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夏至初秋季节,猪多喂些青绿饲料,不但可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还可锻炼猪胃肠,增加食量,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健康。在种类繁多的青绿饲料中,有3种草喂猪其效果更好。一是葎草;二是龙胆草;三是车前草。 葎草:也叫作勤草、拉拉藤、拉拉秧、五爪龙等名。此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和生长,多生长于荒野、  相似文献   

2.
葎草(Humulusscandens)为桑科、葎草属植物,为一年生蔓生性植物,又称为拉拉秧(蔓、藤)、锯子草等。葎草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甙、胆碱、葎草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天然药物的作用。因其具有草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葎草是一种良好的饲料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葎草作为一种新的绿色饲料资源,有巨大的研究价值。葎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饲料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文章综述了葎草中有效成分(葎草多糖、葎草黄酮以及挥发油类等)的组成及作用,葎草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今后对葎草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发和利用葎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葎草的止水痢功效,试验采用分步提取挥发油、多糖、黄酮的方法,并对各成分的抑菌、抗炎和止泻作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葎草挥发油、葎草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抑制效果;葎草黄酮可以抑制蛋清引起的肿胀,葎草黄酮(B)组肿胀度为(1.36±0.14)m 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葎草黄酮(A)组的肿胀度为(1.12±0.27)m 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葎草黄酮(A)可以显著抑制由大黄引起的小鼠腹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葎草挥发油、葎草多糖和葎草黄酮(A)部对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都有抑制作用,葎草黄酮(A)部的腹泻次数为(30.37±3.1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说明葎草可以从抑菌、止泻和消炎几个方面治疗动物腹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葎草的药理作用,试验采用分步法提取葎草中的挥发油、多糖、黄酮,并对各成分的抑菌、抗炎、抗氧化和止泻作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葎草挥发油和多糖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葎草黄酮A组和葎草黄酮B组的肿胀度分别为(5.75±1.67)mg和(6.11±1.71)mg,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葎草黄酮A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为(55.65±11.53)U/m 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葎草黄酮A组可以显著抑制由大黄引起的小鼠腹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葎草可以从抑菌、止泻、消炎和保护组织损伤几个方面治疗动物腹泻。  相似文献   

6.
葎草属于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饲用价值。在我国优质牧草相对短缺及畜牧业全面禁用抗生素的时代背景下,葎草的价值愈发突出。野生葎草长势强且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故常被视杂草去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将葎草逐步应用到畜牧业疾病防控和治疗中,其饲用价值被逐步挖掘。本文综述了葎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回顾和阐述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今后葎草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及纯天然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葎草开花过程的观察,借助温度计、阿斯曼通风干湿表等仪器,对葎草有性繁殖花序开始及持续时间及其开花与温度、湿度的关系进行了观测与测定,结果表明:葎草花序为有限花序,南充地区葎草10月中旬始花,到11月下旬结束,花期长达1月余;一天中开花是在4:00~12:00之间,花蕾开放85%以上在6:00~12:00之间;葎草开花的最适温度为16℃~18℃,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相似文献   

8.
段婧  刘金平 《草业科学》2013,30(3):418-422
通过测定15、20、25 ℃培养条件下,雌雄葎草(Humulus scandens)单株营养生长期持续时间,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及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量分配等指标,分析温度对营养生长期雌雄葎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葎草营养生长持续期有极显著影响(P<0.01),雌株比雄株更易受影响;温度极显著影响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及其鲜质量与干质量;温度极显著影响营养生长期雌、雄葎草单株的生物量总量及构成,雄株通过减少叶生物量、雌株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来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葎草不仅含有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动物生产性能,且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但是,葎草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于水产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从葎草所富含的活性成分的生理机能方面入手,分析葎草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份葎草的营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为葎草合理、适时利用提供参考。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基地采收7—10月份的野生葎草,测定葎草在不同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同时用正交试验法测定葎草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各月份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7、9月份的葎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8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葎草中粗灰分(ASH)、Ca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其他各月份葎草的ASH含量差异不显著,7、9月份的葎草中Ca含量差异不显著;8月份的葎草中粗脂肪(EE)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各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8、9月份的葎草中粗纤维素(CF)含量与各个月份含量差异显著(P<0.05),7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CP含量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粗灰分和Ca含量呈“高—低—低—高”的变化趋势,EE含量以9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CF含量以8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葎草总氨基酸(TTA)含量和TAA/CP均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TEAA/NEAA)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葎草总黄酮的含量从7—9月份呈上升趋势,10月份含量最低。因此,葎草在9、10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总黄酮含量在8、9月份含量较高,建议9月份刈割利用最好。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牧草需求量加大,价格随之上扬,使饲料投入增加,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开发廉价饲料资源是提高草食家畜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葎草是一种生长旺盛、产量高、具有药理作用的野生草类[1-2],但葎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给农作物生产带来危害,开发葎草的饲用价值或把葎草加工后饲喂牲畜,既开发了饲料资源,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葎草带有芒刺,肉兔不喜食,把葎草和麦秸制作  相似文献   

