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蒿提取物,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期牧草体外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并有改善牦牛瘤胃发酵的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提高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增加代谢能(ME)和泌乳净能(NEL)(P0.05);在维持瘤胃正常发酵的条件下,青蒿提取物作为甲烷抑制剂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2.0%、1.0%、0.25%。当返青期添加0.5%时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青海高原牦牛板筋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牦牛板筋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添加食盐15g,白砂糖10g,料酒30mL时,在高压锅中煮制60min,制得的牦牛板筋品质佳。  相似文献   
4.
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原虫引起的一种梨形虫病,以侵袭牛、羊、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红细胞为主要特征。在青海省民和县满坪镇进行羊泰勒虫病调查发现,红细胞染虫率在1‰~5‰之间,平均为3.2‰,淋巴结穿刺物涂片中发现有呈紫红色的石榴体。用伊维菌素和螨净2种药物进行预防试验,表明2种药物均可降低泰勒虫病的发生率,其中伊维菌素注射液的使用效果比螨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明青海省主要牦牛饲养区海晏县牦牛的营养状况,为制定添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09—2016-08跟踪测定了青海省海晏县牧户草场天然牧草产量以及牦牛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平均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牧草可食草产量7月份高于其他月份;春季牦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秋、冬季(P0.05),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1月份、2月份、3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逐渐上升,6月份、7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7月份显著高于除6月份、10月份外的其他月份(P0.05);2月份、3月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其他月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平均日增重与血清U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综合得出,青海省海晏县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饲草供给不足,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平均日增重逐渐上升,因此,建议轮牧的放牧形式下,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发菜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应高寒地区生长且经济价值高的乌鸡鸡种,对西宁湟中某公司养殖的略阳乌鸡进行育雏、育成阶段生长发育测定,并将结果与原产地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_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著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9.
将全年四期(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天然混合牧草与油菜籽分别以100∶0、95∶5、90∶10、85∶15、80∶2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其发酵产气特性及甲烷含量。结果表明:除枯草期20%油菜籽水平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低于5%水平组及对照组外(P0.01),其他各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气速率常数随油菜籽比例的上升而增大,且20%水平组最大,除青草期外,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20%水平组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返青期外,其他三期20%水平组的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烷产量随油菜籽比例上升而降低,15%水平组的最低,特别是返青期,15%和20%水平组的甲烷产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枯黄期外,15%水平组的产气组合效应均最佳。结论认为,油菜籽可在不影响瘤胃正常发酵的情况下,抑制甲烷产量,且最佳组合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九五”时期前后农牧民纯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及“九五”时期之连年下滑的事实为切入点,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低下及农牧民税费负担较重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导致其下滑的主要原因。并从推进旱作节水,开发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农技推广和创新,加大教育,科技与资金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十五”计划新目标的途径及思路,对实践“三个代表”和提高全省农牧民纯收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