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了90份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HPLC法测定了上述样品中紫丁香苷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样品紫丁香苷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内部交叉检验进行评价优化。评价结果显示:内部交叉检验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89.35%和86.35%,交叉检验均方差值分别为0.028 9和0.040 4,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3.07、2.71。对10份验证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测定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中紫丁香苷含量与HPLC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近红外检测技术可应用上述样本中紫丁香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人参产品中总皂苷、水分、灰分等指标的新方法。依据人参产品分等质量标准中总皂苷、水分、灰分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人参产品中总皂苷、水分、灰分等成分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S光谱与3种成分化学参考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定量模型准确性好,总皂苷、水分、灰分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是0.413、0.788、0.202;决定系数分别是0.9610、0.9529、0.8981;相对分析误差分别是5.06、4.63、3.13;对外部验证集样品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与化学参考值的决定系数分别是0.9624、0.9475、0.8740;预测回收率是101.50%、95.60%、101.16%。近红外光谱法对人参产品中总皂苷、水分、灰分含量预测结果较好,为人参产品流通过程的快速、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微量元素监测技术。【方法】采集三峡库区(重庆)主要加工甜橙基地果园背景土壤样品168个,随机选取100个作为建模样本,其余为检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和土壤Fe、Mn、Zn全含量;运用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SNV)为土壤Fe、Mn、Zn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运用SNV光谱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的土壤Fe、Mn、Zn含量校正模型,95%置信区间内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2.65%、95.59%和95.59%。【结论】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进行土壤Fe、Mn、Zn含量检测可行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定玉米DDGS中蛋白质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改进最小二乘回归法(MPLS),以65个不同来源的玉米DDGS为样品,建立玉米DDGS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内部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为0.095 7,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988 8,外部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V)为3.60。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可准确预测玉米DDGS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并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广金钱草药材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烘干法测定试验样品的水分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法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广金钱草中水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70,校正均方差为0.254,预测均方差为0.278,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582。验证集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069,平均回收率为99.96%,t检验显示P0.05,精密度及重复性RSD分别为1.23、1.45%,RPD3。建立的广金钱草药材水分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稳定、准确、可靠,适用于对广金钱草药材的水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即时测定浓缩天然胶乳干胶含量的方法。以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天然胶乳的干胶含量作为标准值,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天然胶乳干胶含量的多元信号校正模型,并使用内部交叉验证及外部验证集验证评价模型,对天然胶乳中干胶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相关系数达0.977 8,模型的预测均方差为0.105,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10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水平。通过F检验和t检验进一步对比模型检测值和国标法检测值,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浓缩天然胶乳干胶含量准确度、精确度良好,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与交易中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对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首先改进了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评定(对同一样品,8次平行测定的RSD值为3.58%),随后用此方法测定了河南地区95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然后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进行二阶微分处理和平滑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相应预测模型。[结果]试验建立的烟叶中木质素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96.13%,内部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104,说明烟叶中木质素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预测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烟草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选取单品种样品681个,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了烟草中总氯、烟碱、总钾、总糖、还原糖及总氮含量,并用实际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为建模方法,建立了烟草中6种常规化学成分:总氯、烟碱、总钾,总糖、还原糖及总氮的近红外预测模型.6种组分最佳PLS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7 4、0.992 7、0.982 1、0.986 0、099 1和0.975 0.交叉检验的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57、0.126、0.160、1.170、0.994和0.127.[结论]所建模型精密度良好,近红外光谱法与行业标准方法所测值不存在显著差异,近红外光谱模型可以快速预测烟草中总氯、烟碱、总钾、总糖、还原糖及总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运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巴山木竹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运用传统方法实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并运用光谱分析软件建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与光谱数据的PLS与PCR校正模型。基于主要性能指标对不同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校正模型并使用验证集样品对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巴山木竹竹叶与竹秆蛋白质最优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935和0.862,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分别为0.351和0.172;经外部验证,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916和0.874,验证集样品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562和2.840。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巴山木竹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比较吉林省不同产地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544nm.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20μg,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RSD 0.78%(n=5).6个产地中临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抚松的略低.香草醛-硫酸法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吉林省6个产地的人参中所含人参总皂苷均大于3%.  相似文献   

11.
