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小公猪去势以后性情比较温顺,能够提高日增重,通常在小公猪出生后一周内便将其去势。为了充分发挥哺乳公猪生长潜力,提高其日增重,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其将来屠宰肉的品质,但有学者认为,不去势的公猪生长速度比去势的公猪要快,日增重比去势公猪的要大。本试验于2013年3-12月,对3100头小公猪施行髋结节保定法双切口早期去势术。并对7日龄至25日龄仔猪去势和不去势的哺乳公猪在28日龄断奶时的增重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
不同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公猪去势通常都在哺乳期进行,时间不一,各有优点,但不同的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会有什么影响,为此在2006年春做了小公猪不同日龄去势的试验,观察其增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小公猪去势通常都在哺乳期中进行,时间不一,各有优点,但不同的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会有什么影响,为此在1985年春做了小公猪不同日龄去势的试验,观察其增重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公猪早期去势具有有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缩短母猪生产周期等优点,但由于出生7~10日龄的小公猪本身较小,在去势时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公猪适宜去势的最小日龄,选取了30头背景一致小公猪进行了5日龄去势和15日龄去势对比试验,分别从伤口愈合速度、断奶重和断奶净增重3个方面收集了可靠的试验数据。数据显示,5日龄去势伤口3d即可愈合,15日龄去势伤口愈合时间为7d;同时,对于15日龄去势,5日龄去势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体重0.7807kg,断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7.
猪去势与不去势育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通常认为,小公猪不去势直接育肥随着性的成熟会出现臊味,特别是小公猪之间多发生咬斗与爬跨,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小公猪去势育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必须看到不去势小公猪比去势猪发育快,饲料效率高,生产的胴体脂肪少而瘦肉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应用小公猪睾丸组织作为生物刺激素的可能性,我们在某农场进行了两个试验。在两个试验中,均设三个试验猪组和一个对照猪组。在第一个试验中(28头),每组8~9个月令的去势肥育公猪5头和母猪2头。在第二个试验中(32头),每组有3~4个月令的去势小公猪3头和小母猪5头。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40多年的文献研究和施术体会,笔者就目前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小公猪去势中存在的问题,从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两个方面对小公猪去势的切口位置选择、精索断离方法、隐睾、鞘膜内疝、鞘膜外疝及腹股沟前方异位阴囊疝小公猪的手术技巧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去势和未去势小尾寒羊羔羊进行了对比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羔羊的早期去势降低了饲料利用率,且不利于其增重。  相似文献   

11.
<正>1公猪早期去势优点分析1.1有助于机体的早日恢复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当在公猪7~10 d之间进行去势手术,这主要是由于日龄较小的公猪在去势手术中形成的去势切口较小,能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恢复体质。同时,早期去势阶段的公猪依旧属于哺乳时期,母猪本身的泌乳能力较强,可为小猪提供免疫能力。这样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了后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1.2有助于公猪更早断奶觅食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中公猪去势后造成死亡的往往高于去势后的小母猪,术后出血、肠脱出、破伤风、化脓感染的极为常见,但术后继发内源性感染死亡的病例罕见。1 病例 某镇一个体养殖户养母猪1头,1996年秋产仔12头,在仔猪1月龄时,找一当地兽医去势其中小母猪7头、小公猪5头。于当年11月,7头小母猪已长至50kg左右,而此时5头小公猪体重仅35kg左右,并陆续死亡。临床表现食欲欠佳,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体温升高在40.5℃左右,阴囊部去势伤口愈合完好,但整个阴囊区内皮肤皱缩成疙瘩状,其大小如拇指头到小指头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3.
仔公猪超早期去势法已在美、日等国采用,此法操作简便,不用专人保定,谁都能手术。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半开放式猪舍条件下,超早去势对哺乳仔猪断奶重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在本场1989年秋季分娩的12窝仔猪中,挑选64头仔公猪按窝对等分成试验猪和对照猪。试验猪生后4—6日龄按现行外科去势法手术,但必须对两侧睾丸囊分别开口取出睾丸,对照猪不去势。试验猪与对照猪  相似文献   

14.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15.
性激素通过血液和神经系统对猪的生长发育及肉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小公猪,由于育肥时间较长,必须进行去势。关于去势日龄问题,本人通过试验,认为去势的早晚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夏季炎热环境对仔猪和成年母猪消化率的影响,并调查了对仔猪发育的影响.一、仔猪试验(试验一)16头供试仔猪的平均体重为40千克,其中去势公猪和小母猪各8头.以2头性别相同的猪为一饲养群,设2个试验组,每组去势公猪和小母猪各2群(各4头),合计8头.一组饲养在23±1℃的调温室内(适温组),另一组饲养在自然环境下的普通猪舍(混凝土地面)内(高温组).自由采食饲料(粗蛋白质14.54%,总能3800卡/克,自由饮水.试验期  相似文献   

17.
1去势方法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2种。1.1手术阉割去势法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1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1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开皮肤及总鞘膜,刀口不可  相似文献   

18.
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两种。 (一)手术阉割去势法 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兽医一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一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  相似文献   

19.
未去势和去势后的小公猪阴囊疝病例较常见,但笔者所谈两例与众不同,介绍如下。病例一:去势后50天的小公猪(20余公斤),阴囊肿大似鸭蛋。患猪由两助手侧卧保定,阴囊做常规消毒,外科刀切开阴囊后检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