12.
<正> 葎草,又名勒草、拉拉蔓、拉拉秧等。为桑科、葎草属,具攀缘性,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枝和叶柄有倒刺,叶纸质,对生,叶片近似肾状,五角形,直径7-10厘米,掌状,深裂,裂片5—7片,边缘为锯齿状,两边有粗糙刺毛,叶柄长15—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籽果为淡黄色,扁圆形状。葎草的生长时期较长,且不易枯萎,鲜革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据有关部门测定:鲜草含粗蛋白质3.7%,粗脂肪0.6%,粗纤维2.1%,无氮浸出物7.1%,粗灰分3.6%。并且味甘,无毒,无异味,适口性好,家兔喜欢吃。同时由于葎草含有木犀草素、葡萄糖甙、胆碱及天门冬酰胺、挥发油、树脂等多种物质,所以具有清热、解  相似文献   

13.
葎草[Humulus scandcns(Lour.)Merr.]系桑科葎草属植物,性寒,味甘苦,无毒,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退虚热,民间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外科疮疡等病。为了发掘中草药资源,给畜病防治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药物,笔者在川南的合江、川东的荣昌等地,用葎草提取液进行仔猪白痢的治疗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同时采收开花前菊芋秸秆和葎草,测定其营养成份,菊芋秸秆和葎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6%、16.81%;粗纤维分别为20.86%、14.89%;菊芋秸秆和葎草18种氨基酸中天门冬氨基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矿物元素中铁、镁含量最高。经消化试验,测得结果:菊芋秸秆和葎草的可消化粗蛋白分别为7.56%、6.27%;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34.1%、30.36%,中性洗涤纤维38.81%、30.99%。菊芋秸秆的消化能为4.16MJ/㎏,葎草的消化能为3.42MJ/㎏。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葎草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盐酸浓度为影响因素,以生物碱得率为指标,优选生物碱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生物碱颜色反应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定;采用酸碱滴定方法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葎草生物碱中含有乌头碱。葎草中生物碱的提取温度70℃、时间60 min、料液比1∶30、盐酸浓度2%为葎草中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精密度实验RSD为2.11%,加样回收试验RSD为1.46%,稳定性试验RSD为1.80%。结论:该工艺条件下葎草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简便、快捷,生物碱得率达0.283%;精密度较高、稳定性较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蜜蜂杂志》今年第8期上有文章介绍将葎草作为蜜粉源植物引种,我认为此举实属不妥。不错,葎草对养蜂来说是秋季优良的粉源,但我经过查资料得知葎草又名拉拉秧,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匍匐茎生长迅速,常耗去土壤大量的水肥,而且缠绕在果树和庄稼上面,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是农业生产上令人头疼的恶性杂草之一。就其本身的用途来说,除了可少量入药外,并无多大利用价值。如果将其引种至某地,它会以很快的速度蔓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肥、阳光,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成为当地一害。因此,从总体上说引种葎草实属弊大于利,它给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葎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试验将48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葎草提取物低剂量(100 mg/kg)组、中剂量(200 mg/kg)组及高剂量(300 mg/kg)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按体重灌胃葎草提取物100,200,300 mg/kg,每天1次,连续灌胃30 d。肌肉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用以检测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注射鸡红细胞,取腹腔液,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表明:葎草提取物中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1)。说明葎草提取物能提高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葎草醇提物对小鼠分泌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本试验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制作小鼠腹泻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精神变化、体重变化、DAI评分、结肠肠壁厚度及小肠病理切片变化的情况,评价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葎草醇提物对治疗组小鼠精神恢复、体重及小肠绒毛恢复等均有明显的作用;治疗组相对模型组体重有上升趋势,但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DAI评分明显降低,且与空白组相比DA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肠壁厚度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显著。病理组织学观察,空白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各层次结构清晰,绒毛间质无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而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紊乱,大部分绒毛脱落,绒毛表面有炎性渗出,绒毛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盈。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症状明显改变,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绒毛表面炎性渗出大部分消失,绒毛间质无明显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肠结构与正常组织大致相同,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葎草醇提物对小鼠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为分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菌是产生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资源。试验欲从中草药葎草中分离具有抗致病菌的内生真菌,为防治畜禽疾病提供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试试从葎草中分离出21株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SS3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该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SS3具有镰刀菌属的表型特征,经过rDNA的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JF262912)分析,该菌与镰刀菌属的同源性达到了99%。本试验首次分离药用植物葎草的内生真菌,其中具有抗菌特性的内生真菌SS3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其属于子囊菌亚门[Amon Ascomycetes]、镰刀菌属[Fusarium]。  相似文献   

20.
<正> 葎草,又叫勒草,拉拉秧,拉拉蔓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桑科,葎草属。茎和叶有倒刺,叶对生,叶片呈五角形,近肾状,直径7—10公分,叶柄长15—25公分,雌雄异株,花呈淡黄绿色,籽为淡黄色,扁园形,为野生。对土壤及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除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以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沟边路旁的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