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扦插苗圃,茶苗密度很大,消耗水肥特多,合理施肥,能促进茶苗生长,若施肥不当,往往烧坏茶苗,造成严重损失。苗圃施肥,必须贯彻『少吃多餐』的原则。根据育苗实践,在茶苗生长季节每隔十天,施肥一次比较理想。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福安市当地从事茶苗生产茶农的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茶苗的扦插地选择和整理、扦插技术、扦插苗圃的管理、无性系优质茶苗标准的主要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陈尧荣 《福建茶叶》2015,37(1):27-29
本文从采穗园的选择与培植、扦插苗圃园的建立、扦插的时间与方法、苗圃管理、扦插发根的影响因素和茶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茶树扦插繁育、茶苗移栽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提高茶树扦插成活率和种植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扦插育苗的茶苗素质好坏以及成活率高低,除受苗圃及大田管理技术影响外,苗圃所用基肥种类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磷素能使茶苗根发达、健壮,故扦插苗圃常在基肥中施用一定数量的磷肥。腐植酸半钙是一种含磷量较高的新肥料,其含水溶性磷为7.93%  相似文献   

6.
绪言选择实生茶苗对茶园产量的影响及其茶园建设问题,过去已有过许多试验。这些研究表明:选择那些苗圃生长旺盛的实生苗作为栽植材料,对于茶叶产量具有长期影响。这些发现印证了过去由东非茶科所推荐的移栽茶苗标准,即在苗圃培育30个月或稍长时间的茶苗仅有75%的生长旺  相似文献   

7.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茶叶》2012,(3):186
正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  相似文献   

9.
《茶叶》2011,(4):243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11,(1):5-5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良种茶苗成本构成因子的分析看出。穗条,心土和苗圃管理是构成茶苗成本高的主要因素;667m^2插短穗25万株和铺地膜代替心土可降低茶苗成本,提高茶树良种繁育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茶叶》2013,(1):59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13.
《茶叶》2012,(2):73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14.
《茶叶》2011,(2):82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15.
《茶叶》2008,34(3)
原“新昌县浙农茶业合作社”现更名为“新昌县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来自名茶之乡的新昌县镜岭镇。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现在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近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  相似文献   

16.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茶苗的毁灭性病害。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中非等国及我国的台湾、浙江、广西、广东、四川等省都有发生。1975年华南农学院和广东海南岭头茶场茶科所曾对海南五个茶场的100多亩苗圃进行调查,发病面积达到98%,其中死苗率达80~90%的苗圃约占20%。1976年广东省罗定县金鸡公社播种茶籽150担,本可供3000亩地的茶苗,但由于此病的侵染,只够种50亩。同年白马岭茶场播种茶籽30担,茶苗全部因发病死亡。而目前在防治方面尚未有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消灭苗床上的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和保证移栽茶苗成活率,是新建茶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在发展新建茶园项目中,将茶苗用红泥或黄泥浆根后植苗,茶苗的抗旱性能、成活率、生长能力等方面比不浆根的茶苗强、高、好,得到了广大新建茶园茶业主们的认可。一、事例1.2009年12月份,黎平县已连续遭遇近3个月的持续干旱,当时该县有一位新建茶园业主率先大胆调植茶苗,采用二次红黄泥浆根法。第一次是从当地茶苗圃当天调运  相似文献   

18.
茶苗根腐病     
在茶园苗圃中,经常见到由于茶苗根部腐烂而死苗的现象。发生死苗的原因:一种是因腐霉菌的侵染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土壤积水过多,茶苗根部因长期浸水而窒息腐烂。两种根腐病以前者发生较多。现将两种茶苗根腐病所表现的症状、病原、发病过程、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林敏灵 《茶叶通讯》2006,33(2):31-32
采用RH植物液肥800倍进行苗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茎粗、株高等性状有显著作用,茶苗生长较为健壮。  相似文献   

20.
《茶叶》2011,(3):149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139、浙农113。合作社以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为强大科技依托,注重科技、注重专业、注重品牌,以"质量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