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该研究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以株洲市2006~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加权函数法求得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分值,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逐年递增,土地利用的协调度较低,分为基本协调和不协调两类。据此提出了提高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继续稳步提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土地利用三效益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3.
周炎  杨双  咸春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179-183
从影响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权,在此基础上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珠海市白蕉镇2008-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蕉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社会效益则处于波动上升中,生态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追踪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进程、修编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从指标执行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和规划综合实施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6—2012年重庆万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价。结果表明:万州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期评价结果为优,主要指标与用地结构布局的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期目标,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有所提高,但在土地利用效率、粮食单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四川省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从投入强度、产出效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构建了反映土地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成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运用熵值法、功效函数对三台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动态与静态结合分析。利用土地变更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对三台县2006—2015年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纵向比较,得到近10年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并将2014年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绵阳市其他县域城镇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1)三台县近10年土地利用均处于第二级的协调级数,土地利用处于比较协调状态;(2)三台县土地利用的投入强度增长,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存在粗放利用的状态;(3)三台县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初步的调整;(4)三台县与绵阳其他县域相比投入相对不足。综合分析后得出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协调度总体上升,但投入和产出不呈正比,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还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全域为研究区,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生态保障因素3方面构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土地利用不集约情况下集约度日益下降;2005—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在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达到峰值。(2)在15年的研究时间中,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Ⅳ级优化为Ⅱ级。2001—2010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Ⅳ级,即土地利用不集约;2011—2012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为Ⅲ级,即土地利用基本集约;2013—2015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Ⅱ级,即土地利用集约。(3)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支出、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现状,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和相关理论,建立了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总目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子目标,包括24个评价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西峰区统计年鉴的各项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6~2008年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均  郑钦玉  张云兰  罗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87-16489
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7-2007年重庆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相对接近度从0.124 0增加到0.898 8,年均增幅达7.75%;同时,根据相对接近度的变化情况,土地利用效益呈现“波动(1997-2000年)、较快(2001-2005年)、放缓(2006-2007年)”3个明显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以及毗邻六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时空差异性,为土地利用提供科学、合理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亏损状态,2008—2015年则转为盈利;2000—2015年土地投入产出耦合协调水平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2015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为芜湖市,最低的地区为亳州市,且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呈现南北低、东西高的分布;对比毗邻省,安徽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处于较高水平,排名第三位;土地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排名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夏兰娣  曾乙洪  黎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2-7334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口市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值为96.18,生态效益分值为90.89,社会效益分值为104.21,综合得分为95.39,总体水平处于海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1.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汉庆  陈军 《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43-146,150
选取了2006—2010年宣城市120个农村土地整治验收项目,并采用LMDI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计算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析了效益的时间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同影响,与规模经济呈正相关;(2)因整治方向和重点不同,不同时期影响土地整治的因素有较大差异;(3)不能仅以新增耕地率为约束性指标,还应实质考虑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在土地整治活动中应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格入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县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为研究区,从系统角度,基于研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状,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和分析1999~2008年10年间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各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趋势各异;各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总体呈现西部高,南部次之,东北部偏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胡慧  胡武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0-12753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构建了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珠海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极不协调”渐渐过渡到“比较协调”。该市土地利用各效益系统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新时期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轴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法对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驱动因子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4个城市在2010-2015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分别求取了4个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河子市(0.546)、乌鲁木齐市(0.524)、克拉玛依市(0.503)、昌吉市(0.479);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分别对4个城市从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强度、社会人文状态和生态持续性4个方面归纳出了影响城市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地整理工程特点,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反向传播算法(BP)构建模型,对土地整理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土地整理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评价结果显示,在所选的河北省21个土地整理项目中,有16个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值在"中等"以上,能够反映出土地整理工程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