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老街文化是黄山市中心所在地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屯溪老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老街的知名度、游客对老街的看法和观点、行业发展潜力、政府贡献、新行业开发预测、特色开发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屯溪老街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老街文化产业开发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扎龙湿地保护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该文章在生态旅游背景下对扎龙湿地的开发策略展开了研究,目的是改变目前扎龙湿地保护区游玩项目单一的问题。通过创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围绕着鹤文化引入创意产业和打造特色民宿小镇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加深游客对鹤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曾作为重要商业聚集地的南昌生米老街自晋代始建,经由社会变迁而逐步走向没落。在文化复兴的背景和文旅发展的需求下,对老街场景进行数字化复原与传播成为了生米老街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南昌生米老街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探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老街历史场景及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具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丽水市特色文化村落实地考察的情况,系统阐述了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现状和主要困难,提出坚持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优先、统一规划、机制创新的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为浙江省推进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6,(3)
正休闲农业起源于农家乐,通过功能拓展和模式创新,逐渐形成农家乐特色村、民俗文化村、农业观光园、休闲度假农庄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产业类型。从浙江省磐安县的发展实践看,休闲农业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活力与激情,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1.实践与成效(1)农业特质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宣传、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农业不仅"种庄稼"挣钱,还可以通过"看庄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境内有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徽州古村落、屯溪老街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安徽省的农垦系统近年来转变观念,跳出农垦发展农垦,根据有山有水或临近城市的优势,在对农场内部开发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形成二级旅游市场。安徽农垦旅游已经闪亮登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垦的“三产”不断向城市进军。皖河农场在安庆市区兴建了皖河农垦大  相似文献   

7.
郭选昌  高麟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02-16904,16932
阐述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指出乡土文化作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大融合过程中逐渐被消解和淡化,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基垫,因此,强调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的功能性、文化性、生态性特点,指出校园作为知识和意识的集散地,对社会意识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对乡土文化起到传承与保护作用,因此校园景观的营造意义重大。以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突出其对乡土"物"的表现、"事"的表达、"意"的传达,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视角,结合文化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乡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与保护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校园景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校园景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路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8.
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福溪村是我国南方地区保护较为完整的瑶族古村落,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福溪村拥有许多传统古建筑,其中包括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马殷庙和风雨桥,这些古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福溪村古村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专业人才稀缺、规划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平衡保护与开发、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和扶持功能、加强与古村建筑相关产业的开发等策略,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乡村古文化。  相似文献   

9.
龚克  邓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8-10560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要素及景观特征,总结存在的问题:自然景观资源缺乏保护和利用、乡村产业景观功能单一、乡村产业综合效益不平衡、乡村景观缺乏管理维护,指出可从乡村水系、植被绿化、农田、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等路径提升乡村产业景观。进而提出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发展对策,包括保护原有自然景观,丰富乡村景观效果;优化农田种植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传承乡土文化,构建文化产业景观;提高公众参与,提升聚落空间景观。该研究为安徽淮河流域及其他地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和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发展草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草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特色旅游项目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制约了草原旅游的发展。本文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提出依托生态保护开发新型草原旅游项目、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推动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及农产品开发等适合甘孜州实际的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缩影,记录了一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保留了一个时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城区的崛起和扩张使得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各城市纷纷兴起了旧城改造计划。然而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完全推倒重建,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必须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如旅游等相关的文化活动才能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在历史街区寻找城市记忆,通过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青岛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走访老街的居民,总结归纳出当地居民对青岛的城市记忆,并根据目前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通过对平原地区地理区位、交通布局、气候条件、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活动等6个方面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和立足当地特色3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品牌形象、加强宣传营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中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当前我国小城镇特色建设面临着特色挖掘不突出、特色彰显能力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弱、创新精神不足以及缺乏活力等问题。小城镇特色建设必须坚持以适合人民生活为宗旨,以大中城市周边合理布局为基础并注重乡土重建,充分发挥原住民在小城镇特色挖掘上的主体作用,注重通过创新精神去激活发展动力,在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前提下发挥政府搭建平台、城镇居民共同参与、开发资本“走进来”的三方协同作用来加强小城镇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时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功能演变的数学模型,期待找出农业功能从古代的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变的原因,并且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升钟水库为例,将升钟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的必要性总结为水库功能转型的需要、库区居民生计发展的需要、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市场需要。结合水库旅游资源的优越性、已有旅游基础、政策优势分析了升钟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的可行性,认为旅游综合开发应该遵循保护为先、特色开发、综合性、可持续性、广泛参与、安全性原则。最后从公司模式、农户+公司模式、农户+公司+政府模式3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升钟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8.
对彝族南涧跳菜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跳菜的分类、功能价值进行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彝族南涧跳菜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智力教育、文化传承、体育锻炼和经济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南涧跳菜文化发展的梳理,由于面临现代文化冲击、保护经费不足、缺乏传承人和开发过度等问题,使得南涧跳菜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因此,保护和传承南涧跳菜文化,必须加大宣传和投入,对南涧跳菜实行保护性开发,加大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使之更好地融合于民族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成为服务民族文化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研究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案例分析,结合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苏州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内容,对古籍保护的手段及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结论]从古籍资源数字化呈现方式单一、古籍受众“小众化”、古籍推广和展示强动力不足等问题,对目前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工作提出建议:提供资源服务,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协同合作,开发文化遗产数字人文平台、申报文化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传习技艺,由点向面保护文化遗产、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公众兴趣、加强文化遗产推广营销,打造文化遗产品牌等,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古寨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以古寨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由于各古寨的地理位置不同,古寨所在地区位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有别,领导者对古寨开发的方式和强度的把握不当等原因,目前国内对于古寨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开发方式盲目模仿导致地方特色不突出;对基地文化和习俗挖掘浅、推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项目雷同;开发过程过分强调经济收益而导致过度开发,景区商业味过浓;忽略对古寨的非物质文化与自然村落环境的保护;忽视村民的感受;欠缺对游客旅游体验需求的考虑等问题,这严重的威胁着古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本文基于文化视角总结了古寨开发的四种模式,并总结了古寨开发可开展的旅游项目,对今后的古寨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