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特色农业小镇聚焦传统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对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现实选择,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三农"问题面临的客观现状。山东省德州市的"两区同建"模式对特色农业小镇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结合现有的典型做法,特色农业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抓住特色农业这个核心,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实现特色农业小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旅游文化特色为主打的旅游市场成为了新的发展热点。小镇的建设与规划逐渐涉及到产业文化转型、市场营销管理、特色品牌打造、社区功能叠加以及旅游环境升级等方面,尤其是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本文基于舒适物理论,提出了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地方消费主义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采取行政推动、示范带动、产业拉动、合作联动、品牌驱动等“五个联动”战略,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构建“市场+农民合作组织十农户”的发展模式。是沟通国内外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云南"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新型农民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迫切要求。通过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基本认识,透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及要求表明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质,分析现阶段新型农民培育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试图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载体,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培育新型农民,从而达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云南各族人民美好家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制度供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本研究以产业链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当前特色小镇的培育现状、现实困境、价值链整合等现实问题,以期为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过程中的产业链价值整合与路径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特色小镇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尝试总结农业特色小镇内涵定义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名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评述、比较分析,总结出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最后,基于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特征,提炼出农业特色小镇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农产品商贸销售、叠加旅游功能并注入文化创意元素的发展路径。通过打造特色小城镇将对培育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动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吸纳小镇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最终实现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增长的根本选择。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民主体素质的缺陷、政策制度的不健全等决定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有政府正确的引导和培育。从认识、引导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市场体系的建立、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政府在区域特色农业构建和培育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高等农业院校应当担负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使命。江西农业大学通过凝练学校自身特色,构建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三理念+三平台+三举措"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在服务江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体系构建、培育条件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为此,文章认为,今后高校应在"创新理念,明确目标,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多方聚力,共担责任,强化培育平台建设""提升能力,务求实效,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当前基于农业的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包括缺乏产业支撑、产业偏离农业、产业特色不足等。并从发展理念、产业、经营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随着特色小镇建设向整体和纵深推进,以农创小镇为代表的农业特色类小镇,在推动农村发展显现出其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小岗村为例,深入分析了由内生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小岗村农创小镇发展机理以及小岗村的发展基础。对当前小岗村农创小镇建设存在小镇文化挖掘不足、创新积聚的转化能力不足、市场资源的参与力度不足、三产融合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文化附加值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创新集聚转化,提升产业整体层次;围绕产业链做延伸,优化双向产业链融合;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等小岗村农创小镇特色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实施效果,基于全国1 022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路径分析法从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满意度视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满意度一般,技术指导服务评价、技术补贴方式评价、技术支持力度评价、农资市场调控评价和农资补贴方式评价直接影响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满意度,初始变量中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植年限、耕地规模、村干部、农业收入比、示范户、集镇距离、购买农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和所在区域能够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顺利的实施,运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研究,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提出普惠金融应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服务,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农”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未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本文从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未落实等五个方面陈述了当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并结合农业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分析了农民增收趋缓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要实施农业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搞好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崇礼县为例,在对214家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乡村旅游业对绿色种植基地建设、特色养殖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发展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而且,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市场风险是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其收益的影响程度。为探索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利用8省1 04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整体偏弱。在影响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的销售、生产、个人、收入、区域等特征因素中,鸡蛋议价权、购销合同、同行竞争、家庭收入满意度、打工比较收益、东部地区和性别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信息渠道、蛋鸡存栏和决策首要因素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据此建议,主管部门可通过增强农户市场预判能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提高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托管因素等外部特征及经营特征等内部特征对粮农生产托管决策的影响,运用Logit模型及解释性结构模型,基于11省44县市2 060份粮农生产经营数据,对粮农选择农业生产托管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及层级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耕作面积、种植收入占比、服务价格及示范作用等11个因素均显著影响粮农托管决策,其中,服务认知、示范作用对托管选择有显著正向作用,服务价格则与托管选择负相关,不同经营特征、家庭特征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选择;2)分层结果表明,表层因素有4个,包括种植收入占比、服务价格、兼业情况和服务认知,中间间接因素有2个,包括土地耕作便利性和示范作用,深层根源因素有5个,包括耕作面积、经营主体类型、土地细碎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和经济发达程度;3)各因素通过3条路径发生作用,其中,示范作用在提升粮农认知、促进托管决策中至关重要,且以土地特征为主的经营特征作为主要根源和间接驱动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要素配置、家庭收益结构及托管成本,优化粮农生产决策。因此,应通过强化标杆示范引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与政府双调节机制等,提高农户托管认知,规范服务价格,有效促进托管市场的供需匹配与托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逐步展开,乡村多元共治模式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成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载体。以河北省唐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样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力资源、农民参与、政府指导、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同时,提出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需要强化人才培育,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法治建设,大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政策法规;加强重视程度,形成乡村治理更为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强自身建设,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进一步拉大农户间效益差距的可能,且对农户生态效益的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上,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农户的综合效益影响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有效识别不同群体农户的需求差异,在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同时,缩小农户内部效益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户对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研究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对有效推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国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水稻产地1 1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改进的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构建农户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采用PLS-SEM(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法)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农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的意愿;(2)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成本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4)技术门槛和实施条件等表征便利条件对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性能、服务效果、环境条件等维度构建农民持续使用农业科教应用程序意愿模型,依据422名湘农科教云应用程序农民用户调查数据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除设施条件影响不显著外,满意度、系统质量、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服务质量、期望确认度、社群影响等正向显著影响农民持续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则负向显著影响。对此,应优化科技服务质量、加强平台安全防控、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教应用程序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民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