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无论是从各土层还是整个土层的平均值看,混交林中土壤容重较红松纯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效含水量、贮水能力、渗透系数K10等均较红松纯林明显增加,就整个土层的平均值而言,分别增加19.17%,21.50%,12.17%,32.68%,24.29%,42.22%,19.72%,27.71%,12.17%和39.44%。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土壤的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混交林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较红松纯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铁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铁甲虫自然种群指数较高 ,I值为 30 .97。其全世代的平均种群累计死亡率为 64.0 7%。各虫态的自然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越夏越冬成虫和 1~ 2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 ,分别为 38.1 %和 2 1 .7%。低龄幼虫的死亡原因主要为高温引起的自然死亡和天敌的捕食 ,而成虫则主要为白僵菌感染致死。玉米铁甲虫不同时期产下的卵 ,其幼虫自然存活率有较大差异 ,在产卵盛期和高峰期产下的卵 ,1~ 2龄幼虫存活率较高 ,而产卵盛末期产下的卵 ,则存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与其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5.
实验选取黑柳、绢毛柳、北美山茱萸和弗吉尼亚鼠刺4种较适宜的美国本土树种作为护岸生物桩,栽植前采取清水浸泡48 h和不浸泡2种处理方式,通过测量4种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差异,观察浸泡处理对枝条存活率和生物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采集枝条作为生物桩,研究不同采收季节对生物桩存活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 13.0软件和ArcGis 9.3软件对原始红松林、白桦红松混交林Ⅰ(红松天然更新)、白桦红松混交林Ⅱ(红松人工造林)和红松人工纯林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进行经典的统计描述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类型不同导致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差异,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于红松人工纯林。不同经营方式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不同,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多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但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空间自相关部分大于红松人工纯林,而且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也较红松人工纯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大。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分布格局要明显优于红松人工纯林下的土壤腐殖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红松林的恢复与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响河流域金华林示范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区以北15km处,总流域面积79.4km~2,总耕地面积907.7hm~2。示范点项目共实施退耕造林333hm~2,荒山造林400hm~2,栽植优质侧柏4 4万株,山毛竹、臭椿、刺槐等80万株,点播柠条137万丛,造林保存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国内条件下对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冷冻保存进行了系统研究。胚胎在含 4 .0mol/ L乙二醇的 PBS中停留 15~ 2 0 min,对其随后孵化无明显影响 ( 72 .2 %比 82 .4 % ,P>0 .0 5) ;当乙二醇的浓度升高到 5.0 mol/ L和 6.0 mol/ L时 ,胚胎的孵化率明显下降 ( 2 5.0 %和3.2 % ,P<0 .0 1)。在胚胎的常规冷冻保存试验中 ,当冷冻液为 1.8mol/ L乙二醇加 0 .2 0 mol/ L蔗糖时 ,- 7℃植冰后缓慢降温到 - 30℃投液氮保存的胚胎冻后存活率 ( 86.3% )和孵化率 ( 72 .5% )明显高于 ( P<0 .0 5)缓慢降温到 - 2 5℃投液氮保存的胚胎冻后存活率 ( 57.1% )和孵化率( 35.7% ) ;当冷冻液不加蔗糖时 ,胚胎的冻后存活率明显下降 ( 60 .9% ,P<0 .0 5) ,且胚胎冻后无一孵化。在胚胎的超速冷冻保存试验中 (在 - 2 3℃平衡 30 min直接置液氮保存 ) ,冷冻在冷冻液为 3.0 mol/ L乙二醇加 0 .30 mol/ L蔗糖中的胚胎冻后存活率 ( 84 .0 % )和孵化率 ( 60 .6% )明显高于冷冻液为 2 .5mol/ L乙二醇加 0 .30 mol/ L蔗糖、 2 .0 mol/ L乙二醇加 0 .30 mol/ L蔗糖和2 .0 mol/ L乙二醇加 0 .2 3mol/ L蔗糖的胚胎冻后存活率 (分别为 59.0 % ,4 3.5%和 2 5.0 % ,P<0 .0 5)和孵化率 (分别为 4 5.5% ,30 .4 %和 0 % ,P<0 .0 5) ;7日龄胚胎的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苹果树幼苗栽植过程所存在的人工栽植效率低、树苗直立度不理想、夹持皮带滑移导致株距变异系数高等问题,该研究以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为指导,研制了两点夹持式苹果树幼苗栽植机。