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州市是四川省的马铃薯生产大市,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它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其中万源市、宣汉县、渠县、开江县是我市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常年种植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以种植春马铃薯为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市马铃薯生产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栽培技术的提高和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的完善已刻不容缓,探索一套丘陵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对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马铃薯、燕麦品种结构单一,配套栽培技术落后,生产过程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使得产量提高不明显、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引进筛选优良品种,集成技术模式,总结关键的栽培技术,制定《春茬马铃薯秋茬燕麦栽培技术规程》,使生产者有据可依,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为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建标准化春茬马铃薯秋茬燕麦种植基地,加大生产规模。提高人们对燕麦饲草产业的认识,带动我市畜牧业发展[1],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马铃薯在我市各县市区常年均有种植,小规模零星种植主要以自食为主,依托区域优势大面积种植主要是面向长春市、周边城市及国内市场需求。(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区位优势,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地方名牌,发展马铃薯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马铃薯产业做成一个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支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南安市主栽冬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在1600公斤左右徘徊。为了提高马铃薯单产,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春粮增产和农民增收,2006年冬至2012年春,南安市种植业管理站积极探索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我市冬种主要粮菜兼用的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多亩,为了进一步加强秋冬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市从1999年开始引种克新3号、中薯3号、春薯4号等脱毒马铃薯良种,在我市的水头、东田、溪美、罗东、洪濑等乡镇多点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引导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 农产”形式,以推动脱毒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我市经几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据示范统计资料显示,脱毒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100.6公斤,比非脱毒马铃薯亩平均增幅20%—25%,增收节支287.5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浙江省长久以来的粮菜兼用作物,并且在最近几年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关于春、秋季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技术,种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高、质量优、收益好。本文主要针对此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滕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一年三熟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二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49 763元/hm2、春马铃薯(三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77 363元/hm2。该文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早春拱棚马铃薯、地膜花生、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0,(11)
冬春早熟马铃薯种植是大姚县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作为马铃薯的全新栽种方式,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增大产量与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将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为大姚县冬春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浙江省的传统粮菜兼用作物,近几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春马铃薯、秋马铃薯和冬播设施马铃薯等种植模式,种植产量高、商品性佳、效益好。选用优良品种的东北脱毒种薯,地膜覆盖,施足基肥等是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选用优良品种的春季小整薯,适期播种,及时除草抗旱是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王洛芳  王景 《油气储运》2009,(10):38-39
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山东省常年种植面积在13.33万公顷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滕州、平邑等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完善、集成的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在我县既是粮食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但由于种植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不成熟,无强势龙头企业支撑,产值低、附加值低。通过对马铃薯产业的调研,找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发展对策,进而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川、陕、甘3省结合部,是四川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和商品马铃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是扶贫救灾作物,我市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贫困山区和半山区,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由于常年种植,病毒逐年累积,种薯退化加重。适合本地的高产优质品  相似文献   

13.
通江县地膜马铃薯生产潜力分析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县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其中春马铃薯15万亩,秋马铃薯5万亩),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的15%左右,年产量3.5万t,总产量居全县粮食作物的第四位。马铃薯产业是我县发展旱作农业的又一最佳选择,对保证我县粮食生产安全(食物)和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宣威市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产,常年种植马铃薯40多万亩,年产鲜薯50万t。由于种植品种抗病能力逐年下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为害损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阻碍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晚疫病流行年份的2004年,发生30多万亩,大面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溪市马铃薯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种植历史、生产现状、种植规模布局及制约因素等概述,并对该区域的马铃薯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模式探讨以及冬作和早春作马铃薯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的规范,探索出该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最佳模式,对促进玉溪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及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对红桥乡的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自然环境概况、马铃薯的种植历史、生产的现状以及种植规模等等,也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选择一些合适的栽培技术。同时对该地冬作和早春作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规范了其管理措施,提供一些适合红桥乡种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求促进该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可以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率。1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正>一、马铃薯产业现状㈠马铃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区域马铃薯产业是秦州区近几年来一直重点发展的农业项目之一,为了保证全区马铃薯生产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秦州区提出了"推动、发展、提高"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思路。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播种1万公顷左右,平均每公顷产22500公斤,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地  相似文献   

18.
<正>寻甸县马铃薯栽培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春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寻甸县山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冬季马铃薯迅速发展,已成为寻甸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主要产业。目前全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但生产中存在着脱毒种源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在全世界粮食作物中,其总产量排名第四.全世界有155个国家种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00多万hm2.产量3.5亿t.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460万hm2左右,约占世界的25%.总产量7000多万t,约占世界的19%.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全国有22个省(市、区)种植马铃薯;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502万hm2,鲜薯总产7435.5万t.随着人们对马铃薯的日益重视,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薯片薯条加工企业及膨化食品加工企业陆续上马.马铃薯产业势必逐渐兴旺.但在生产中还存在优质脱毒种薯使用面积较少、栽培技术落后、热门品种紧缺、技术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介绍一套在生产中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北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适宜马铃薯生长。全市常年种植马铃薯15万亩.总产量90万t。马铃薯产业是本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种薯、加工用薯和菜用薯三大生产区域。近几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视.本市已经建成一套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现将该技术体系中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