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光周期与光质配比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植物工厂番茄生长的最佳光配方参数,研究不同光周期和光质配比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番茄‘金棚1号’为材料,LED灯为光源,在光强(58±1)μmol·m-2·s-1下,设置14h/10h(P24)、7h/5h(P12)和3.5h/2.5h(P6)等3个光周期水平,红蓝光光强比分别是7∶1(7RB)和1∶1(RB)等2个光质配比水平,完全随机组合得到P6-7RB、P6-RB、P12-7RB、P12-RB、P24-7RB、P24-RB 6个处理。分别对番茄小苗(2叶1心)和大苗(6叶1心)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苗试验中P6和P12各处理的叶片出现缺绿症状,只有P24-7RB和P24-RB保持正常生长。大苗试验中P6和P12植株的叶片未出现缺绿症。低光强下P24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优于P6和P12。P24-RB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P24-7RB。说明番茄幼苗生长发育难以适应P6和P12的短光周期,对番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的光配方处理是P24-RB。  相似文献   

2.
以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普通荧光光源为对照,研究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色红光(R)处理下株高、叶长、干重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促进生根;(2)2RB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光源处理下差异显著,红蓝白复合光(RBW)照射下,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单色蓝光(B)处理下,叶绿素a/b比值最高;(3)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组培苗可溶性糖合成;LED白光光源(W)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LED不同光质对组培苗生长影响明显,综合比较各项指标,LED红蓝复合光(2RB)可作为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3.
以一年生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为材料,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比较了喷施0.1、1.0、10.0、20.0 mmol/L不同浓度外源硅酸钠(Na2SiO3)溶液处理后,砂糖橘叶片在4℃低温条件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4℃低温胁迫下,NaZiO3预处理的砂糖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相对电导率降低.说明外源Na2SiO3能提高砂糖橘的抗寒性,其中以0.1mmol/L的Na2SiO3溶剂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中间砧对金秋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cv.'Jinqiushatangju')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湖南常德地区适宜的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丰蜜橘、砂糖橘、诺瓦、尾张温州蜜柑和皇帝柑为中间砧,金秋砂糖橘为接穗,比较各砧穗组合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差异.[结果]不同中间砧对金秋砂糖橘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有不同影响,其中,以南丰蜜橘为中间砧的树体最挺拔,其次是诺瓦中间砧,砂糖橘和尾张温州蜜柑中间砧的树势无显著差异,皇帝柑中间砧树势最弱.嫁接不同中间砧的金秋砂糖橘树产量不同,南丰蜜橘、砂糖橘、诺瓦、尾张温州蜜柑和皇帝柑中间砧金秋砂糖橘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3.72,11.32,4.97,12.50,5.26 kg,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丰蜜橘、尾张温州蜜柑、砂糖橘、皇帝柑和诺瓦中间砧.供试的5种砧穗组合嫁接口愈合良好,无开裂、腐烂,接穗主干茎粗均小于中间砧主干茎粗,均存在"大脚"现象.以南丰蜜橘、砂糖橘和尾张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嫁接亲和性好于诺瓦和皇帝柑中间砧.5种中间砧的果实果皮均表现出有光泽的橙红色,其中以尾张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果皮亮度最高;以南丰蜜橘为中间砧的果皮红色度a*值最高,以尾张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果皮a*值最低;以尾张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果皮黄色度b*值最高,以皇帝柑为中间砧的果皮b*值最低.5种不同中间砧果实的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形指数和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以砂糖橘为中间砧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4%;固酸比最低,为18.27;维生素C含量最低,每100 g为19.60 mg.以诺瓦为中间砧的果实种子数最多,产量最低.以尾张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果实种子数最少;果皮亮度最差、颜色最浅;果实固酸比最大,为22.62;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61%.以皇帝柑为中间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3.37%.以南丰蜜橘为中间砧的树体生长旺盛,产量最高;果皮亮度最好、颜色最深;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 g为24.50 mg,综合品质最好.[结论]湖南常德地区金秋砂糖橘以南丰蜜橘为中间砧的砧穗组合整体优于其他4个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冀星9号’牛角椒2叶1心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CK),在R:B=5:1光质配比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强(80μmol·m-2·s-1 ,120μmol·m-2·s-1 ,160μmol·m-2·s-1 ,200μmol·m-2·s-1 )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d和30d,同CK(自然光)相比, 各LED光强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幼苗株高,分别比CK低24.38%~30.27%;在30d,RB120的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但与RB160差异不显著;RB160的根系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根长、根活力、光合色素等指标与RB120差异不显著,RB160的叶片数、地下部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200除外);RB120和RB160的净光合速率(Pn)、RB160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CK和其他处理;RB120、RB160和 RB200的壮苗指数最高,分别比CK高45%~45.36%。