该机具在现有连续开沟定距栽植机的基础上,对树苗实施上、下两点夹持,克服了原来一点夹持使得高株苗木相对地面初始角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以提高栽植后的直立度;对夹持输送形式进行改进,采用2条同步带代替原来V型带夹持输送苹树苗木以降低滑移率和株距变异系数;对动力匹配进行优化,加装限深轮提高栽植深度稳定性。根据不同品种苹果苗木栽植要求,开沟深度及宽度可调,栽植株距也可按需调节。田间试验表明:栽植后的苹果苗木直立度合格率由原来的90.63%提高至97.14%,平均栽植深度合格率由91.43%提升为93.33%,平均栽植株距变异系数由原来的5.03%降为3.74%,栽植效率由11.89株/min提升到12.26株/min,是人工栽植的37倍。对比现有机具,该研究改进机具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到改善提升,为后续苹果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湟源北极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湟源北极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工程连续9年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在顶坡梯田所栽植的榆树有94%死亡、沙棘有19.4%死亡,在中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亡率分别为93%、18.2%,在底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亡率分别为92.7%、18.6%;柠条在3个坡位的梯田中都100%的成活,但长势不旺;而以赖草为主的草本植物,通过9年的自然侵入生长,其生物量(干物质)达到850 g/m2以上。同时,对各坡位草本产量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3个坡位的草本产量回归方程,并如实评估了坡地梯田退耕还草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郊外环林带两侧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简称PM10)同步测定表明:林带的防尘效应与风向有关,下风向处的TSP与PM10日均浓度均分别比上风向低19%-44%和39%-61%。林带边粒径分布测定结果表明:下风向处较大粒径颗粒物的相对含量比上风向处小一些;冬季的粒子谱分布呈现较大粒子和较小粒子重量累积百分比较高、中等粒子的重量累积百分比较低的态势;而春季则相反,中等粒子的重量累积百分比较高、较大粒子和较小粒子则比较低。说明冬春不同风向条件下上海市郊的大道旁林带区具有一定的防尘效应。  相似文献   

12.
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占地10%-15%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增,且土壤有机质、全N、全P等上升15.6%-38.5%,水稻病虫草害发生下降40.8%-99.5%,土壤甲烷(CH4)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用于机械化栽植的西兰花钵苗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了降低西兰花钵苗机械化栽植过程中的破损率,避免栽植嘴已经运行到栽植位置而钵苗还未滑到栽植嘴的底部而造成移栽失败,该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土钵体积(表示穴盘规格)、苗龄和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针对栽植过程农艺要求,进行了不同方案下土钵的抗压强度试验和钵苗沿栽植嘴壁面下滑的运动阻力系数测试。通过建立西兰花土钵与栽植嘴壁面碰撞过程接触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为避免土钵破损钵苗和栽植嘴碰撞时不同组合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以栽植作业中避免钵苗破损,同时运动阻力不能过大为目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得到适宜机械化栽植的4个土钵体积、苗龄和含水率组合,进而对这4个组合进行模拟田间栽植试验,得到最优的组合:土钵体积为中(穴盘规格为128),苗龄为2~3片真叶,含水率约为63%。该研究为栽植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经营类型红松林对汤旺河流域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研究了汤旺河流域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无论土壤pH、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白桦与红松天然更新形成的混变林和白桦与红松人工造林形成的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及涵养水分的功能强。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红松林和两种白桦红松混交林维护地力及涵养水分功能弱。研究结果为汤旺河流域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固态13C和15N核磁共振法研究15N标记土壤的腐殖质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ve humic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a uniformly ^15N-labelled soil by extraction with 0.1 mol L^-1 Na4P2O7,0.1mol L^-1 NaOH ,and HF/HCl-0.1 mol L^-1 NaOH,consecutively,and analyzed by ^13C and ^15N CPMAS NMR (cross polarization and 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ce).Compared with those of native soils humic fractions studied as a whole contained more alkyls ,methoxyls and O-alkyls,being 27%-36%,17%-21%and 36%-40%,respectively,but fewer aromatics