林下参人参皂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皂苷含量影响显著,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相比对人参皂苷的提取率最高,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分别转化成相应的中性皂苷.对生长在吉林省的栽培参和林下参的6种主要皂苷(Rg1Re,Rb1Re,Rb2Rd)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栽培的人参主根中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别,且人参皂苷Rg1和Re的化学型组成比例差异较大.吉林人参明显存在3种化学型,分别为高Rg1低Re化学型,低Rg1高Re化学型,Rg1、Re几乎相等化学型.人参不同种群、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对人参皂苷含量及组成比例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3种生长模式人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主要养分因子,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和超声提取-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人参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85.6%,属中等变异,土壤全量氮、磷、钾变异系数大于1009,为强变异,结合国家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人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国家5级水平,速效磷为国家2级水平,有效钾含量为641.4 mg/kg,远大于国家1级水平(200mg/kg);野山参和林下参中9种单体皂苷中以单体皂苷Rb1、Rc、Rb2、Rd和Rg1含量较高,5种单体皂苷显著高于园参(P<0.05),林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以15 a生含量最高,其中Rb1、Rc、Rb2、Rd和Rg1分别为20.207、22.865、12.435、17.201和7.770 mg/g,为制定林下参适宜采收参龄提供参考;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直接影响人参皂苷的积累.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为参考,科学施加氮、磷肥有助于提高园参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五年生人参茎叶为材料,提取总皂苷,用30%、50%、8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总皂苷获取不同种类和含量人参皂苷,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醛糖还原酶(AR)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对AR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AR抑制作用最强的是8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AR抑制作用超过阳性对照依帕司他(EPS)(P0.01),3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和5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AR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但没有超过EPS。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人参茎叶提取总皂苷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人参叶总皂苷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时间、液料比对人参叶中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再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人参叶总皂苷提取的优化工艺,同时建立人参叶总皂苷提取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叶总皂苷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 ℃、时间4.2 h、液料比16。在最佳条件下,人参叶总皂苷得率为人参叶质量的14.23%。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人参总皂苷所得到的各个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采用MTT法和中性红试验分别测定各个组分对脾淋巴细胞增值功能和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下来的人参皂苷组份在试验范围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功能以及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70%乙醇洗脱下来的人参皂苷组分的促进作用最强,提示用70%乙醇洗脱人参总皂苷所得到的皂苷组份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规范化栽培的吉林人参外观质量、人参皂苷含量、人参浸出物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农药残留量、有害元素、色谱鉴别和卫生检验等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的质量与人参的性状、化学成分及农药残留等均有关,人参的质量评价应增加HPLC指纹图谱和总浸出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发展平地栽参技术,并考察其质量,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比较2种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人参皂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8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土壤种植的4~5年生人参的总皂苷含量均在6%以上;8种腐殖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高于其对应的农田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结论]同年生人参,农田土人参皂苷含量低于腐殖土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人参皂苷生物利用度,明确人参皂苷药用洋虫体内生物转化规律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通过MRS(含七叶苷和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洋虫内生菌中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制备复合菌发酵剂液体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发酵产物中人参皂苷的化学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染色法阐明发酵产物低(0.5 mg·L-1)、中(2 mg·L-1)、高(5 mg·L-1)剂量对A549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人参提取物中共检测出Re、Rg1、Rf、Rb1、Rc、Rb2、Rd 7种皂苷,代谢产物中有去糖基化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d K产生,发酵产物MTT试验显示高剂量组(5 mg·L-1)反应72 h抑制肿瘤细胞率可达85%。由此表明,利用洋虫内生菌复合菌液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可提高中药人参和洋虫的药用价值,为中草药的发酵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储藏1年的干燥人参茎叶中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进行了定性分析。从干燥的人参茎、叶中鉴定了8种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类成分,分别是丙二酸单酰基三七人参皂苷R3(Malonyl notoginsenoside R3,M—N—R3,1)、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g1(Malonyl ginsenoside Rg1,M—Rg1,2)、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e(Malonyl ginsenosideRe,M—Re,3)、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1(Malonyl ginsenoside Rb1,M—Rb1,4)及其同分异构体、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c(Malonyl ginsenoside Rc,M—Rc,5)、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Malonyl ginsenoside Rb2,M—Rb2,6)、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Malonyl ginsenoside Rb3,M—Rb3,7)、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d(Malonyl ginsenoside Rd,M—Rd,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鲨烯环氧酶(SQE)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初步探讨SQE活性与人参皂苷生成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人参根组织须根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反转录为cDNA。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对SQE基因进行克隆,再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SQE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入Rosetta大肠杆菌,经0.8 mmol/L IPTG 37 ℃诱导表达4 h后,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采用Ni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SQE的活性。【结果】获得了人参SQE基因1 611 bp的全长编码区cDNA。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QE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显示,在Rosetta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了SQE融合蛋白,且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较高;LC-MS联用检测结果发现,随着SQE用量的增加,达玛烯二醇的生成量递增。【结论】克隆了人参SQE基因,获得了在体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QE蛋白,并证实了其活性与人参皂苷生成量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