综合分析,RB160和RB120最利于辣椒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控处理对砂糖橘叶中氮素含量及成花数的影响,探讨叶中氮素含量与成花数的关系,为砂糖橘的花芽分化及成花的农艺控制和化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对盆栽砂糖橘分别进行300 mg/L多效唑+干旱胁迫(PDST0)、300 mg/L多效唑+干旱胁迫+1 000 mg/L硫脲(PDST1)和300 mg/L多效唑+干旱胁迫+2 000 mg/L硫脲(PDST2)处理,于2008年的09-13(未处理期)、10-05(处理前期)、10-25(处理中期)、11-14(处理后期)、12-04(恢复管理期)、12-24(开花前期)采集样品,研究化控物质单用或混合使用对砂糖橘叶中氮素含量的影响及其诱导成花的效果。【结果】全叶中氮素含量主要受叶片中氮素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在处理前期和中期,化控处理可显著降低全叶中的氮素含量,但化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开花前期,CK、PDST0、PDST1、PDST2处理全叶中氮素含量分别比未处理期增加12.18%,5.58%,8.96%,9.74%;对照没有成花,化控处理均能诱导砂糖橘成花,但成花数差异不显著;在处理前期、中期和后期,全叶中氮素含量均与砂糖橘的每株成花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多效唑+干旱胁迫处理在降低砂糖橘叶中氮素含量和增加成花数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无需再喷施硫脲;在花芽诱导过程中,全叶较低水平的氮素含量有利于砂糖橘成花。  相似文献   

7.
LED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LED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切花洋桔梗组培苗为试材,在不同配比的LED光质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对叶片进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1RB)处理的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4.314 3 mg/g;红蓝绿光(RBG)处理的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8.106 3 mg/g。红蓝复合光最有利于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砂糖橘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柑橘品种,筛选合适的砧木对提高砂糖橘的产量、果实品质等园艺性状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粗柠檬、枸头橙、红?檬、枳橙、酸橘、香橙、枳壳、砂糖橘(本砧)8种柑橘砧木嫁接砂糖橘,研究不同砧木对砂糖橘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砧木相比,以枳橙为砧木的砂糖橘果面粗糙,果顶放射沟纹明显,果实亮度低;以香橙为砧木的果面较光滑,果皮较厚,果实红色度指标较亮,果实偏向圆形,果肉硬度显著大于其他砧的砂糖橘果肉硬度,中等糖酸型,但产量低;以枳壳为砧木的砂糖橘果皮色泽较亮,果皮较粗糙,果实纵横径、果肉汁胞、可滴定酸、单果重显著小于其他砧果实,可溶性糖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其他砧果实,单果轻,单株高产。说明枳砧的柑橘果实品质优于其他砧,可考虑作为广东省砂糖橘主产区的合适砧木。  相似文献   

9.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砂糖橘寒冻害变化特征,利用桂林市14个国家站198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Morlet小波分析砂糖橘寒冻害周期变化,采用R/S分析对寒冻日数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寒冻日数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桂林市砂糖橘寒冻日数自2010年来呈显著减少趋势,寒冻日数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周期变化,以36年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桂林市砂糖橘寒冻日数年均分布总体表现为中南部少,北部及东部多的空间分布格局;砂糖橘寒冻日数未来仍将减少,并且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长期叶面降尘对阿克苏地区主栽果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于6—8月以苹果(Malus pumila)、核桃(Juglans regia)、枣(Ziziphus jujube)3种果树为试验材料,分别选择自然状态下接受降尘影响的样树5株为降尘处理,以每7 d用清水冲洗一次叶片的样树5株为对照处理,对比分析叶片滞尘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果树叶片滞尘能力为苹果>枣>核桃。3种果树降尘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植株,胞间CO2 浓度(Ci)则显著(P<0.05)高于对照植株,并且降尘处理时间越久,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越大。此外,3种果树降尘处理植株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低于对照植株,最小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P<0.05)高于对照植株。3种果树滞尘量与叶片Pn、Chl、Fv/Fm之间呈显著(P<0.05)负相关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降尘处理下限制3种果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因素。降尘使果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或可逆性失活,降低了果树叶片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研究结果可为阿克苏地区主栽果树的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沙地蛋白桑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探索适合沙地蛋白桑生长的最优肥料配比模式。以适应性较强的沙地蛋白桑‘榆引桑-1’3年生幼苗为材料,设置8个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T0、T1、T2、T3、T4、T5、T6和T7),通过测定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等,综合分析并筛选出陕北风沙草滩区沙地蛋白桑种植的最优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沙地蛋白桑光合特性影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T5处理各生理特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施肥处理对蛋白桑株高和单株茎杆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单株干叶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和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T4和T5处理下的桑树叶片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粗脂肪含量在T4、T5和T6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80、1.90、1.78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沙地蛋白桑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指标,T5处理(氮肥150 kg/hm2、磷肥90 kg/hm2和钾肥60 kg/hm2)光合能力较强、产量高、品质优,并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T5处理是陕北风沙区沙地蛋白桑种植中较适宜的最优肥料配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富士芽变叶片的生物学特性,为优良芽变选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优选的红富士芽变类型和2个红富士芽变品种为材料,对比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分析相关性。