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南藏羊与滩羊等品种羊肉氨基酸含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羊肉中氨基酸总量为84.4g/100g,低于蒙古羊、波蒙F1和陶蒙F1羊,高于滩羊和小尾寒羊;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低于滩羊、小尾寒羊、当地蒙古羊、波蒙F1和陶蒙F1羊,但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2.
利用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与山丹县本地蒙系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F1表现出了良好的杂交效果,各杂交组合F1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生长和生产性能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本地蒙系羊(P〈0.05,P〈0.01);各杂交组中特蒙F1与陶蒙F1差异不显著(P〉0.05),但特蒙F1有高于陶蒙F1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蒙古羊、小尾寒羊、滩羊的产肉性能,采用引进的陶赛特羊分别与其杂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阶段的杂交组合羊只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探讨最佳产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交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对应杂交二代,二代高于对应杂交一代。杂交三代中,陶寒F3、陶蒙F3组合的生长发育较陶滩寒F3快;杂交二代、一代中,同样是陶寒、陶蒙组合生长发育快于陶滩寒组合。说明在饲养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滩羊的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杂交进行羔羊肉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以杜泊羊为父本,以当地蒙古羊或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后代羔羊和当地蒙古羔羊、小尾寒羊羔羊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圈养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同等营养水平饲喂杂交一代羔羊和当地蒙古羊羔羊、小尾寒羊羔羊,5月龄出栏重为"杜蒙"F1代杂交羔羊51.18 kg,当地蒙古羊羔羊36.76 kg,"杜寒"F1代杂交羔羊46.13 kg,小尾寒羊羔羊37.90 kg;从出生到5月龄,羔羊平均日增重的大小顺序为"杜蒙"F1代杂交羔羊"杜寒"F1代杂交羔羊小尾寒羊羔羊当地蒙古羊羔羊,说明"杜蒙"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5.
无角陶赛特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利用引进的无角陶赛特肉用羊品种对当地绵羊品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下育肥效果显著.日增重分别为:陶寒杂F1母羔235.33g,陶寒杂F。公羔258.12g.陶蒙杂F1母羔225.OOg,陶蒙杂F1公羔235.42g和土种羊公羔183.22g。杂种后代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当地土种羊.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无角陶赛特肉羊改良当地现有的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6.
用特克萨尔、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三个肉用品种公羊杂交改良本地原有的滩羊,寒滩杂种羊,所产后裔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特杂去势周岁公羊活重71.87kg,萨杂均64.26kg,陶杂为64.20kg,分别比同龄、同性别的滩羊高113.90%、91.25%、91.07%;比小尾寒羊高73.18%,54.84%,54.07%。屠宰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类群肉用杂种羊屠宰后胴体重比滩羊高97.67%~126.70%,比小尾寒羊高68.40%~93.13%;屠宰率比滩羊高1.72~3.88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4.19~6.35个百分点;活体净肉率比滩羊高2.21~4.72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6.61~9.12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本地滩羊和小尾寒羊,改良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甘肃本地绵羊的产肉性能,用引进的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分别与当地的滩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交,对不同阶段的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对应杂种二代,二代高于对应杂种一代。杂交三代中,陶波寒F3、陶波蒙F3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公、母羔分别比陶滩寒F3高1.57%、3.17%、8.23%、1.15%;杂交二代中,同样是陶波寒F2、陶波蒙F2组合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公、母羔分别比陶滩寒F2高2.15%、4.53%、9.21%、2.75%;杂交一代中,波寒F1发育最快,公、母羔分别比波蒙F1、滩寒F1高3.23%、6.07%、7.42%、8.66%。因此,以陶赛特羊、波德代羊为父本生产二、三代杂交羔羊,或小尾寒羊直接与波德代羊进行杂交生产高档商品羔羊肉,经济效益显著,杂交培育出的新群体是国内肉用绵羊育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肉用种羊萨福克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和纯种繁殖的萨福克羊成年公羊体重138.5 kg±4.4 kg,母羊96.8 kg±7.2 kg;第二胎产羔率204.8%;纯种繁殖的3月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40.8 kg.繁殖母羊泌乳中期奶中干物质19.64%,比滩羊高4.53个百分点;乳脂率8.95%,比滩羊高4.68个百分点;乳糖含量1.83%,比滩羊低1.67个百分点;萨福克羊奶中有效成分高于滩羊.尽管乳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羔羊对乳糖的消化、吸收率低,乳糖量高时发生拉稀,对羔羊产生不利影响.改良本地羊效果表明萨杂屠前活重63.6 kg,为同龄、同性别滩羊的193.3%、小尾寒羊的157.0%;萨杂羊胴体重34.21 kg,为滩羊的231.1%、小尾寒羊的184.5%;萨杂羊的屠宰率56.07%,比滩羊高6.3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9.60个百分点;萨杂羊净肉率41.33%,比滩羊高2.88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5.72个百分点;胴体净肉率83.45%,比滩羊高5.93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10.12个百分点;肉骨比5.04∶1,比滩羊高43.5%,比小尾寒羊高83.27%;眼肌面积24.27 cm2,比滩羊高114.4%,比小尾寒羊高86.2%;熟肉率52.65%,比滩羊低5.1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2.39个百分点,表明滩羊肉的出品率高于萨杂和小尾寒羊;新鲜肉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肉眼观察萨杂眼肌横断面,有明显的大理石纹、即肉脂相间性状,而滩羊和小尾寒羊眼肌横断面无大理石纹.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区及农牧交错区绵羊与蒙古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小尾寒羊、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6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与蒙古国蒙古羊、我国湖羊和同羊的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关系。除Alp和X-p,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遗传分化程度均低于7.3417%,群体间遗传差异占5.3705%。标准遗传距离、模糊聚类分析表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与蒙古羊亲缘关系逐渐疏远。