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0):1436-1438,1464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biomass accumulation, degradation and saccha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Method] With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as material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2012 to November 2012 to explore monthly biomass changes and degradation and saccharification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Result] Plant height was improving upon time; holocellulose and cellulose contents were increasing with dry weight of shoot system increasing and achieved the peak at 78.1% and 40% in September.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aOH pre-treatment efficiency is better, when Triarrhena lutarionparia was treated with 2% NaOH at 100 ℃ for 20 min and reducing sugar yield achieved 178,42 mg/g. [Conclusion]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can be materials for ethyl alcohol production and 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is from middle September to middle October.  相似文献   

2.
[目的]充分了解深圳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方法]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本底调查,分析了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以及受威胁的原因。[结果]大鹏半岛野生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共66种,隶属23科50属。根据IUCN相关评估标准,属于极危状况(CR)的植物有2种、濒危(EN)的有11种、易危(VU)的有23种、近危(NT)的有2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8种。[结论]提出了建议保护的13种野生植物名单,并给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石围天坑群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仕林  张婷婷  马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58-18560
[目的]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结果]大石围天坑群区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蕨类植物共有4属,分别为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ume)、贯众属(Cyrtomium Presl)、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和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共15种,其中,复叶耳蕨属有1种,为西南复叶耳蕨[Arachiodes assamica(Kuhn)Ohwi];贯众属共有5种,分别为贯众(C.fortunei J.Sm)、尖羽贯众[C.hookerianum(Presl)C.Chr]、尖耳贯众[C.caryotideum(Wall.exHook.et Grev.)Presl]、镰羽贯众[C.balansae(Chrit)C.Chr.]和山地贯众(C.forunei J.Sm);鳞毛蕨属共有5种,分别为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Chr)、奇数鳞毛蕨[D.sieboldii(van Houtte)O.Ktze.]、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L.)O.Ktze]、狭鳞鳞毛蕨[D.dickinsii(Baker)C.Chr.]和齿头鳞毛蕨[D.labordei(Christ)Ching];耳蕨属共有4种,分别为黑鳞大耳蕨[Polystichum makinoi(Tagawa)Tagawa]、革叶耳蕨(P.neolobatum Nakai)、乌鳞耳蕨(P.piceo-paleaceum Tagawa)和对马耳蕨[P.m tsus-simense(Hook.)J.Sm]。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根据药物功效可以归为清热止痛类、平喘化痰类、解毒利尿类、止血收敛类、驱寄生虫类、治骨伤类、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及镇惊、平肝、降压、安神类。[结论]大石围天坑群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蕨类植物的生长繁衍,蕨类植物资源分布数量与繁殖程度上较为丰富,是桂西重要的植物资源,且该地蕨类植物中的植物活性成分相对较高,保护这一重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鳞毛蕨科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秦素平  张志雯  陈于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21-17822
[目的]研究3种木犀科药用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为木犀科药用植物的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木犀科的迎春(J.nudiflorum)、连翘(F.suspensa)和金钟花(F.viridissima)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3种木犀科植物的花粉粒赤道面观呈椭圆形、卵圆形,极面观呈3裂圆球形、3裂片状,外壁表面具有清楚的网状雕纹,网眼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这3种木犀科植物的种间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产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宪锋  邱贺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0-5050,5175
报道了采自汕头市澄海区的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分别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Linn.)Engl]、多枝狼尾草[Pennisetum polystachion(L.)Schult],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植物数字检索信息系统。[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企业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QL(Structure QueryLanguage)语言设计了植物数字检索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内蒙古地区植物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与检索,检索关键词包括植物科、属、学名、中文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采集人、采集地、保护等级等。[结论]为解决在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的物种鉴定和植物标本馆的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细毡毛忍冬叶绿原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 Hemsl.)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利用,并为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毡毛忍冬叶中共分离得到6个绿原酸类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I)、绿原酸甲酯(II)、绿原酸乙酯(III)、5-caffeoyl-1,3-quinide(IV)、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Ⅴ)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Ⅵ)。[结论]除绿原酸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张荣祥  都姣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34-9534,9567
[目的]为科学利用石松科植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而对黔产扁枝石松干燥全草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黔产扁枝石松中共分离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乙-酰基齐墩果酸(Ⅱ)、阿魏酸(Ⅲ)、β-胡萝卜苷(Ⅳ)和石松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利用RNAi技术研究植物基因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技术克隆一系列RNAi双元载体所需要的元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CamV35S)、氨基糖苷3'-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信号(nos),并进行组装,在双元载体质粒pCAMBIAl301的基础上构建目的载体。[结果]通过7种中间载体的构建,最后成功得到双元载体质粒pHBMT14。[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以后的植物基因组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常见鼠尾草属植物AFLP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地区鼠尾草属(Salviaspp.)植物的7个种23份样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6对引物用于扩增北京地区鼠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银染后在灯光下统计扩增条带数,构成二进制矩阵表。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结果]对23份鼠尾草属植物进行AFLP分析,得到36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9个,占总扩增位点的97.82%。在遗传距离为0.32的水平下,23份鼠尾草属植物样本归为7个组:一串红(S.splendens)组、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组、朱唇(S.coccinea)组、雪见草(S.plebeia)组、丹参(S.miltiorrhiza)组、荫生鼠尾草(S.umbratica)组和罗马尼亚鼠尾草(S.officinalis)组。蓝花鼠尾草、朱唇、雪见草、丹参、荫生鼠尾草、罗马尼亚鼠尾草与一串红的亲缘关系依次增远;一串红种内,自选品种(系)与商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开展鼠尾草属植物的种间和种内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廖莎  李巧云  关欣  黄慧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50-16752
阐述了芒荻类植物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利用价值,及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利用芒荻类能源植物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建议发挥芒荻植物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应,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湘杂芒2号、芒/南荻杂交种、2年生南荻无性繁殖苗和3年生南荻种子苗为试验对象,测量、计算芒草不同节间含水率、外径、原始截面面积、茎秆截面惯性矩、最大荷载、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研究芒草茎秆的弯曲特性.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芒/南荻杂交种、2年生南荻无性繁殖苗和3年生南荻种子苗的茎秆最大弹性模量分别为6 377.07、...  相似文献   

13.
芒属能源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属植物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近年来引起了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对促进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芒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种类及特点,概述了其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优势与利用途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芒属能源作物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和SSR标记分析芒荻类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和荧光SSR技术对22种芒荻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SSR引物各12对,其中ISSR引物共扩增出21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6.86%,Neis指数为0.301 8,平均Shannon指数为0.462 8;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67.68%,Neis指数为0.111 5,平均Shannon指数为0.193 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芒荻类植物资源中除五节芒外,相同地域内的芒、荻和南荻在遗传学上难以区分;芒荻类植物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域分布有一定相关性。Mantel检验显示,2种分子标记在22份芒荻类植物资源间相关不显著(r=0.374,P0.05)。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华北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小浆果树种,蓝靛果忍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系统地介绍了蓝靛果忍冬的抗氧化性能、医疗保健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说明.研究结果对蓝靛果忍冬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培育及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野扇花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扇花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野扇花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特殊粒色小麦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特殊粒色(彩色)小麦的来源,并通过对特殊粒色小麦的品质现状、在小麦育种中的遗传机理及利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彩色小麦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在膳食平衡中的保健作用,简述了紫甘薯的开发利用现状、优质品种选育、应用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韶阳  刘玉龙  程镇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54-17256,17259
首先介绍了南沙群岛开发利用现状,然后在充分分析南沙群岛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指明南沙群岛的开发利用前景,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