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烟叶质量一直是烟草研究的热点,大量统计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评判烟叶等级。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的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序列几何关系的度量来比较系统中多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其紧密程度可由序列曲线间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来度量,灰色关联分析在挖掘烟叶化学组分信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烟叶化学成分作为主线,综述了烟叶品质评价的现况,并对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比较了几种经典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算法和性质,以期为卷烟工业构建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讨论了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分析了求解建筑热湿负荷的国内外现状及建筑热湿负荷的影响因素,指出建筑热湿系统是一非本征灰色系统,并对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建筑热湿系统提供了思路,最后指出该方法能够得到建筑热湿负荷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3.
邓宗竹  刘德俊  姜东方 《油气储运》2011,30(11):811-815,4
加油站安全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结构的非线性系统,可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参评数据序列与标准数据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标准安全等级,即为加油站的安全等级。通过对加油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加油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该方法对某加油站进行安全评价,得到其安全等级为Ⅱ级,评价结果与加油站实际运行状况相符。这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能够为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系运用系统思想分析小麦育种问题的尝试。小麦的产量形成可视为一个系统,产量因素之间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有机联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观点;产量可分解为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后者的可继续分解性体现了系统的层次性观点,据此提出在分析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时采用分层次回归和多级通径分析方法,以避免传统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中自变量之间仍存在的因果关系。产量构成因素决定产量体现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配置则体现了系统结构优化的观点,据此提出了研究产量结构优化的定量化方法.不同生态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产量结构,这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互作的观点。而杂交小麦的产量系统当考虑亲本有关性状对其的影响以及杂交 F_1产量的信息对亲本选配的反馈,则可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安西县4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因素与效益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养殖业占有较大优势,但效益较差,认为在该系统中,发展经济作物,提高草食家畜的生产效益,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总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长输管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云飞  孟繁博  朱富斌  陈杨 《油气储运》2013,(12):1289-1294
通过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指标(因素)体系的综合分析,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对管道风险指标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油气管道定量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区间,并结合专家评分,对管道进行风险评定。将此方法应用于盘锦输油管道(曙光首站-东郭阀室段),结果表明:最大危害因素为第三方破坏,其次为腐蚀破坏,而自然灾害和管道本身存在缺陷相对为较安全因素。灰色层次分析法综合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的优势,不仅可以对风险因素进行细化分析,而且灰色理论可以对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进行更灵活的处理,使得评价模型和评价过程更符合客观规律,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表6,参12)  相似文献   

7.
大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的有关理论原理,结合大型灌区的实际状况,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大型灌区水资源的承载力。在确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为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法是一种半定量风险评价法,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其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都很不完善.为有效处理评分中存在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到管道风险评价中,通过对影响管道风险的评价指标(因素)体系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灰色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了由第三方破坏指数、腐蚀指数、设计指数、错误指数、介质危险指数5大指标体系构成的管道系统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权重.在油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中应用关联分析法,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研究了构成小麦产量因子与小麦产量的关联度,提出了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此法完全适用于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10.
