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厚壳贻贝养殖规模扩大,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但育苗技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导致育苗数量不稳定,苗种供应不足。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厚壳贻贝的苗种培育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求对今后厚壳贻贝育苗生产有所帮助。一、壳顶幼虫培育壳顶幼虫培育是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苗种生产出苗率高低以及出苗数量。壳顶幼虫培育期间,要做到合理投喂饵料,逐步加大换水量,及时进行疏苗,轮流投洒抗生素,还要勤在显微镜下观察幼体生长发育、活力以及肠胃饱  相似文献   

2.
翡翠贻贝     
名称翡翠贻贝(Mytilus viridis Lin-naeus),属瓣鳃纲、异柱目、贻贝族、贻贝科。又名绿贻贝,俗称青匙、青蛤、青螺等。形态特征贝壳大,左右对称。壳顶啄状,位于壳的最前端。腹缘略弯或直;背缘前半部由韧带相连,与腹缘约成60度角,向后方呈抛射状延伸,但至壳后半部时则较直;后缘弧圆,成体呈楔形。壳表角质层发达,前半  相似文献   

3.
翡翠贻贝     
名称翡翠贻贝(Mytilus viridis Linnaeus),属瓣鳃纲、异柱目、贻贝族、贻贝科。又名绿贻贝,俗称青匙、青蛤、青螺等。形态特征贝壳大,左右对称。壳顶啄状,位于壳的最前端。腹缘略弯或直;背缘前半部由韧带相连,与腹缘约成60度角,向后方呈抛射状延伸,但至壳后半部时则较直;后缘弧圆,成体呈楔形。壳表角质层发达,前半  相似文献   

4.
<正>厚壳贻贝俗称海红,系暖温性底栖贝类,主要以浮游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海底,足部退化,以足丝附着在岩礁或物体上生活。其贝壳呈楔形,壳大而厚,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其壳面被黑褐色厚壳皮,壳内面紫褐色或灰白色,有珍珠光泽。厚壳贻贝雌雄异体,体外受精,2龄可达性成熟。研究组对厚壳贻贝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并对其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厚壳贻贝亲贝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厚壳贻贝剥半壳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常采用热加工方法获取贻贝肉,但该方法不能获得新鲜的贻贝肉。为了获取新鲜的带半壳的贻贝肉,首先针对贻贝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厚壳贻贝后闭壳肌痕面积、壳长的基本参数,通过力学实验确定拉断后闭壳肌柱所需要力的大小相关参数,从而研制出一种厚壳贻贝剥半壳装置。该装置由工作台、支撑臂、气压缸、开壳刀具、真空吸盘、贻贝固定台及传送带组成。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最佳开壳刀具刃口宽度为9 mm,对开壳刀具施加作用力为900 N。该装置能有效提高厚壳贻贝开壳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赤贝  赤贝,又名魁蚶,属瓣鳃纲,蚶科。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壳面白色,被少量棕色绒毛;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生活在3~5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足丝强韧,多附着在石砾或死贝壳上。无水管,潜居后仅后端部分露出海底。魁蚶为冷水性贝类,生活水温为5~25℃,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宜鲜食。我国魁蚶资源丰富,除供应国内市场外,每年有大量干冻赤贝肉出口。日本人一…  相似文献   

7.
贻贝     
《海洋与渔业》2008,(6):32-32
【品种来源】北方海区紫贻贝原种,南方海区翡翠贻贝原种。 【特征特性】贻贝属软体动物,滤食食性,食物成分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雌雄异体,仅个别为雌雄同体。成熟的性腺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橘红色。软体部分左右对称,前闭壳肌小,后闭壳肌大。有棒状足,不发达,由足丝腺分泌足丝,以附着于固形物上。主要供食用,也可用作饲料和钓饵。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生长怏、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易于养殖等特点,主要养殖品种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等。  相似文献   

8.
赤贝,学名魁蚶,系瓣鳃纲,蚶科。一般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长9厘米、宽8厘米左右,壳呈卵圆形,壳顶膨凸,壳表白灰色,有放射肋42~48条,宽且平滑,有同心生长的轮脉呈鳞片状。生活于浅海水深10米以下至数十米深的软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宜鲜食。我国魁蚶资源丰富,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大连、山东等地每年有大量干冻赤贝肉加工出口。干冻赤贝肉的出口要求与其它冷冻水产品不同,如果向日本出  相似文献   

