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东升 《食用菌》2006,28(3):15-15
近年平菇黄菇病已成为平菇种植户最麻烦的问题。有些药物虽有一定防效。但因平菇生长周期短,菇体容易残留,有违无公害蔬菜的宗旨,而且代价也高。我站多年来致力于平菇黄菇病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防治黄菇病的较好方法,2004年第3期《食用菌》上已介绍,现就未尽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谢永贤 《中国蔬菜》2007,1(12):58-58
黄菇病是平菇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2004~2007年,笔者对平菇黄菇病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使黄菇病为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应用,2007年甘肃省庄浪县60栋日光温室7.6hm^2平菇生产几乎没有黄菇病菌侵染,与2004年相比,每667m^2增产40%以上、增收逾1700元,共增加经济收入20万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出完头茬就没有第二茬,有的头茬出一半就停止出菇,且小菇开始发黄、发烂或发干,直至死亡。导致平菇产量下降,菇农损失严重。根据发病机理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目前防治平菇黄菇病的具体操作办法,可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1症状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湿度  相似文献   

5.
冬季平菇品质好、价格高、栽培量大,但在平菇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菌袋表面生长的菇蕾、幼菇常发生水肿、萎缩、变黄、死亡等现象,给菇农造成严重损失。死菇后菇农一般采取喷药防治黄菇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病害的方式预防死菇,由于病药不对路,死菇反而更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辉县市平菇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防病观念不强等原因,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有的菇棚出一茬菇后,迟迟不出菇,有的出来的小菇未长大就发黄,继而萎缩而死,导致平菇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特别是到春季,该病发生比较严重。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柄与菇盖连接处发生,发  相似文献   

7.
作为平菇黄菇病的一种,枯萎病是危害平菇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病害发生的病状和病因。并通过对发病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预防和防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开武 《食用菌》2002,24(1):34-35
近年来平菇细菌性引起的黄褐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同程度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 ,轻者减产欠收 ,重则只菇无收。笔者在栽培实践中经三年的观察 ,究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作了研究 ,摸索了防止该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1 病害症状平菇栽培过程中发生的黄褐斑病 ,都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 ,假单孢杆菌在平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无论低温、高温季节都可发生病害 ,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水源、虫害、空气、病菇为传播介体。从幼菇期到成熟都有可能发病 ,被染菌后初期菇柄根部或菇盖局部呈微黄色 ,菇体生长缓慢、僵化直至菇体整株被感染 ,成菇菌褶扭曲 ,萎…  相似文献   

9.
朱富春 《食用菌》2008,30(6):57-58
近年来,平菇细菌性黄菇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菇体质量及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笔者根据多年指导菇农的实践经验,对其发病原因及规律进行初探,初步摸索出了防治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总结如下,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树才 《食用菌》2005,27(3):16-17
平菇1022是我中心于2001年10月22日从野外腐朽杨树根部发现的一株野生菌株,丛重4.3kg,直径385cm,菌盖厚1.8cm,菇体深灰色,经组织分离,让其在高、低温,高湿情况下试验一年,结果发现,该菌株抗逆性最强,菇体美观,特别适合老菇棚栽培,在十几个平菇菌株中产菇期最长,无黄菇出现。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育红  郭倩  张军 《食用菌》2004,26(5):45-46
随着我国平菇属品种的不断增多和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平菇、秀珍菇和姬菇等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特别在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过程中,病情严重,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为了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笔者在上海南汇康桥等地试验了一种新型的消毒剂——菇安消毒剂(中试产品,其主要  相似文献   

12.
李峰  赵建选 《食用菌》2011,(5):57-58
河南省辉县市是河南省平菇种植规模最集中区、种植面积最大区,也是河南主要城市平菇生产、销售集中供应地,常年栽培平菇12000多个大棚,2010年被评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产品远销山西、河北、山东、北京等地。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及平菇病虫防治技术培训不完全到位,一种新的平菇病害正在悄悄蔓延,菇农们将这种新的病害统称为“黄菇病”。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用菌栽培数量的大幅增加,生产中所发生的病害也呈增加趋势,菇农因此受到很大损失,根据多年的食用菌病害防治经验及研究,针对生产中的要求,我们对新型复配型药物——黄菇一喷灵进行了防效试验,经对平菇的黄腐病、凹斑病、褐腐病、香菇的褐腐病、白灵菇的黄水病、杏鲍菇的黄斑病等防治试验显示:预防效果接近100%,病害防治效果达到8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平菇黄菇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德成 《食用菌》2005,27(1):50-51
近年来,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使栽培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故本文针对该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绍斌  冯丽芝 《食用菌》2000,22(5):38-39
平菇褐斑病,又称锈斑病,病原菌为托兰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onastolasiiPaine),主要侵害子实体菇盖,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可是近年来在沈阳、丹东等地秋冬低温季节的大棚栽培的平菇也连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轻者减产 30 %,重者减产 50 %以上。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综合防治和药物补救,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 褐斑病的症状与发生1 1 褐斑病症状 在幼菇和成菇的菇盖上都可形成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当菇盖上有水滴滞留时易诱发此病,尤其是棚顶水珠滴落在菇盖上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6.
胡建伟  龚明福 《食用菌》2002,24(2):38-38
20 0 0年 11月中旬 ,阿拉尔地区两个大型菇场的平菇相继发生平菇锈斑病 ,此病虽对平菇生长影响不大 ,但因受到此病感染的平菇感观太差 ,商品价值低 ,菇场损失严重。笔者用链霉素稀释后喷洒 ,有效止住了该病的蔓延 ,现初报如下 :1 基本情况 据向菇农了解 ,8月底种植的平菇 10月下旬开始出菇 ,初期并没有发现此病的发生。进入 11月后个别幼小菇体上开始出现锈斑病 ,菇农采取了将生病子实体摘除、喷洒 2 %石灰水等措施没有控制住此病的蔓延 ,至 11月中旬此病已在两个菇场所有出菇窖中蔓延。2 发病原因症状 阿拉尔地处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  相似文献   

17.
迟海鹏 《食用菌》2001,23(6):31-32
平菇褐斑病又称锈斑病 ,主要侵害子实体菇盖 ,多发生在高温季节。近年来 ,在北方秋冬低温季节大棚栽培的平菇也连续发生该病 ,且呈上升趋势 ,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轻者减产 30 % ,重者减产 5 0 %以上。为此 ,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通过对该病综合防治和药物补救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 褐斑病的症状病菌在幼菇和成菇的菇盖上都可形成褐色或铁锈色病斑。当菇盖上有水滴滞留时易诱发此病 ,尤其是棚顶水珠滴落在菇盖上时发病较重。幼菇染病后 ,出现干皱 ,停止生长 ;成菇染病后 ,出现褐色、锈色病斑 ,边缘整齐 ,中间微凹 ,发病在浅层 ,向外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平菇的生产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生产的扩大,平菇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试验了一种新型的杀菌消毒剂——菇安消毒剂,发现其效果良好,特向广大的菇农朋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材,采用覆土栽培方式修复韶关市某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研究平菇、榆黄菇覆土栽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铜(Cu)、锌(Zn)污染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修复效应,以期为后续食用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菇与榆黄菇的子实体和菌糠对污染土中的Cd、Cu、Zn均具有富集能力,其中2种食用菌对Cd、Zn的修复效果最优,均能使土壤中的Cd、Zn含量降至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下,但土壤中Cu含量仍处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上。因此,平菇与榆黄菇均对土壤Cd、Zn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修复潜力,可用作修复Cd、Zn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20.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