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wheat dwarfing genes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is crucial for the proper utilization of dwarfing gen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edigree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classify wheat cultivars widely planted in major wheat 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dwarfing genes they carried. The effects of the dwarfing gene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ns (GA3)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were analyzed. Screening of 129 cultivars by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58 genotypes of wheat contained the dwarfing gene Rht-B1b, 24 genotypes of wheat contained Rht-D1b gene and 73 genotypes of wheat possessed Rht8 gene. In addition, among these 129 cultivars, 35 geno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contained both Rht-B1b and Rht8 genes and 16 geno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contained both Rht-D1b and Rht8 genes. Wheat cultivars with the dwarfing genes Rht-B1b or Rht-D1b were insensitive to GA3, while the cultivars with the dwarfing gene Rht8 were sensitive to GA3. Most of the wheat genotypes containing combination of Rht8 gene with either Rht-B1b or Rht-D1b gene were insensitive to GA3. The plant height was reduced by 24.6, 30.4, 28.2, and 32.2%, respectively, for the wheat cultivars containing Rht-B1b, Rht-D1b, Rht-B1b + Rht8, and Rht-D1b + Rht8 genes. The plant height was reduced by 14.3% for the wheat cultivar containing GA3-sensitive gene Rht8. The coleoptile length was shortened by 25.4, 31.3, 28.4 and 31.3%, respectively, in the wheat cultivars containing Rht-B1b, Rht-D1b, Rht-B1b +Rht8 and Rht-D1b + Rht8 genes, while the coleoptile length was shortened only by 6.2% for the wheat cultivar containing Rht8 gene. We conclude that GA3-insensitive dwarfing genes (Rht-B1b and Rht-D1b)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wheat improvement in dryland because these two genes have effect on reducing both plant height and coleoptile length. In contrast, GA3- sensitive dwarfing gene (Rht8) is a relatively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wheat improvement since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lant height of wheat, but has less effect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赤霉酸敏感性测定和系谱追踪方法,对河北省历年来培育的主要冬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70.8%的品种的矮秆基因来自农林10号;22.2%的品种的矮源为赤小麦;6.9%的品种的矮源为郑引1号。52.4%的河北省定名品种的矮秆基因来自赤小麦。部分品种的矮源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水稻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水稻矮秆基因研究利用情况,为全面了解水稻株高遗传与发掘新矮源提供讯息,供水稻矮化育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株型的矮化调控是遗传育种的一项热门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植物矮化机理、矮化基因、矮化遗传育种等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黄瓜、番茄、南瓜等园艺作物均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矮化研究体系。矮化植株株型紧凑、冠幅小,能够有效提高抗倒伏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管理便利的优点,因此矮化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激素调控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矮化调控手段,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改变节间长度和数目,从而调节高度,达到矮化植株的效果,常用激素有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乙烯等,这些激素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矮化突变体的形成有关,且各种激素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综述了禾本科、茄科、葫芦科等植物矮化基因的研究现状,激素调控下矮化突变体的形成,矮化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矮生性状分子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植物矮化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个云南矮秆稻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4个云南矮秆稻种的矮生性遗传以及矮秆基因对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3个籼稻矮秆品种的矮生性都受制于与sd_1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粳稻雪河矮早的矮生性受与大黑(d—1)及矮秆糯,单215(sd_1)均不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控制,暂名为sd—s(t)。具有sd_1基因的水稻品种,其株高列GA_3反应敏感,将可能作为鉴别矮生基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几种作物GA受体的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水稻中已克隆出GA受体GID1基因,其功能丧失会导致植株矮化。同时,在拟南芥中也克隆出3个相关的GA受体基因。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在不同作物中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及测序,根据这些片段的序列从数据库中得到对应的EST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水稻与高粱、小麦、玉米(GID1A和GID1B)和棉花中GA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1.44%、81.36%、80.50%、79.14%和63.13%。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植物上,矮化是一个优良的农艺性状遥近年来,各种矮化相关基因被鉴定和克隆,其中大部分是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油菜素类固醇类等)合成、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其功能缺失或过量表达会造成植株矮化的表型;此外一些多胺类合成基因、细胞壁相关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类基因以及其他一些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也被发现其功能的缺失会造成植株矮化。就近年来发现的与植物矮化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利用这些基因进行农艺性状改造及矮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导入Rht10基因的八倍体小偃麦的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矮秆基因Rht10导入八倍体小偃麦中获得了染色体数为2n=56的矮秆稳定材料攀89074-1-1-1,其中Rht10基因表现了极强的降秆能力,同时攀89074-1-1-1的幼苗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表明Rht10基因能在八倍体小偃麦遗传背景中正常表达,用该矮秆小偃品系与含有小麦-簇毛麦6VA/6AL易位系92R137杂交,对F2群体的植株株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体分析表明,Rht10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呈显性遗传,从该群体中能够获得一批半矮秆、分蘖力强、抗锈病和白粉病的株系,可望从中培育结合中间偃麦草和簇毛麦优良基因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新疆育成的春小麦系列和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赤霉素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04单04、04单08对赤霉素反应均不敏感,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其中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隐性矮秆基因.可作为发展新疆范围内育种新矮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