遗传贴近度是否适合用于受研究群体和已知其始祖的现代群体之间的比较有待进一步验证。从结构基因座方面进一步证实小尾寒羊、滩羊的蒙古羊属性,揭示了5个绵羊群体之间的部分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肉用品种绵羊改良本地羊所产杂种羊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萨福克、特克萨尔、无角陶赛特三个内用品种公羊杂交改良本地原有的寒滩杂种羊.所产杂种肉羊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萨杂肉公羊周岁活重63.6kg。特杂为71.1kg.陶杂为68.1kg,同龄、同性别的滩羊为32.9kg.小尾寒羊为40.5kg。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萨杂屠宰率56.07%.特杂为54.08%.陶杂为55.0%,滩羊为49.76%.小尾寒羊为46.47%;杂种肉羊胴体净内率比滩羊提高5.04~5.99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提高9.23~10.18个百分点;眼肌面积、GR值、肌肉纤维直径均为杂种肉羊大于滩羊和小尾寒羊;屠后1小时的新鲜肉pH值在6.07~6.20之间,均属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 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5;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规模养殖户不同月龄陶寒F1和小尾寒羊羔羊进行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发育测定,陶寒F1平均初生体高比小尾寒羊提高14.49%(P<0.01)。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陶寒F1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9.26%、12.81%、10.68%、9.77%(P<0.01)。6月龄陶寒F1体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3.11%(P<0.01),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平均日增重比小尾寒羊提高44.41%(P<0.01)。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符合地方的肉羊生产模式选萨寒F1、陶寒F1、杜寒F1以及小尾寒羊120只,按不同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每组30只,研究探讨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不同杂交育肥羔羊增重效果和产肉性能。结果表明萨寒、陶寒、杜寒组合均高于小尾寒羊组,萨寒组尤其突出,分别比小尾寒羊组提高了5.8kg、0.03kg、7.21个百分点,杂交优势明显;经过经济效益分析,每出栏1只6月龄羔羊,萨寒F1、陶寒F1、杜寒F1只均获利362.40元、283.60元、218.40元,较小尾寒羊只均多收入235.60元、156.80元、91.60元。永靖发蔚县肉羊生产,用杂交羔生产肥羔增重快、饲料报酬高。  相似文献   

14.
用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与藏系羊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陶藏F1具有初生重、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的优点。陶藏F1初生重、3月龄、6月龄重分别比当地藏系羊提高1.12kg,5.50kg,和10.00kg,陶藏F1日增重比藏系羊增加24.95g,体高、体长、胸围、管围明显高于藏系羊。  相似文献   

15.
陶赛特、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产肉性能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俊峰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1):19-20,23
以萨福克羊、陶赛特羊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其萨寒F1、陶寒F1与小尾寒羊间在90 d育肥期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胴体重差异显著(P0.05),6月龄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萨寒F1与陶寒F1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萨寒F1、陶寒F1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的优点已在其杂交后代身上体现出来,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无角陶赛特作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择3只3月龄去势公羔,集中饲喂至12月龄,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陶寒杂交羊的白蛋白(ALB)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葡萄糖(GLU)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于二者(P<0.05);陶寒杂交羊的熟肉率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剪切力高于二者(P<0.05);蒙古羊的大理石纹高于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兰州大尾羊的眼肌面积高于蒙古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的GLU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陶寒杂交羊的GLU含量与pH45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LDL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文研究表明,兰州大尾羊具有很大的产肉力优势,蒙古羊肉质口感好,两者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能力较强,从而有助于这2个品种形成较强生活力和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陶寒杂交羊的肌肉嫩度小,但对脂肪沉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单向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以我国5个固有地方绵羊品种包括湖羊(Hu)、同羊(Tong)、滩羊(Tan)、小尾寒羊(Han)、洼地羊(WD)为研究对象对X-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并引用我国周边国家、地区绵羊品种为分析背景。结果表明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的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北部群体和南部群体在编码的X(+)型的显性等位基因X频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北部检测的群体中X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18,平均值为0.0878,包括属于藏羊和蒙古羊系统的小尾寒羊(Han)、不丹羊(Bhutan)、同羊(Tong)、湖羊(Hu)、滩羊(Tan)、洼地绵羊(WD)、Bhyanglung绵羊(Bhy)、Baruwal绵羊(Bar)、云南绵羊(Yunnan)、哈拉和林绵羊(Kh)和乌兰巴托绵羊(Ub)。南部检测的群体中X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2037~0.4655,平均值为0.3082,包括属于印度绵羊系统的孟加拉国绵羊(Ban)、Kagi绵羊(Kagi)、Lampuchhre绵羊(Lamp)、越南占部落绵羊(Cham)和缅甸绵羊(Mya)。本研究揭示X等位基因可作印度绵羊的标记,在绵羊群体尤其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绵羊系统形成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杂种F1、F2、F3在不同月龄进行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以综合评价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对当地蒙古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F3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F2,杂种F2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F1;陶波蒙杂交组合改良蒙古羊效果较好于陶蒙杂交组合,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