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分析及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试论罢工权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宪法权利的属性,理应受到宪法的保障,但我国现行宪法却没有关于公民罢工权的规定,这样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罢工权遭到限制、剥夺、迫害和被利用。所以从宪法的角度来保障劳动者的罢工权势在必行,罢工权入宪是迫切需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颁布《行政处罚法》以来,规章是否存在行政处罚设定权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对规章行政处罚设定权正当性的质疑更加强烈,这主要是因为它与《立法法》规定的规章仅有执行性立法权限相冲突。相比规章行政处罚设定存在论,废除规章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具有宪法、立法法及行政立法上的正当性。基于法制统一和行政管理的现实需要,应当全面取消部门规章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对地方政府规章而言,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可以授权地方政府设定部分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4.
近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浙江结合省情、适应新时代粮食消费转型升级需求而制定的第一部粮食安全地方性法规。《条例》结合浙江实际,对粮源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应急与监管等方面作了基本规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值得关注的是,《条例》首次将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纳入粮食安全保障范畴,为满足全省居民“吃得好”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受日益严峻的国际粮食产业环境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危机错综复杂,保障粮食供应链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科学、精准管控粮食供应链风险要素,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构建评价指标,使用Stata17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我国粮食供应链总体风险贴近度和供应链各环节风险贴近度,并用Excel软件计算分析出影响我国粮食供应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应链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粮食供应链影响最大的障碍分别在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当前主要的风险防控对策为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粮食供应链预警机制、提高粮食供应链韧性等。  相似文献   

6.
乡镇转变职能路径中的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明远 《河南农业》2007,(11):39-40
乡镇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最低层级的地方行政建制政。它始于清末新政的政治改革,并逐渐从绅权自治的皇权不到之地进入正式国家政权的序列。新中国建国以来,乡镇政府被频繁变动,经历了社改乡,撤乡并镇,税费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6):3-3
<正>近年来几大主粮的进口增速高于国内产出增速,中国已进入粮食产品全面净进口时代,粮食问题仍十分严峻。《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需有效利用贸易,统筹兼顾立足国内和适当进口两个原则,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量分析》认为,虚拟耕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种业》2007,(3):63-63,62
为正确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系统及其子系统安全水平,识别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障碍因子,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建立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就中国粮食安全(2000—2020年)进行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可以分为缓慢下降、较快上升、快速发展和迅速提升四个阶段;2)从5个子系统来看,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子系统水平呈较快上升态势,质量安全子系统水平呈先较快下降而后缓慢上升态势,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子系统水平基本稳定且呈缓慢上升态势;3)从障碍因子诊断来看,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供给性因素,向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性因素过渡。中国应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4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0.
张金娟 《甘肃农业》2005,(9):113-114
在我国,有关检察机关的规定主要出现在《宪法》、《检察院组织法》以及《民事诉讼法中。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缺乏相应的程序规制,从而在实践中使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得不到保障。文章以为,加强抗诉权和公益诉权就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F0003-F0003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以粮食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来研究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策略及技术途径。2005年8月,在中心成立1周年之际,推出了第一部专《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F0003-F0003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以粮食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来研究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策略及技术途径。2005年8月,在中心成立1周年之际,推出了第一部专《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宪法把平等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首,平等就业权也是我国《劳动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如:当今社会对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就几乎无处不在。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就业性别歧视已然成为女性求职者的迫切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具体的法律对策,制定《反就业歧视法》,解决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部粮食白皮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刚刚结束这个节点上,这部白皮书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呢?这部由前言、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结束语等6部分组成的白皮书约1.2万字,全面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历史性成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业》2007,(1):38-39
我国《宪法》、《劳动法》对农民工外出务工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劳动法》规定,农民外出务工享有以下这些权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音乐作品集类图书的编撰和出版为案例,依据我国《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汇编权",就其编撰和出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肯定我国《著作权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计方法,明晰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上升态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有效赋能全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异质性研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更加明显,吉林省作用渠道有待畅通。在维度异质性研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态质量保障效应不明显。据此,为了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更好地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提供东北地区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经济补贴、因地制宜制定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策略、打造以生态质量为导向的“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2011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聂振邦就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粮食法》起草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聂振邦表示,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2023,(10):125-127
<正>央视总台《直通使领馆》专访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交织,贫困和饥饿问题远未解决。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提出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行动”。中国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贡献了怎样的力量?未来又将如何继续深度参与开展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国际社会如何评价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总台记者就此专访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广德福。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在行动!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国际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最新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远高于2021年1.93亿人的水平。广德福大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较高水平,2022年达到13 731亿斤,连续八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千克,远高于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大国义务,向全球低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9,(1):10-10
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做了解读。他说,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增加粮食供给的空间十分有限,寄希望于大量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必须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