9.
厚壳贻贝Wnt4基因时空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跃峰  李一峰  梁箫  陈芋如  杨金龙 《水产学报》2016,40(10):1567-1575
为探究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发育阶段和组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厚壳贻贝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3342 bp,开放阅读框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该序列与人、小鼠、海胆、栉孔扇贝和长牡蛎等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61%、61%、60%、71%和7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成体多个组织中(外套膜、闭壳肌、鳃、雌雄性腺、足和消化腺)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可能与贝壳形成有关;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发育阶段高表达主要集中在壳顶期,并推测Wnt4基因可能参与了贝壳形态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以及某些器官的形成与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双壳贝类Wnt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适应能力强,分布广,主产区为浙江舟山海域。近几年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在北方获得成功。现将常温人工育苗技术简介如下:1育苗车间选用贝类人工育苗车间,在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结束后即可进行厚壳贻贝的常温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1.
正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Could)俗称毛海红、淡菜、青口,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贻贝科,为近海暖温性底栖双壳贝类,广泛分布于东海和黄渤海沿岸海域,主产区为浙江舟山海域[1-2]。厚壳贻贝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滋补保健作用,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远高于贻贝和紫贻贝,为出口创汇产品[3]。我国厚壳贻贝主要养殖区在浙江舟山,特别在嵊泗县是最主要海水养殖品种,其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贻贝     
贻贝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网丝鳃目的一付珍贵海产贝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肝醣等,营养价值高,可治人体虚弱,防佝偻病,干制品称“淡菜”,是宴会上的名菜。贻贝广布我国沿海,品种甚多,养殖主要品种有厚壳贻贝、翡翠贻只、紫贻贝等,南方多翡翠贻贝,北方多紫贻贝,厚壳贻贝从勃海、黄海到台湾海峡都有。贻只生长在潮流急畅而风浪不大的港湾或靠近外海处,海水比重1.009—1.031为好,贻贝适温范围广,2—30℃都能生长,垂直分布在干潮线以下一尺至数十尺深的水层中,如翡翠贻贝在水深2公尺至9公尺左右生长较好,紫贻贝自低潮线至水深近2尺以内较多,也有分  相似文献   

13.
经过分粒机处理后的贻贝,虽然大多数已被分成单个,但是生长在贻贝肉上的足丝只是被拉断而与贻贝混在一起,大部分仍残留在贻贝上。此外,生长在贻贝壳上的马牙、贻贝苗、杂藻等海洋生物有的已经脱落,有的则仍附着在贝壳上。因此,贻贝筛洗机的功用是,  相似文献   

14.
贻贝的腱和韧带对壳的牵拉力较其它双壳类强,一般难以张开,加上贝肉煮熟后容易破碎。青岛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针对贻贝生产上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小型贻贝脱肉机,通过试验,效果良好。不仅脱肉快还脱肉干净,脱净率达98%以上,脱出的肉破碎很少,完全可以满足贻贝加工生产上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贻贝(Mytilus sp.)是我国传统的养殖贝类山东、辽宁、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都有广阔的养殖海域,而且其品种较多,仅在我国沿海地区就有3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0多种。其中,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贻贝也称"海红""壳菜""淡菜"。贻贝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素有"海中鸡蛋"的美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贝类养殖国,贝类海产  相似文献   

16.
贻贝收获期正值高温季节。因其极易变质,鲜销受到地区限制,用一般方法速冻又会使贝肉起渣、发糊并失去原有风味。上海水产大学有关科技人员经过三年研究,终于突破了贻贝速冻保鲜的难题。他们针对贻贝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确定采用蒸煮开壳快速冷却取肉——保鲜剂浸泡——速冻——包冰衣冻藏的保鲜工艺,在-18℃贮藏半年的贻贝肉,仍能保持原有的色泽、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正河蚬是一种小型淡水贝类,属杂食性,摄食底栖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以鳃过滤的方式取食,主要滤食水体底部的浮游生物等。河蚬的贝壳呈圆底三角形,一般壳长3厘米左右,壳高与壳长相近似,两壳膨胀,壳顶高,稍偏向前方,壳面有光泽,颜色因环境而异,常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壳面有粗糙的环肋,韧带短,突出于壳外,铰合部发达,左壳具3枚主齿,前后侧齿各1枚;  相似文献   

18.
翡翠贻贝(Pera virid is Linnaeus)是瓣鳃纲动物,隶属贻贝目(Mytiloida)贻贝科(Mytilidae)。贝壳较大、较长,壳质比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yil)薄,比紫贻贝(M.galloprovincialis Lamarck)厚。壳表为翠绿色,尤以边缘部最鲜艳,壳里为瓷白色。本种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垂直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17米左右,但以水深5—6米处生长最密。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省青岛胶南的黄家塘湾、龙湾、灵山湾等沿海的滩涂,盛产一种珍贵的贝类,这就是“泊里西施舌”。泊里西施舌是北方海域中个体较大型贝类,属双壳贝类,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大质薄,壳面呈淡黄色,并被有一层丝绢状黄色壳皮,壳面具有同心状轮脉;  相似文献   

20.
泥蚶     
名称泥蚶[Arca (Anadara) granosa 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列齿目、蚶族、蚶科。俗称血蚶、宁蚶、花蚶等,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又因其血为红色,传为滋补佳品。是我国滩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形态特征泥蚶贝壳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背部两端略呈钝角,腹缘圆。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