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铁胁迫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铁处理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胁迫下花生根际pH值降低,新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铁敏感品种降低幅度远大于抗缺铁品种;抗缺铁品种的根系Fe^3 还原力高于铁敏感品种。花生根系Fe^3 还原力和新叶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缺铁花生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Fe~(3+)水平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Fe3+-EDTA(0、10、50、100、250、500μmol/L)处理2叶1心去胚乳的正红505玉米幼苗,16 d后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鲜重、茎叶鲜重、叶绿素、活性铁含量等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利用DPSv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供Fe3+抑制玉米地上部的生长,高浓度供Fe3+则明显抑制地下部的生长;正红505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为适宜的供Fe3+浓度为100μmol/L。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均随供铁浓度增加而增加,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供铁浓度符合逻辑斯蒂函数模型,并且与植株生长状态(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重量等)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活性铁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玉米早期潜在性缺铁诊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花生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叶施FeSO_4对失绿花生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及几种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施FeSO_4后,失绿花生叶片逐渐复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逐渐降低;叶片中铁含量增加,而Mn、Zn、Cu含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Fe(?)Mn、Fe/Zn及Fe/Cu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20μmol/L镧(La)处理下,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SNP处理可显著缓解20μmol/LLa处理引起的玉米叶绿素含量下降,SNP通过抑制SOD活性、促进APX活性,缓解了膜脂过氧化,降低了MDA含量。SNP通过拮抗玉米中高浓度La引起的APX活性抑制,缓解了活性氧对叶绿体损伤,促进了叶绿素含量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缺铁失绿的花生,喷施FCU复合铁后,叶片中活性铁与叶绿素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FCU复合铁后,叶片中活性铁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变化,失绿叶片逐渐复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后产量增加,花生叶片中活性铁与叶绿素及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以y=A+Bx/x为最优。  相似文献   

6.
铁对大豆叶绿素,抗坏血酸的形成,积累有积极作用。缺铁胁迫大豆过氧化物值增高,硝酸还原酶,过氧化酶等活性下降。叶绿素a、b含量降低。本文发现品种间对缺铁胁迫存在差异,以跃进5号,中油83—19对铁敏感,郑长叶7号较耐。大豆根部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低,与品种特性有关,凡生长发育早或快的品种,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早。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陆地棉裸苗移栽易死苗,缓苗期长的问题。试验以百棉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的不同浓度蘸根处理,研究缓苗成活期的棉苗成活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IBA、IAA和NAA的处理明显提高棉苗的成活率。5种激素处理均可以提高叶片的叶绿素b的含量,叶绿素a/b值在0.1~1.0 mg/L之间,且随激素处理浓度增大而减小;IBA、NAA、IAA三种激素蘸根能明显增加叶片SOD酶活性;IBA、GA、KT适宜浓度增加POD酶活性效果较好;适宜量GA和NAA处理可以引起CAT酶活性显著性上升。激素蘸根可以影响棉花裸苗移栽的成活率及其幼苗叶片的抗氧保护酶活性,适宜的激素浓度酶活性高,不同激素对不同酶活性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茉莉酸对玉米幼苗叶片抗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提高玉米叶片丙二醛(MDA)、H_2O_2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生物量。与单独镉胁迫相比,外源茉莉酸处理可显著提高镉胁迫下叶片CAT、POD、APX和GR活性,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生物量,显著降低镉胁迫下叶片MDA和H_2O_2含量,从而缓解其造成的伤害。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可明显提高玉米幼苗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和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增加生物量的积累,缓解镉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石灰性土壤上花生耐低铁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华北地区的44个花生品种为试材,在缺铁的石灰性土壤上,研究了缺铁和施铁条件下各品种在苗期的生长状况及耐低铁能力。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的耐低铁能力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两种处理条件下,新叶的叶绿素值、活性铁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7.89%~39.82%之间。与施铁处理相比,低铁胁迫下各品种的生物量、新叶叶绿素值、活性铁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活性铁含量可作为耐低铁花生品种的筛选指标。以相对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值、相对活性铁三者之和作为耐低铁指数,初步筛选出8个耐低铁品种和4个铁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3~4叶期接种,并于接种后1~10天内连续取样,然后测定其接种后内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病菌侵入的初期,叶绿素a、b的含量都有所下降:在病菌侵染后7~10天时,感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比未接种对照低,而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均明显高于未接种对照;另外,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对叶绿素a、b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7号生理小种对叶绿体的破坏能力最强,其次为6号生理小种,而4号生理小种则最弱,其中1号,2号生理小种居中。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的比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叶绿素a/b的比值可作为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研究喷施多效唑(MET)对大豆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MET提高了大豆光合作用强度、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内源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大豆单株日耗水量9.2—33.1%,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缺铁大豆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是大豆杂交品系NS-H-9、NS-H-11、NS-H-15的幼苗在缺铁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水培条件下,大豆幼苗干物质明显减少;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叶绿素达65.62%-77.94%,类胡萝卜素也在55.74-66.29%),因而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对缺铁的反应,在不同的杂交种之间存在着差异,NS-H-15对缺铁的敏感性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其干物重与光合色素含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外源调环酸钙(EA)对复合盐碱胁迫下大豆的缓解作用,明确EA提高大豆耐盐碱能力的适宜浓度,以大豆品种合丰50和垦丰16为试验试材,分别在110mmol·L-1的复合盐碱胁迫下培养15 d取样,研究V3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EA(5~200 mg·L-1)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EA处理均能增加盐碱胁迫下两品种大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Chl a/b的比值;提高大豆叶片 Pn、Gs、Tr、Ls、WUE和AMC,降低了Ci;显著提升大豆叶片SOD、POD、CAT活性,抑制了MAD含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100 mg·L-1浓度处理时效果最好,表现为叶绿素指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E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g·L-1出现最大值。初步推断在盐碱胁迫下,施加的外源EA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来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阻止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幼苗生长,从而增强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100 mg·L-1处理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氮素对胡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在施养果养树肥时期,研究施氮量0、10、25、45、70 g/株等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胡椒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但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均可以降低胡椒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MDA含量,加速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因此,胡椒在施养果养树肥时,适宜施 N量为25~45 g/株。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土培盆栽、微区及田间试验,研究底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底施硒浓度0.1—0.5ppm时,生长正常;>10ppm时,苗期出现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时,则大多在子叶期死亡。鼓粒期叶面喷施0.025%-0.1%硒溶液,对大豆生长无毒害作用。不同品种(系)的生物学产量因施硒表现显著差异。施硒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增加.油酸、棕榈酸含量下降,且不同品种各脂肪酸组成变异较大。叶面喷硒,大豆各器官硒浓度与积累量随用量增加而提高.其中叶片>籽粒>荚壳>茎>根。  相似文献   

