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生物农药产业大发展、农药禁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给浙江省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剖析了生物农药在产、销、用三大环节上遇到的产业化难、竞争力弱、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示范引导等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农药来源于自然,与自然友好和谐,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符合现代农业的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农药的发展再度掀起了热潮。江苏作为农药生产大省,处于国内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生物农药产业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一直缓慢前行,产业规模明显落后于国内先进省份。作者根据江苏生物农药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建议李华荣(西南农业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重庆400716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是防治作物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药包括化学合成农药和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可以消除大量施...  相似文献   

4.
生物农药的推广有助于克服传统农药生产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在生物农药研发、推广和销售等方面存在人才储备、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产业发展初期各主体间协作和成果落地转化不够,标准体系和产业化发展不充分,对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认识欠缺等问题。为克服弊端,可从立足农业生产现实、把握未来研发方向、加强多元机制建设、保证生物农药推广落地、形成我国生物农药核心竞争力几条思路出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功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功能 《中国生物防治》2001,17(4):184-185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开发、生产和应用生物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据了解,尽管当前化学农药在农药产业中仍占主要地位,但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病虫害相对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因而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农业生产及农药的要求.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第2l条决议提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产量达到60%".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07,33(5):27-32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需要,缓解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己成为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农药源于天然存在的活体生物或化合物,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参与能量与物质循环,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伤天敌昆虫,环境兼容性好,是新型环保型农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对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湖北省是公认的中国生物农药的摇篮,是全国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最集中的省份,部分生物农药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进入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但我省生物农药的使用在整个农药中市场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功能 《中国生物防治》2001,17(4):184-185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大力开发、生产和应用生物农药 ,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据了解 ,尽管当前化学农药在农药产业中仍占主要地位 ,但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病虫害相对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因而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农业生产及农药的要求。 1 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第 2 1条决议提出 :“到2 0 0 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生物农药的产量达到 6 0 %”。 90年代以来 ,全世界化学农药的销售量不断下降 ,代之而起的是生物农药。从维护知识权益考虑 ,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应广泛使用生物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金宏 《江西植保》2012,(3):254-257
通过对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生产等方面的论述,并将传统农药与生物农药进行对比,阐述了生物农药对人畜环境、生态系统、现代农业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且生物农药具有传统农药无法替代的优势。生物农药在现代农业中已成功应用研究,这说明生物农药的生产与应用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我国云南省农业生产和农药管理的基本情况,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总结梳理了云南省农药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有必要尽快加强各级农药管理机构建设,确保新条例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加强生物农药质量标准制定,确保生物农药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农药废弃物方面的法制建设,确保农药废弃物的回收有法可依;有必要积极拓展项目资源,逐步解决特色小宗农作物安全用药问题;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保证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分析了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竞争的结构特征和产业演变趋势,探讨了我国生物农药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当前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阐明了生物农药产品市场前景和生物农药产业将成为国内外农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叶螨和蚜虫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选择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螨,1.8%阿维菌素微乳剂(ME)1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1.1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鱼藤酮乳油(EC)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46.87%。对蚜虫,2.5%鱼藤酮EC 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5.08%,1.3%苦参碱水剂(AS)1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62.75%。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草莓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在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择1.8%阿维菌素ME 1400倍液、2.5%鱼藤酮EC 400倍液分别对叶螨、蚜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消长动态与生防制剂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生物制剂的防病适期是安全有效地防治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关键。1998-1999年间对浙江嘉兴市双桥镇单季直播稻丙96-42的纹枯病进行了系统调查,从发病初期至病害停止期每隔3—7天以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监测病情,并作了生防菌P98115和井冈霉素在不同病情时不同使用次数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对产量影响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比传统移栽稻发病提早10-15天,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并持续30天以上。病情在轻、中、重度时用药1次均无法起到控制作用,产量与对照不用药无显著差异;用药2次以上的病情与产量因施药时的病情及生物制剂本身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异。根据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发病特点,生物制剂防病宜在发病较轻时进行,并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物源农药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生物源农药登记、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情况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生物源农药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草莓叶螨是影响北京地区草莓生产的重要害螨,本文对其进行了两种新型生物源农药(藜芦碱、多杀霉素)及化学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的防效对比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0.5%藜芦碱SL对朱砂叶螨毒力最高,其LC_(50)分别为2.54mg/L和4.18mg/L;其次是10%联苯菊酯EC和2.5%多杀霉素SC,其LC_(50)分别为13.16mg/L和84.51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0.5%藜芦碱SL对草莓叶螨防控效果最好,施药7d后防治效果达80%以上,施药14d后防治效果达82%左右,施药28d后防治效果达84%左右,持效期较长。10%联苯菊酯EC和2.5%多杀霉SC素防控效果欠佳,施药7d后的防治效果为50%左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施药14、21及28d后害虫总数有增长趋势,未表现出持续的抑制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各药剂均表现出对草莓叶螨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高浓度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草莓叶片有轻微药害,在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0.5%藜芦碱SL试验处理未对草莓及非靶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且防治效果好,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现有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的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防病效果,确定了二者复配的增效作用及适宜配比。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质量比为9:1和1:1时,复配制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具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6348和1.7145;二者质量比为9:1、7:3和1:1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7268、1.6335和1.5336。田间试验表明,3%中生菌素·纳他霉素可湿性粉剂(9:1)500倍稀释液防病效果最好,施药7 d后对叶片和果实上的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81.04%和78.48%,显著高于单一制剂的防病效果。上述结果表明,适当配比的中生菌素与纳他霉素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强,对生物农药的田间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荣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1):124-127
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曾得到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占防治总面积的8%左右,其中88%为生物农药,12%为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和昆虫信息素诱杀,而生物农药品种中,杀虫剂占1/3,杀菌剂占2/3.制约我国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除生物农药自身覆盖的靶标对象少、防效受环境因子影响大等因素外,缺乏激励政策、药效评价标准单一、重基础研究轻应用开发也影响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近年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手段,通过政府制定鼓励政策、对农民应用生物农药给予补贴、设立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途径,可以在政策和技术层面上切实促进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需要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不仅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要使农民掌握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农药也被注入新的活力。静电纺丝是一种灵活高效、方便快捷的超细纤维加工及制造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基于静电纺丝微纳米纤维的功能化改性、药物缓控释、微量化合物吸附、清洁过滤等原理而被开发应用于农药领域。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集中论述了其在农药递送载体、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农药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该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静电纺丝技术在农药领域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药兑水茎叶喷施对靶沉积是一个复杂的剂量传递与分布过程,涉及制剂形成、药液配制、雾化分散、空间运行、叶面沉积和稳态持留等动态过程,受到药剂特性、环境因素、为害规律、植株形态和叶面结构等多因素影响,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上对靶沉积率为40.6%。其中,对不同区域、不同靶标作物种植体系中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研究与认识不足,是农药对靶沉积剂量传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农药向靶标作物及有害生物传递的过程行为为主线,将农药兑水茎叶喷施对靶沉积的剂量传递过程分解为雾滴空间运行、叶面动态沉积和稳态持留3个过程,从空间维度综述了各过程中的表观现象与行为、损失规律及其调控机制途径与技术等;从技术发展与进步角度,分析了农药对靶沉积剂量传递与调控研究和认知的发展思路,概述了典型代表性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与发展建议。期望客观认知农药高效对靶沉积的损失规律与调控机制,探析主控过程与影响因子,提出农药减量施用调控方法、控制技术指标及功能助剂施用限量标准等,为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