田蜘蛛有15科34属60种,其中优势种有12种。蜘蛛是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水稻害虫的为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12.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14.
对潜山地区不同生态系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数量、结构群落差异和空间关系;重点研究了4种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茶园三种主要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关系、茶园黄蓟马与捕食性天敌的关系。针对主要害虫进行生物农药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田埂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条带对棉田内捕食性天敌发生及其控蚜作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中田埂合理保留保育天敌的功能性杂草、促进棉田天敌保育与害虫自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调查田边苦豆子条带及棉田天敌与害虫种群,罩笼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结果】 苦豆子与棉花上捕食性天敌种类基本相同、群落结构相似,苦豆子条带上各类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棉田。处理棉田(棉田边有苦豆子条带)中瓢虫、草蛉、蜘蛛密度分别为对照棉田(棉田边无杂草)的1.3、3.4和4.5倍,发生高峰期较对照棉田提前一周左右。6月上旬和8月,处理棉田的捕食性天敌和蚜虫之间的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棉田。处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苦豆子杂草带对有益天敌具有明显保育作用,能促进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与生物控害。  相似文献   

16.
1984~1985年在福建闽侯对田边杂草中捕食性生物与稻田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知山边、沟边、田埂等田边杂草中捕食性天敌的资源十分丰富,有蜘蛛类、步甲类、隐翅虫类、蚂蚁类等,这些类群中的多数种类与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种类相同,均能捕食飞虱。山边和沟边杂草中益害比为6.61~11.62∶1,田埂杂草中益害比为0.83∶1。蜘蛛是田边杂草中常见的捕食性生物,也是稻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对稻田飞虱的自然控制作用显著。此外,田边杂草中的另一些捕食性生物,它们在控制水稻害虫总体上,也都起到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保护利用田边杂草中的害虫天敌资源,对于维护以水稻为中心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自然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园黑刺粉虱天敌名录及对该害虫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宝瑜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40-41,43
记录了茶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cence)〕天敌66种,其中20种蜘蛛,27种捕食性天敌昆虫,8种寄生蜂和11种虫生真菌。虫生真菌和寄生蜂联合种群对该害虫具有较强的跟随和控制作用。蜘蛛类和瓢虫类对该粉虱成虫有着一定的捕食效能。  相似文献   

18.
甘肃草地蜘蛛区系名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蜘蛛是草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记叙甘肃天然草原和人工载培草地的蜘蛛20科63属120种,供蜘蛛研究、草地天敌的保护利用和害虫的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茶园害虫群落演替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茶园害虫群落演替趋势明显,半个多世纪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栽培管理措施与防治方法的变更,害虫种类逐渐增至300多种。优势种群从当初少数食叶性蛾类及钻蚊枝干害虫,发展到多种食叶害虫,尤其是吸汁式芽梢害虫更为猖獗,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滥用、乱用、杀伤天敌;大量氮肥的单一使用,使芽叶含量偏高,茶树抗病虫能力下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留叶采摘等栽培方法的实施;防治方法单一,重治不重防等原因引起的。对此,认为生态条件较好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应推广生态控制,大面积茶园实行综合治理,强调农业防治,提倡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陷阱法和植株拍打法,在崂山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个茶园进行系统调查和标本采集,初步调查到茶园蜘蛛13科27种。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和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分别占蜘蛛总数的63.4%和16.0%。介绍了茶园蜘蛛种群以及2个优势种的年度消长规律。研究表明,连续降雨可影响蜘蛛数量,使用化学农药对蜘蛛存活影响较大。茶园种植紫花苜蓿是蓄养和保护蜘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