【结果】3个红富士芽变类型及2个品种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N1与N2的单叶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与其它3份材料也存在明显差异;N-1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供试材料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高峰、低谷出现时间不同;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及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1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叶重和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它4份供试材料,光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及其亲本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早期筛选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6个杂交小麦组合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小麦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其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调查成熟期的产量性状,包括株高、主穗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主穗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并分析杂种优势以及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交小麦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出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平均超高亲优势为15.4%,气孔导度为21.3%,蒸腾速率则为11.46%,净光合速率值高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杂种优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则少数有负向优势。成熟期有效穗数、单株籽粒产量及单株生物量具有较高的超高亲优势,其中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值达到最高,平均优势值为34.21%。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辅助筛选高光合小麦,同时苗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其中杂交小麦Rubisco活性均高于双亲,且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为5.38%。编码基因中,与rbcL相比rbcS具有更高的超高亲优势和中亲优势,而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负向优势,少数表现出中亲优势,极少数表现出超高亲优势,且各项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杂交小麦在苗期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尤其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净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单株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结合小麦杂交组合的田间表现,苗期净光合速率高低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产量潜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日变化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分饱和亏、叶片细胞汁液浓度及束缚水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C、D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A细胞汁液浓度显著高于处理C、D,处理A、B束缚水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C、D。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灌水下限的升高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处理C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C、D黄瓜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V”型,而处理A、B的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W”型;处理A、B、C、D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Tr在14:00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处理A在12:00后就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大致呈“M”型的双峰曲线,处理A则呈单峰曲线;处理A、B、C、D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Gs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处理C、D的Pn始终高于处理A、B。Fv/FmΦPSⅡqP随灌水下限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NP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基质栽培黄瓜叶片的水分状况良好、光合色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LED光色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分子机制。行为学观察在6 m×6 m正方形漏缝木地板平台上进行,四周用敞门兔笼合围,每边6个兔笼,笼内均匀放置常规乳头式饮水器及料槽,兔笼上方60 cm处分别安装LED灯带,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绿光(540 nm)、蓝光(480 nm)和白光(400~760 nm),光照强度均100 lx,时长为12 D:12 L,每周随机调整1次LED灯带位置,确保LED光色成为唯一变量,摄像头记录并统计母兔选择性停留行为。LED光色试验是将不同LED光色下300只单笼饲养的后备母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兔笼上方60 cm处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LED绿光(540 nm)、LED蓝光(480 nm)和LED白光(400~760 nm),对照组为白炽灯(400~1 050 nm)。