16.
大豆锰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大豆锰素营养,并分析了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大豆产区几种土壤的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1)大豆植株体内锰的浓度和含量随着培养介质中锰浓度增加而增加,(2)锰主要分布于叶部和根部,茎部最少,(3)锰与磷、铁间存在拮抗关系,(4)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土和砂姜黑土缺锰,黄棕壤有效锰含量丰富,淤土和二合土居中。  相似文献   

17.
稀土水培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宝璋 《大豆科学》1993,12(4):289-295
本文报告的是利用水培法研究稀土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稀土溶液(5和10ppm)能够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增加株高,扩大叶片面积,刺激根系发育,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同时,稀土还能提高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含量,提高比叶高。较高浓度(500ppm以上)的稀土溶液严重抑制大豆植株的生长,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东北春大豆产区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大 豆耐冷性的影响,明确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径及适宜浓度。以绥农26为供验试材,设置盆栽培养,在大 豆V1期(一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200 μmol·L-1),3 d后进行4℃低温处理,5 d后取样分析低温胁迫 下喷施不同浓度MT对V1时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胁迫不喷施MT 相比,喷施MT处理能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着外源MT浓度增 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 a/b显著下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 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显著上升,且在100 μmol·L-1浓度处理时作用效 果最明显;MDA(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综上可知,在低温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 期光合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大豆 幼苗耐冷能力。  相似文献   

19.
硒对大豆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刘元英 《大豆科学》1998,17(2):157-161
本试验了水培和土壤条件下,硒对大豆植株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培和土壤试验中,硒都能显著地提高大豆植株体内GSH-Px的活性,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58.67**和F=11.38**,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5个不同铁效率品种生育期间新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收获后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百粒重、籽粒铁含量,以总结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的黄化规律,确定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叶片黄化规律,可将品种分为1级、2级、3级、4级。V2~V4期不同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1级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至R1期时,2级品种新叶已经复绿,而4级品种的植株已全部死亡;R1~R6期,1级与2级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铁效率类型品种平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1级、2级品种平均百粒重、籽粒Fe含量差异不显著;2级、3级、4级品种以上各性状平均值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苗期为大豆叶片缺铁黄化的敏感时期,可将苗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共同作为大豆铁效率鉴定指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生物量可作辅助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