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肝和胰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肝脏和胰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间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分解;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依据细胞质电子密度的高低可区分为“L”型肝细胞和“D”型肝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2-3个相邻的肝细胞间形成毛细胆管;相邻肝细胞质膜连接处有紧密连接结构,肝细胞与毛细胆管、终末胆小管和肝血窦接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胰腺腺泡细胞锥形,内含异常发达的粗面型内质网和核糖体,泡心细胞、成纤维细胞清晰可见;内分泌部细胞经组织化学染色。可分为A,B和D细胞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观察16例成年蓝狐肝脏和胰腺,结果显示:1.肝脏分为6个叶,即左外叶、左内叶、方叶、尾叶、右外叶、右内叶;2.胆囊位于右内叶上,胆管与肝管汇成胆总管,肝管是由每个叶发出的小胆管汇成;3.肝脏实质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小叶间结缔组织极不发达,肝小叶分界不清;4.肝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间界限清晰,核大而圆,HE染色胞质为粉红色;5.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之间,为不规则的长条状,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3.
喹乙醇具有一定的蓄积毒性、遗传毒性和诱变性等毒理作用.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Hepato-pancreas)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等实验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等手段,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喹乙醇(Olaquindox)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毒理影响.结果表明,高于0.3 μg·mL-1浓度的喹乙醇可显著导致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脂肪积累,抑制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的合成.当添加喹乙醇1.8 μg·mL-1时,可导致部分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形态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肝脏的组织结构由肝小叶和门管区构成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细胞管和肝窦组成 ,门管区包括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还有淋巴组织分布。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由腺泡和导管组成 ,内分泌部为一细胞团 ,即胰岛。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DHAV-1)感染雏半番鸭的组织病理变化特征,以胰腺型DHAV-1感染10d半番鸭,结果显示雏半番鸭感染后眼观病变为胰腺出血、发黄,而肝脏未见明显出血;采集样品后制备组织切片,镜检观察发现,胰腺上皮细胞大面积坏死,细胞呈颗粒状变性和坏死,组织结构疏松,坏死区域看不到血管结构;肝小叶间小静脉血管周围富集的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形成规则的腺管状结构,肝细胞呈局灶性变性,嗜碱性细胞增多和炎性细胞浸润;脾脏有坏死灶,白髓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脾小体结构模糊不清。以上结果表明,雏半番鸭感染胰腺型DHAV-1后病变以胰腺出血、发黄为特征,胰腺上皮细胞大面积坏死,细胞呈颗粒状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光镜(L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家鸭的肝脏、胆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LM显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胆小管广泛增生,肝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嗜酸性细胞浸润。胆囊部分粘膜上皮脱落,粘膜下血管充、出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SEM显示:胆囊壁部分粘膜脱落而显光滑。TEM显示: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溶酶体和线粒体也有增加现象,溶酶体多集中在毛细胆管附近,部分细胞可见多量脂滴,有些肝细胞破溃,附近有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窦扩张,可见多量红细胞、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筛板部分增厚,内皮窗孔缩小。枯否氏细胞质内蠕虫样结构增多,吞噬能力加强。肝脏毛细胆管增生,部分可见胆栓位于管腔内,微绒毛变短,周围肝细胞外质膜增厚。  相似文献   

7.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口黑鲈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经H-E染色和G-醛复红染色了的切片显示:大口黑鲈腹腔中10多个肉眼可见的黄白色颗粒物其实是被一层结缔组织和外分泌胰腺包裹着的胰岛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即为主岛;还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胰岛结构被埋藏于总胆管的管壁中;肝脏中有外分泌胰腺的存在与分布。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切片和图像分析显示:B细胞主要集中胰岛的中央区;A细胞分布于胰岛的全部。本研究的结论为:大口黑鲈的内分泌胰腺主要分布于总胆管周围,外分泌胰腺除了包裹于胰岛之外也分布于肝脏中,胰腺的分布属于弥散型。  相似文献   

9.
光镜观察发现,翘嘴鲐(Culter alburnus)肝脏浆膜较薄,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肝实质中有极少量胰腺组织分布.肝内血管系统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支静脉和肝叶中央静脉组成,肝叶中央静脉特别发达,贯穿整条肝叶,管壁较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胆管系统由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组成,其中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特别发达,肝叶中央胆管与肝叶中央静脉伴行,管壁较厚,分为3层,内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电镜观察发现,翘嘴鲐肝细胞无明显的双态现象,常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核糖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线粒体特别丰富,内嵴发达,可见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髓样小体周围有较多线粒体环绕,糖原颗粒丰富,但脂滴较少.肝细胞近狄氏间隙面和近胆小管面突起形成较多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靠近胆小管区域分布,说明肝细胞具有旺盛的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光镜观察发现,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肝脏浆膜较薄,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肝实质中有极少量胰腺组织分布.肝内血管系统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支静脉和肝叶中央静脉组成,肝叶中央静脉特别发达,贯穿整条肝叶,管壁较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胆管系统由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组成,其中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特别发达,肝叶中央胆管与肝叶中央静脉伴行,管壁较厚,分为3层,内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电镜观察发现,翘嘴鲌肝细胞无明显的双态现象,常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核糖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线粒体特别丰富,内嵴发达,可见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髓样小体周围有较多线粒体环绕,糖原颗粒丰富,但脂滴较少.肝细胞近狄氏间隙面和近胆小管面突起形成较多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靠近胆小管区域分布,说明肝细胞具有旺盛的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争议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荒漠化、沙漠化及风沙化等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争议,提出了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依此说明这些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香蕉叶片每月生长数与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长短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重、果指重与花芽分化初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旬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果指重及可食率与≥15℃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还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果园,香蕉生长发育与降雨量的关系不显著。建立了上述各相关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香蕉生长发育状况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