正式试验中,每周五至周日18:00至次日06:00,时长为12 h,光照强度均为100 lx,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不同LED光色能够影响母兔活动空间的选择,LED红光环境更易被母兔接受并停留,其停留频率分别比LED绿光与LED蓝光高13.1%和11.6%,差异显著(P<0.05)。LED红色光及白炽灯组后备青年母兔血清中的β-内啡肽、5-羟色胺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及LED蓝光组;LED红光环境中皮质醇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LED红光组母兔同期发情率与白炽灯对照组及LED白光组相比,分别提高20.89%和10.51%,差异显著(P<0.05)。LED红光组母兔视网膜内Opn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炽灯组和LED绿光组(P<0.05)。不同LED光色对特定时间段(23:30至次日00:30)母兔血清MLT含量有影响。与LED绿光组相比,LED红光组环境中母兔血清MLT含量低10.32%,差异显著(P<0.05)。与LED白光相比,LED红光能显著(P<0.05)抑制松果体内Aanat mRNA的表达(P<0.05)。LED红光组母兔松果体中Mel1a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LED绿光组和蓝光组(P<0.05)。总之,规模兔场短日照季节周期化繁殖生产中,每周连续3 d于晚间18:00至次日凌晨6:00之间,采用100 lx LED红光进行补光,可提高母兔同期发情率,LED红光能够通过视网膜-松果体路径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3年生夏蜡梅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CK、0.1%、0.2%、0.3%、0.4%、0.5%、0.6%、0.7%八个碱性盐(NaHCO3)处理水平,探究不同碱性盐胁迫对夏蜡梅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夏蜡梅的生产实践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NaHCO3胁迫下,夏蜡梅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等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显著,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光补偿点(LCP)则呈上升趋势;随着NaHCO3浓度的升高,夏蜡梅叶片的OJIP曲线逐渐出现明显K点,Fo先降低后升高,FmFvFv/FmFv/Fo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热耗散的能量DIo/RC与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用于单位反应中心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逐渐下降。碱性盐胁迫对夏蜡梅的光合系统造成了损伤,且浓度越高损伤程度越大;低浓度NaHCO3胁迫导致夏蜡梅气孔限制净光合速率Pn降低,其对夏蜡梅叶片光化学荧光性能的抑制作用较弱,适当提高了PSⅡ反应中心活性;高浓度(>0.3%)胁迫导致夏蜡梅净光合速率Pn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非气孔限制,严重破坏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受体侧,并导致大部分PSⅡ反应中心失活。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可用于鉴定和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灰色关联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亲本及其杂交种F1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优劣顺序是Ci>Gs>叶绿素含量>Tr>Pn;低温弱光胁迫下,离中优势和超亲优势是评价辣椒杂种优势的优良度量标准; 3种辣椒材料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大小为杂交种F1>父本>母本。此研究丰富了辣椒杂种优势理论,为合理选用辣椒杂种优势鉴定标准、预测辣椒杂种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饲用燕麦品种产量、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以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饲用燕麦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主栽饲用燕麦品种,分别于燕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比例追施0(N0,CK)、100(N100)、200(N200)、300 kg·hm-2(N300)氮肥(纯N),灌浆期测定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荧光参数指标及光合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燕王和牧王在N200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低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在N300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高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绿素含量、潜在光化学效率(potenti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Fv /Fm)、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NPQ)和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却出现相反的趋势。产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Fv /F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r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类胡萝卜素含量、ΦPSⅡ、qP、PnGsCi无显著相关性(P>0.05)。氮肥主要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Fv /Fm,降低NPQ,提高光合性能,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连续3年施用磷肥后对紫花苜蓿叶片养分吸收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19—2021年,以‘WL366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牧草试验站连续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磷肥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CK)、50 kg·hm-2(低磷,LP)、100 kg·hm-2(中磷,MP)和150 kg·hm-2(高磷,HP),共4个磷肥处理。于苜蓿初花期进行取样,测定干草产量、叶片氮磷含量、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施加磷肥3年后,叶片的氮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开度显著增加(P<0.05),其中叶片氮磷含量在中磷处理下最高,分别为54.74和2.99 g·kg-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在中磷处理下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或中磷处理下最高,且均在CK最低;气孔开度在中磷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磷肥对苜蓿叶片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