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明谨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16-117
对茶园的茶树进行修剪可以平整其茶蓬面,控制其树冠高度,方便茶叶的采摘和病虫害的管理.不同的茶园修剪方法对于茶园的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两种新的茶叶品种翠玉茶树和金萱茶树,分析茶园采取不同的茶园修剪模式(夏剪和冬剪应用不同平面、弧面等茶蓬面修剪模式的轻修剪模式),对于这两个品种茶叶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休闲的饮品,茶叶树的管理也需要一些技巧,从茶叶的播种、茶地的选择、施肥、水土保持,到茶树的修剪、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要悉心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良的茶叶。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栽培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广大茶农在注重茶叶高产的同时更要注重茶叶优质,因而在栽培管理方面,抓好茶叶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耿马县勐撒镇自然环境优越,茶园的生态环境较好,对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每年仍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所以,针对勐撒镇主要病虫害提出防治对策,旨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茶叶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唐朝时期"中国茶"东渡日韩;明清时期,流传到中亚;到17世纪,茶叶已经成为英伦贵族间的饮食习惯。当下,茶叶早已成为大宗出口的商品。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广大"茶友"需求来讲,茶叶的需求标准朝着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性的方向发展。同样国际上对茶叶卫生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这对我国的茶树培植和茶叶生产是个艰巨的挑战。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  相似文献   

5.
<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建设从最常规的基本茶园建设到立体茶园发展,实现了从普通茶园到无公害茶园再到有机茶园的跳跃。1.茶树管理部分茶园区域内可能因干旱等自然原因出现死苗现象,必须及时更新补苗。合理开展修剪,包括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夏剪、冬剪两种轻修剪模式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叶蝉数量少,对茶树为害极轻,虫口密度以夏剪稍高于冬剪;在春茶结束后即实施夏剪,6~10月间其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冬剪,表明在叶蝉为害高峰期之前,采取轻修剪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减少虫害损失。不同轻修剪模式对茶叶产量影响较明显,夏剪的春、夏茶产量分别比冬剪高21.3%~36.5%、6.61%~26.3%,对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茶树修剪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序,而茶叶采摘更是一项耗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作业.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大批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力日趋紧张,茶叶主产区常出现无人剪、无人采或不能及时采、强采乱采等现象,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机械化修剪采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带动了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茶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豫西南茶区茶树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修剪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科学修剪可抑制茶树主枝徒长,使枝条发育均匀、萌芽整齐,培养具有矮、壮、宽、匀的茶蓬,扩大采摘面积、提高采茶工作效率、延长生产年限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茶叶优质高产,茶树修剪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科学修剪可抑制茶树主枝徒长,使枝条发育均匀、萌芽整齐,培养具有矮、壮、宽、匀的茶蓬,扩大采摘面积、提高采茶工作效率、延长生产年限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1幼龄茶园定型修剪幼龄茶树一般"以采代剪、采剪结合",用平剪的方法培养树冠。具体做法是持续反复地打顶采摘。根据茶树品种特性确定定剪的高度与次数,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峻 《河南农业》2020,(13):11-11
茶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对于不同年龄的茶树,应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以塑造理想树冠,提高茶树的经济价值。一、定型修剪茶树在幼龄时一般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一)第一次定型修剪移栽的茶苗有75%以上长到30 cm时,即可修剪。如果生长不够,可推迟到第2年春季茶树停止生长后进行修剪。一般情况下,第一次修剪以距离地面15~20 cm为宜,此时对定型茶树的骨架十分重要,要做到精细操作,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松阳县是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地,茶叶生产是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支柱。土壤为茶树输送养分,土壤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茶产品的质量。今天,人们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也高,更加重视茶叶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茶农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加强了对茶园土壤和茶叶污染的检测与防范。基于此,从浙江省松阳县的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当地的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昌文 《农技服务》2014,(6):238-239
本文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茶叶的过程中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份简要的指导。内容包括茶园的选择与规划、茶苗移栽补苗、茶田除草浇水施肥、茶树修剪、茶叶采摘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必要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茶树采摘不仅关系到茶园生叶产量,而且也影响制茶品質。茶树采摘是提高生叶产量,改进茶叶品質的农业技术关鍵措施之一。近年来,有关茶树采摘問題,不仅科学研究单位进行了不少試驗,而且学术界也展开了热烈的討論。据已发表的文献分析,大多数的論点是,当前群众茶叶生产所用的采摘方法,还存在不少缺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須进行改革。改革的方法是将留魚叶采摘法改为留真叶采摘法。可是,何时留、留多少;在茶树生长、茶叶生产条件以及制茶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稳定增产的要求,采摘和留养又应如何結合,所有这些問題,都是目前采摘茶叶爭論的焦点。十年来我所进行过一系列的采摘研究工作。結果証明,茶树采摘和留养必須根据它的总发育周期和年发育周期的生长特性,依照制茶工艺要求,应用系統的适当采摘方法,才能取得稳定的丰产优質效果。茲就已积累的一些資料,提出討論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栽培管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茶园的立地条件、茶树的品种选择、种植、水肥管理、茶树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摘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更好地建立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茶树修剪机     
张明 《农家致富》2012,(21):26-27
茶树修剪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于机械化茶园来说,要保证树冠整齐,形成理想的茶树采摘面,实现机械化采茶,机器修剪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我国以往的茶树修剪多是采用人工修枝剪进行的,费时费力,作业质量较差。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茶树修剪机,目前已有单人、双人和重修剪机等机种。  相似文献   

17.
宣汉县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宣汉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主要从新茶园的建立、茶树的修剪、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为无公害茶叶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茶是我国人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它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保健作用,还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它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0后,国内外市场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茶树修剪是提高茶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次修剪茶树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修剪叶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问题。因此,倘能对这些茶树修剪叶回收后提取其有效成分来制作除臭剂及绿色饲料,并进行商业利用,除可活化资源使用效能外,还可增加农民收益。为做好产品生产以及服务销售的有效规划,将生产运营流程分为除臭剂和饲料两大产品线来阐述其运营模式,并结合互联网+的知识,利用茶金平台实现对供应方-运输方-各大工厂-营运企业四个主体的统筹,提高公司与合作伙伴的交流效率,使得信息共享更具时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