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调查表明,2002—2004年曲麻莱县三年平均可食鲜草产量为1 061.55kg/hm2,比1986年下降42.96%;全年理论载畜量为94.36万羊单位,近二十年下降44.20%。以现有牲畜数量计算,全年已超载12.67%;冷季草地超载28.75%,暖季草地达到理论载畜量的91.65%;全县的牲畜总量应控制在100万个羊单位以内。  相似文献   

2.
玉树县国营牧场草地资源理论载畜量为38136只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地载畜量为29396羊单位,冬季围栏草地载畜量为8051羊单位,人工草地载畜量为689只羊单位,分别占理论载畜总量的98.84%和1.16%。现有家畜量为32457羊单位,盈余5729羊单位,基本达到草畜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和监测,科学地计算出全县理论载畜量,发现全县有14个乡镇有牲畜发展潜力,8个乡镇超载过牧;全县理论载畜量为690854个羊单位,与实际载畜量(621663个羊单位)对比发现尚有69192个羊单位的发展潜力,提出了饲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新标准,2005年通过对共和县12个乡草地牧草产量的调查,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06.9万hm2,平均产草量(干草)1566.69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179.49万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饲草资源尚有盈余。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CP)产量为基础,分析评价了不同放牧季高寒草地的承载力。结果表明:6—8月份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升高,且以7月份增幅最大,产量分级走高且趋于分散。可食牧草CP和磷含量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钙含量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8月可食牧草产量和CP产量为基础的冷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117.75万个羊单位和105.73万个羊单位,暖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258.35万个羊单位和252.00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远低于暖季;冷季和暖季草场基于CP产量的载畜量分别较产草量载畜量低12.01万个羊单位和6.35万个羊单位,以CP产量为基础核定草地承载力能更加合理地反映放牧家畜与草地营养供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7.
曾植虎 《青海草业》2011,20(3):50-52
互助县位于海东农业区。2008年农田种草面积达0.8×104 hm2,载畜量达27.74万羊单位,农作物秸秆载畜量达8.2万羊单位,天然草地载畜量为21万羊单位,全县理论载畜量为56.94万羊单位,与现有载畜量相比超载10.9%。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0.
西藏阿里草地资源现状及载畜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畅慧勤  徐文勇  袁杰  吕继照  张硕新 《草业科学》2012,29(11):1660-1664
以西藏阿里地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资源概况、草地资源类型和草地载畜量等进行了分析。阿里地区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99.37万绵羊单位,2010年实际载畜量为346.66万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相比超载15.80%。通过分析认为,阿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布局草地载畜量,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全国草原监测实施方案》和《青海省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尖扎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2048.49kg/hm2,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7.78万羊单位,草地现有载畜量为52.94万羊单位,超载35.16万羊单位,超载率为50.56%。  相似文献   

12.
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与载畜压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草地资源理论载畜量为1608.08×10^4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地载畜量为1282.84×10^4羊单位,人工草地载畜量为224.78×10^4羊单位,农作物秸秆载畜量为104.45×10^4羊单位,分别占理论载畜总量的79.77%、13.73%和6.50%。与全省2009年度存栏牲畜3020.05×10^4羊单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候的变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产力下降,组成变坏,质量下降.根据作物、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生产潜力、可食性生物量和牲畜采食率(利用率)推算出各草场类型的理论载畜量.根据气候变化周期,对理论载畜量与现实载畜量进行了周期预测,若维持目前品质和生产结构方式,预测到2024年现实载畜量将达到最大理论载畜量.  相似文献   

14.
盘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天然草场7.73万hm^2,其中:灌丛草地5.33万hm^2,疏林草地0.83万hm^2,草地1.57万hm^2,共计载畜量106553个黄牛单位,还有农作物秸秆载畜量49300个黄牛单位,总计理论载畜量155853个黄牛单位。天然草场可食牧草10余种。  相似文献   

15.
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技术的结合运用,将阿勒泰的历史资料(1985年前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放牧利用图)与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野外测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阿勒泰地区可利用草地系数、可食牧草系数、草地利用系数,建立了各季节牧场产量模型,计算出阿勒泰地区的产草量、理论载畜量、季节牧场载畜量和草地分级资料,对理论载畜量、临界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供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信息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青海玛多县草畜关系特征,对2008—2009年9个样地的实测地上生物量与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别基于线性、幂和指数函数建立回归模型,对理论地上生物量进行反演估算,并依据相关公式计算理论载畜量。结果表明:线性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009年玛多县草地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2008年;玛多县基于NDVI的2008,2009年理论载畜量分别为40.93万、57.45万羊单位,基于EVI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41.30万、59.03万羊单位;而玛多县2008,2009年年末的牲畜存栏数分别为33.11万、33.71万羊单位,可见玛多县这2年的理论载畜量尚有盈余。说明玛多县总体上正在由草畜关系极不平衡状态向逐渐草地恢复状态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回顾2005年以来对小尤尔都斯草地采取限牧、禁牧等措施的基础上,汇总分析该草原现状与生产力变化,核定小尤尔都斯草原农区单位的理论载畜量.研究表明,2019年小尤尔都斯天然草原退化面积11.38万hm2,农区单位利用草地可利用鲜草总储量19245万kg,理论载畜能力522983只羊单位,理论载畜量核定为20443...  相似文献   

18.
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地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天祝高寒草地生产潜力及现实载畜状况分析,得出:天祝高寒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因素制约;天祝高寒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理论载畜量为108.2×104只羊单位,适宜载畜量为97.1×104只羊单位,天祝高寒草地目前整体处于超载状态,超载量高达155.3×104只羊单位,超载率高达59.94%;天祝高寒区各类型区草地生产潜力及载畜状况差异颇大,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期落后的传统观念、分散单一的经营方式和对畜牧业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天祝高原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畜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推动天祝畜牧业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祁连县草地牧草生产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县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84.9×104hm2,平均产草量为2515.10kg/hm2,其中冬春草地平均产草量2720.00kg/hm2,夏秋草地平均产草量2310.00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为144.04万个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冬春草地超载24.64万个羊单位,夏秋草地略有盈余。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通过对张掖市平山湖蒙古族乡草地、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入户调查,全乡有天然草地8.67万hm^2,可利用草地6.38万hm^2。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03万羊单位,实际存栏6.843万羊单位,超载4.813万羊单位,达237%。由于草地严重超载过牧,造成温性荒漠草地退化加剧,裸露草地数量增加,水土流失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必须通过调整优化畜群结构,使饲养牲畜公母比例由1∶1.4提高到1∶2.5-3.0,改变传统的全放牧饲养方式,加快畜群周转,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