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摸清鄂尔多斯地区的林木病害种类,笔者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经整理鉴定有11目16科29属48种真菌引起51种林木病害,是鄂尔多斯地区林木真菌病害种类的首次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林木真菌病害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区划,将东北林木真菌病害划为七个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病害区、呼伦贝尔草原护牧林病害区、大兴安岭南部防护林用材林病害区、松辽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小兴安岭用材林病害区、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及长白山用材林水源林病害区。并对每一区的自然概况、病害种类和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林木真菌病害地理分布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林木真菌病害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区划,将东北林木真菌病害的为七个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病害区,呼伦贝尔草原护牧林病害区,大兴安岭南部防护林用材林病害区,松辽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小兴安岭用材林病害区,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及长白山用材林水源林病害区。并对每一区的自然概况,病害种类和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锈菌引起的林木病害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阐述锈菌演化进程与其基本特征,记述四川林木锈菌科属种类及寄生范围,并论述林木锈菌危害类型,为综合治理林木锈病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扼要地论述了五年来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特点和林木病原分类、林木病害生态条件、林木病害预测预报以及林木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省林木病害种类很多,分布较为普遍,有些病危害还相当严重。但由于过去对林木病害方面的知识普及不够,致使一些单位不能及时识别病害种类,更不能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相应措施,而使生产蒙受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本讲座仅就林木病害的概念、我省林木病害常见的类型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作一粗浅介绍,以期对各地林木病害防治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赵明荣 《湖南林业》2005,(12):23-23
林木根部病害种类不多,但往往对林木造成毁灭性危害。林木根病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的。根病的传播速度较慢,但由于病害在地下发展,初期不易发现,往往失去了早期防治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赵明荣 《云南林业》2005,26(5):19-19
林木根部病害种类不多,但往往对林木造成毁灭性危害。林木根病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的。根病的传播速度较慢,但由于病害在地下发展,初期不易发现,往往失去了早期防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杨晗 《绿色科技》2014,(1):234-235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属于集体的森林、林木以及林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内容是要分山到户,确定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相关林木的使用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流转相关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真菌病害是林木的主要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突破,转录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林木真菌病害研究,主要包括致病和抗病关键基因的挖掘、林木防御物质的动态合成、抗病分子育种等方面,但林木如何抵御真菌病害及其两者间的互作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中通过对林木遭受真菌侵染后的转录组信息和代谢组信息进行探讨,包括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林木防御关键基因和关键代谢物、关键防御机制及功能网络等,将在理论上丰富林木响应真菌病害侵染的过程,为林木和真菌病害的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林木抗性育种和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此外,基于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在林木真菌病害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对林木基因组研究、多组学联合研究以及病原菌组学研究等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真菌病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系统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种类,采到罹病林木11科22种(属),鉴定出林木病原107种,引起病害134种。病原分类分别为真菌83种、螨类6种、寄生植物3种、细菌1种,生理性病原14类。病害种类按寄生部位分,叶部病害74种,干部病害38种,枝梢病害17种,种实、根部病害较少。按树种分,青海云杉病害23种,青杄病害13种,人工栽培杨树病害18种,山杨病害18种,桦树病害10种,山柳病害8种,华北落叶松病害6种,祁连圆柏病害5种,油松病害5种,梅属植物病害5种,苹果属植物病害3种,小檗属植物病害4种,杜鹃类病害3种,忍冬病害2种,其他林木病害8种。  相似文献   

12.
林木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病害不仅使林木生长受到抑制,林产品变质或减产,甚至造成林木大量死亡。因此,在尽力扩大森林资源的同时,应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长白山区是吉林省木材生产基地,延边、白山、通化、吉林的18个市县,森林面积近5.5×106hm21长白山区主要林木病害在长白山林区,由于森林类型很复杂,生物多样,所以森林病害的种类繁多,有近400种林木病害,但据多年的观测,其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22种。其中又以松针锈病、松落针病、松苗立枯病、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相似文献   

13.
林木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引起林木炭疽病的病原真菌分类研究和林木炭疽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种类、传播与侵染方式以及病害的流行与防治等方面研究现状。对于今后林木炭疽病的研究热点也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四川林木病害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经济林三个垂直分布带.在各带内的低山、中山和亚高山分布带具有林木病害的种类差异性、地带集中性和发生阶性的特点,可以认为是综合治理的森林地理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营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 内容广泛 <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收录了<中国真菌总汇>中的2 015个分类单位,承接1975年前的部分历史资料;查阅整理了1975-2005年间出版的较为系统的专著,<中国乔灌木病害>、<中国真菌志>的相关卷、<山东林木病害志>、<云南森林病害>、<广东省栽培药用植物真菌病害>、<台湾常见树木病害>、<落叶松真菌病害>、<果树林木病害生态图鉴>、<中国森林病虫害普查名录>、<中国主要树种病原名录>等和全国农林院校、研究院所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234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四川林木病害调查和研究50年的简史。解放前(1933—1949年)林木病害研究以分类为主,防治偏少。建国后(1950—1986年),我省开展了大规模的专业调查,专题考察和科学试验,其特点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原始林病害调查转向人工林病害试验;苗圃病害至人工幼林病害研究;经济林病害至用材林病害研究;叶部病害直至枝干、根部病害研究;研究对象与年俱增;试验内容逐步深入;防治水平已由单一方法走向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阶段。当前,林木病害发生严重,损失巨大。从历史经验获得启示,随着人工纯林面积增加,结构功能衰退,生态条件变化,未来林木病害的发展趋势必然更加严重,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四川林木病害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四川东部盆地及西南山地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主要林木病害种类多于四川西部高山山原峡谷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林木灾害性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区域相对集中,流行因素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可以认为,林木灾害性病害的地理分布规律是组织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生态地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林木生态性病害及其生态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林木病害大面积成灾的发展趋势,受到普遍的关注。根据林木病害形成灾害的状况和特征,作者提出了林木生态性病害。这一概念是指在不恰当的培育经营条件下,林木生长发育的长期过程因森林生态环境遭受干扰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动态关系的失衡开失调,从而引发林木病害的灾害现象。人为经营活动等是诱导因素,森林结构,立地条件等是根本因素,而生物等伴生侵染性因子是促进因素。为了长期控制灾害,应实丢  相似文献   

19.
毕湘虹  魏霞  邓勋 《林业科技》2006,31(6):18-21
对天然红松林与人工红松林大型真菌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天然红松林内大型真菌为211种,林木病害主要以立木腐朽菌危害最为严重;人工红松林大型真菌种类为47种,林木病害主要以枝干和叶类病害危害最为严重。单一树种的人工红松林直接影响到大型真菌种类的减少,又形成了适合病原真菌流行的高密度和大面积的适宜寄主,从而造成侵染性病害的严重发生。这说明,真菌生物多样性是随着林内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木青枯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南方桉树,木麻黄,桑树等林木青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对我国主要林木青枯病害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加以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