and carboxyls(bein 14%-20% and 13%-90%,respectively),Among those humic fractions ,the humic acid(HA)and fulvic acid(FA) extracted by 0.1 mol L^-1 Na4P2O7 contained slightly more carboxyls than corresponding humic fractions extracted by 0.1 mol L^-1 NaOH ,and the HA extacted by 0.1 mol L^-1 NaOH after treatment with HF/HCl contained the least aromatics and carboxyls.The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functional groups of soil humic fractions studied was quit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also quite similar to that of humic fraction from native soils.More than 75% of total N in each fraction was in amide from,with 9%-13% present as aromatic and /or aliphatic amines and the remainder as heerocyclic N.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两种典型土壤种植水稻,研究尿素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水稻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施用含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分别增加94.6%-97.9%和55.4%-65.1%,硝态氮浓度下降49.0%-81.3%和33.9%-83.7%,亚硝态氮浓度下降46.9%-90.9%和53.7%-90.2%。添加DMPP抑制剂于尿素,小粉土和青紫泥处理水稻的产量增加24.9%和14.2%,生物量增加20.6%和14.4%,吸氮量增加15.3%和22.5%。DMPP抑制剂可有效保持土壤高铵态氮浓度、低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的技术要求,研制出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机。以国产延吉六行插秧机为对象,分别对栽植机纵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机构、分秧支撑切割装置、钵苗分秧定位装置和栽植后残屑处理进行了台架试验、组装后整机模拟试验,并连续多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达到了水稻钵育乳苗栽植技术要求,其中:伤秧率1.8%;勾秧率2.0%;漏插率3.2%;均匀度合格率94.6%。为改装其他类型的插秧机提供了参考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凸轮摆杆式栽植机构运动分析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该文针对钵苗栽植机构栽植直立度低的问题,设计一套凸轮摆杆式栽植机构。建立了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机构栽植器栽植轨迹、栽植速度和栽植加速度方程。基于MATLAB/GUI开发了应用于栽植机构运动分析的图形交互界面,分析了栽植机构曲柄CD长度与初始相位角、摆杆OA长度与初始相位角以及平行杆AG长度对栽植轨迹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移栽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根据优化所得参数加工出试验样机,以钵苗直立度为主要检测指标对该试验样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表明:该栽植机构能够在0.556 m/s的工作速度和栽植频率60.7株/min条件下较好地满足钵苗农艺栽植要求,钵苗栽植直立度优良率为95%且其变异系数为2.03%,倒伏率为1.67%,栽植株距误差率为0.22%,无缺苗和漏栽现象。由此表明所设计栽植机构在高栽植效率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栽植性能,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后期样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红掌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育种相关的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掌种质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交结实能力,不同品种自交结实率在0-100%之间差别较大;种子发育周期4-6月,具体表现出母本效应;杂交种子播种4周后即多数萌发,发芽率变异在4.7%-100%之间,具体随双亲、杂交方式的不同而变化。结果为红掌遗传和育种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干旱条件影响,在大平原北部旱地玉米生产是存在风险的。这些地区通常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mm,改变行排列和播种量可减少产量损失的风险。经过2007和2008两年的研究,确定播种量和行排列对旱地玉米产量、产量质量、成分和降水利用率的影响。4个地点种植相同品种玉米,按25 000粒/hm2,37 500粒/hm2,50 000粒/hm2和62 500粒/hm2播种量设计,行距0.61 m,行排列分为正常栽植和栽植2行空1行栽植。改变行排列没有影响粮食产量、收获指数和降水利用率,但是正常栽植比隔行栽植生物量和降水利用率高12%和15%,行排列与播种量之间差异不显著(<0.05)。行排列与播种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并且线性相关,最高播种量比最低播种量在生物量、作物产量、收获指数和降水利用率分别多19%、229%、200%、222%和22%。结果表明:较低降雨量隔行栽植增加生物量,≤27 000粒/hm2播种量可增加旱地玉米生物量,尤其是作物产量,建议仅限于在半干旱自然条件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